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節不僅是中國一宗巨大的文化遺産,同時也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的重要組成部分,享受、保護、展示春節文化是中國人的責任與義務,同時也是在為世界傳承文化。春節,猶如高懸在民族天幕上的永恒明燈,以其獨特的光芒輝映着當代中國社會生活。這樣的光芒,對于我們來說光明而溫暖。年是時間标志,體現着生活節律,這樣的傳統在中國延續了至少三千年
2、春節在古代稱為歲首、正旦、元日等,将正月初一稱為春節是民國成立以後才開始的。作為歲首新年,春節在中國已經走過了至少三千年的曆程,其産生與古代曆年概念的形成有着直接的關系,當然從本質意義上說,它根源于上古先民的時間感受與時間意識。
3、秦代至漢中期前,歲首在夏曆十月,十月初一為新年。漢中期以後,歲首在正月初一,稱為正月旦、正旦等。正月旦是漢代皇家的重要慶祝日,朝廷要舉行大規模朝會。在朝廷的影響下,漢代民間将年節民俗活動由傳統的臘日、臘明日移到正月之旦的“正日”。東漢崔定《四民月令》記載了東漢時期民間正日的祭祀儀式與慶祝活動。首先,祭祀祖先、禮敬尊長是漢代正日禮儀的主要内容。全家無論大小,按尊卑等次列坐于先祖牌位之前,家人懷着喜悅的心情依次向家長敬酒緻賀。其次,拜賀宗親鄉黨。正日家庭祭祀慶祝儀式之後,人們走出家門,拜谒恭賀親族與鄰裡,利用年節時機,溝通自己與親族、鄰裡的關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