67歲的範老爺子,已反複咳嗽氣喘20餘年,經西醫治療數載也沒有明顯療效,于是決定轉投中醫。
結果遇到了學藝不精者,治療一年有餘,除了付出金錢和時間,大碗大碗喝下苦藥湯之外,一無所獲。
後來經人介紹,到我這裡問診,仔細辨證之後,再看原來那位中醫大夫開的幾次方子,發現了諸多問題。
那位中醫大夫的問題
那位中醫大夫的診斷沒錯,跟我診斷的一樣:肺脹,外寒裡飲證;他的整體大思路也沒錯, 外寒裡飲證,啟用小青龍湯治療。
因為小青龍湯具有解表散寒,解表散寒,溫肺化飲之功效,正好适合像範老爺子這種外寒内飲證——惡寒發熱,咳嗽咳痰,痰清稀量多等。但在具體遣方用藥上,他卻留下了很多漏洞。
漏洞一:用此方的關鍵,是劑量及藥物之間的比例,我發現小劑量時,效果反而更佳,且無負面效應,而那位大夫恰恰相反,用量重了不少。
漏洞二:小青龍湯方劑中,多為峻汗之品,其發汗之力較強,像範老爺子這種汗出較多者,應忌用此方,如果必須要用,需做合方或加減化裁。
漏洞三:方劑中的五味子,宜搗碎後入煎劑,以利于藥物有效成分的溶出。那位大夫沒有叮囑範老爺子這樣做。
漏洞四:針對範老爺子20餘年的漫長病史,治療時須用合方(即兩個方子合在一起用),而這位大夫卻沒有用——合方的功效,等于A方與B方功效之和,而且還能促進彼此功效的協同,以及新功效的誕生,這個很重要。
仔細詢問了範老爺子的情況,具體症見:咳嗽陣作,咳痰,痰稀色白量中,惡寒,胸悶不舒,氣喘,活動後加重,無咽癢咽痛,胃納差,夜寐欠安,小便頻,大便溏。
又察看了他的舌象和脈象:舌紅苔白膩,脈弦滑,兩寸浮。因此診斷為:肺脹,外寒裡飲證;相應的,治以溫肺散寒,滌痰平喘。
方用小青龍湯合三子養親湯加減——注意,在這裡用了合方,開始跟那位大夫區别開了。
小青龍湯溫肺解表化飲,三子養親湯具有化痰行氣寬胸之功效,二方合用,再加蘇葉、佩蘭解表化濕,葶苈子洩肺平喘,共奏溫肺解表化飲之功。
具體方子:生麻黃、桂枝、白芍、法半夏、細辛、幹姜、五味子、炙甘草、紫蘇子、白芥子、萊菔子、蘇葉、佩蘭、葶苈子等。
同時,我特别叮囑範老爺子,一定要把五味子搗碎後再去煎,一是利于藥物有效成分的溶出,二是因為五味子的皮是酸的,它的仁是辛的,搗碎後辛酸互濟,相得益彰。
隻有告訴了患者為什麼這樣做的理由和益處,他才不會輕易忘記。
二診及後續的改善
14付藥服下,範老爺子感覺胸悶喘息症狀減輕,但依然咳嗽咳痰,惡寒怕風,頭暈耳鳴,視物不清,腰膝酸軟。
察其舌苔和脈象: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滑數而浮。方用桂枝加厚樸杏子湯合補中益氣湯加減——注意,這裡又是一個合方。
具體方藥:桂枝、陳皮、厚樸、杏仁、升麻、甘草、補骨脂、白芍、黨參、柴胡、白術、當歸、黃芪、胡頹子根、生姜、大棗等。
這個階段,範老爺子惡寒怕風,脈浮等征象,說明表證猶存,以桂枝加厚樸杏子湯辛溫發表,降氣平喘,合用補中益氣湯補益氣血,配伍補骨脂補腎助陽。
這次開了21劑,煎服法同前。在複診的時候,範老爺子反饋說,咳嗽頻次明顯變少,偶爾會咳幾下,并有少量黃黏痰,不過仍四肢仍乏力,耳鳴。
斟酌之後,在原方基礎上,加山萸肉、鎖陽若幹,以溫補腎陽。三個月後随診,咳喘未再複發。
通過本文範老爺子的經曆,你受到了什麼啟發?
其實,好多人對中醫的誤會,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因為有些大夫不再勤求古訓,導緻學藝不精所造成。
希望同行引以為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