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産是指各種以非物質形态存在的與群衆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杭州曆史悠久,非物質文化遺産資源十分豐富,但很多傳統技藝正瀕臨消亡。了解杭州非物質文化遺産有哪些,有助于我們保護傳統文化,傳承杭州文化。
杭州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作品
[梁祝]
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在1600多年發展曆程中,梁祝從最初的民間愛情傳說逐漸進入各類文藝形式,形成了千姿百态、蔚為壯觀的梁祝文化。可以說世界上隻要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梁祝傳說。杭州是梁祝傳說重要的發源地之一,萬松書院就是傳說中梁山伯與祝英台同窗共讀之處,而十八相送處,也見證了一段千古愛情。
[白蛇傳]
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基本成型于南宋時期的杭州,後流布全國并遠播日本、朝鮮等許多國家。白蛇傳有着重要的思想價值、曆史學、民俗學價值和藝術價值,白娘子(白素貞)、法海等形象,是中國藝術長廊中重要的典型形象。白蛇傳與斷橋、雷峰塔,與西湖密不可分的關系,使杭州具有了更為豐厚的文化内涵。
[杭州小熱昏]
杭州地方曲種小熱昏因其創始人杜寶林的藝名“小熱昏”而得名,曾改稱“小鑼書”,至今有百餘年曆史。原為露天的說唱藝術,說唱者兼賣梨膏糖,故俗稱“賣梨膏糖”。小熱昏以說唱逗笑為藝術手段,語言風趣幽默。流行于江、浙、滬的獨腳戲(俗稱滑稽戲)即由小熱昏衍變發展而成。曲種的基本曲調有“鑼先鋒”、“三敲賦”和“東鄉調”,現“三敲賦”、“東鄉調”已絕響,演唱者也僅存杜寶林第四、五、六代的幾位藝人,衆多傳統曲目已瀕臨失傳。
[西泠印社金石藝術金石篆刻藝術]
西泠印社金石藝術金石篆刻藝術可溯源至殷商時期,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典型代表之一。西泠印社由浙派篆刻家丁仁、王禔、葉銘、吳隐等于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發起創立。百年來,西泠印社始終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學”和“兼及書畫”為宗旨,成為我國研究金石篆刻領域曆史最悠久、影響最深遠的學術社團,被譽為“天下第一名社”。
[張小泉剪刀鍛制技藝]
張小泉剪刀品牌始創于清康熙二年(1663年)。張小泉剪刀選料講究,鑲鋼均勻、細,其傳統的剪刀鍛制磨工精工序共有72道。三百多年來,曆代張小泉的繼承者一直恪守“良鋼精作”的祖訓,所制剪刀刃口鋒利,開合和順,式樣精美,經久耐用。
[富陽竹紙制作技藝]
富陽古名富春,素有“土紙之鄉”之稱,其竹紙制造已有一千多年曆史。富春竹紙以當年生嫩毛竹為原料,有一整套獨特的制作技藝,大小工序達72道。富春竹紙品種很多,用途各異,其代表産品元書紙呈淡米黃色,略帶竹子清香,柔軟耐折,不腐不蛀,為毛筆書寫的上佳紙張。富陽至今仍有竹紙傳人從事傳統竹紙生産,但為數不多。
[胡慶餘堂中藥文化]
胡慶餘堂由“紅頂商人”胡雪岩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創設。“南有慶餘堂,北有同仁堂”,在百餘年的發展曆程中,胡慶餘堂赢得了“江南藥王”的美譽,并形成其特有的中藥文化。胡慶餘堂中藥文化包括其經營理念、制藥技藝等許多方面,由胡雪岩親書的店訓“戒欺”,就是胡慶餘堂中藥文化的核心。
[餘杭滾燈]
餘杭滾燈距今已有800餘年曆史。滾燈用半公分厚的毛竹片編成,分大、中、小三種,有“文燈”“武燈”之分。傳統的滾燈表演有“霸王舉鼎”、“金猴戲桃”、“旭日東升”等9套27個動作,融體育、舞蹈于一體,集力與美于一身。1999年餘杭滾燈代表浙江省參加了首都慶祝建國五十周年聯歡晚會。2000年餘杭被命名為浙江省民間藝術(滾燈)之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