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不光有迷人的草原風情,它們的各種習俗也是别具特色,而鄂爾多斯婚禮更是有了近千年的曆史,它至今仍保留着那些古老而有民族特色的蒙古族風情。想知道鄂爾多斯婚禮都有哪些特色嗎?本期的内蒙古文化為您詳細解答,一起來了解了解。
配弓娶親
鄂爾多斯婚禮仍保留着男到女家娶親的習慣。結婚那一天,男家附近另設一座披紅挂綠的蒙古包,作為新房。包裡包外都是穿着鮮豔的蒙古袍、歡聲笑語的男男女女,新郎也換上嶄新的裝束,忙碌着準備去迎親。新娘則在自己家的蒙古包内梳洗打扮,迎接新郎的到來。
分辮出嫁
迎親的隊伍将在傍晚時分出發。新郎身着紅綢長袍,腰束金黃寬帶,腳蹬高統馬靴,由領頭人、祝頌人陪同,來到蒙古包前象征蒙古族人民勇敢精神的瑪尼宏棋杆下,由祝頌人領頭,在場賓客和韻,唱起歡樂的迎親歌:“成吉思汗時代許下的婚禮,是草原上最歡樂的時機。擡出那肥壯的牛羊,擺上那豐美的奶食,讓我們在這豐收的季節裡縱情歡樂……”之後,迎親的隊伍揚鞭策馬向新娘家馳去。
閉門迎婿
按照傳統的禮節,迎親隊伍在新娘所在的浩特先騎馬繞跑一圈。正待在新娘的蒙古包前下馬,歡聚在新娘家的親友便迎上來,寒暄之間,迎親的祝頌人還未來得及下馬,他手捧的哈達就給新娘家的一位廚師用燒火棍接過去。這時,新娘的親友們在包外圍成一個半月形圈子,作出拒娶的樣子,還用一條絲帶将迎親者擋住,這叫“彩帶隔門”。于是善于辭令的祝頌人便高唱鄂爾多斯民歌發問:“你家天天關門,還是見我們來了關門?是嫌我們來的人多,還是因為錯過了時辰?”口齒伶俐的伴娘就會用民歌反唇相譏。這樣,雙方一唱一答,充滿情趣,直到最後,伴娘才收起彩帶,放迎親者進包。
獻羊祝酒
進包後,祝頌人拿出送給新娘的首飾和衣物,請女方父母親友過目,并敬獻上奶酒和全羊。之後,新娘家舉行盛宴,招待迎親的人。蒙古包内,男女老少圍坐一堂,杯盞交錯,歌聲不絕,直到深夜。當年長客人走後,一位少女會端上一盤羊頸骨,要新郎從中掰斷。為戲弄新郎,伴娘往往将一根筷子插進羊頸骨裡,當新郎識破伎倆,終于把羊頸骨折斷時,他要當衆與新娘分着吃,以示全心全意的愛情像羊頸骨那般緊緊相扣。
母女惜别
第二天,新娘要離開娘家時,往往淚如雨下,似乎很傷心。其實這是鄂爾多斯婚禮中的“哭嫁”習俗。這時,祝頌人領新郎“搶親”。陪親的姑娘将新娘保護起來。男方好言相勸不成,便擠進人群中“搶”新娘,場面十分熱鬧。最後,自然還是“搶親”的人獲勝了。
娶親途中
于是,新娘和親人們依依惜别,送行的人們唱起送親歌,歌聲中,伴娘用紅紗為新娘蒙上頭,然後上馬繞自家的蒙古包一周,便策馬向新郎家馳去。一路上,雙方親友相互追逐嬉戲,看誰搶先到達,最後,往往是男方搶先到家。
跪拜公婆
新娘下馬後,先在蒙古包前的瑪尼宏旗杆下舉行“跳火”儀式,取興旺之意。新娘進入蒙古包,祝頌人要向新郎的父母發問,新媳婦蒙頭蓋臉,能不能見人露面?回答後,婆婆揭開兒媳的蒙頭紗,然後贈送禮品,并給新娘起新的名字。接着,全羊席開始,持續到天明。
交接茶勺
次日清晨,新婚夫婦舉行送客酒宴。送親的衆人都要暢飲三杯,然後方躍馬揚鞭,踏上歸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