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有關甯波清明節習俗有哪些

有關甯波清明節習俗有哪些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3 15:17:09

  清明節各地的習俗都是要去祖先墳前掃墓、添新土,表示對祖先的哀思。中華民族曆來崇尚孝道。中華民族曆來崇尚孝道。“萬事孝為先”、“父母在不遠遊”等古訓,說明傳統孝文化早就把孝敬長輩放在優先的位置。所以甯波人一直遵循着這一說法,清明掃墓都是寄托對先人的哀思和表達自己的孝心。讓我們一起走進甯波文化吧。

  甯波清明習俗清明為祭祀之日,前後3天。甯波舊時清明節,有将楊柳枝插在屋檐瓦下和門戶上的習俗。婦女還将柳枝插在鬃發上,小孩要戴柳枝編的帽子,寓“思青(親)”之意,說是“清明不戴柳,紅顔變白頭”。另外,柳條生命力很強,插土即活。過了清明節,人們還會把小孩子頭上戴着的柳條插到小河邊或門前屋外的地裡去,寄托孩子健康成長的美好願望。

  甯波老話說:“三月清明烏筍香,家家争說上墳忙。”甯波習俗重祭祀,尤其以上墳祭祖、做清明羹飯為重,哪怕是海内外遊子,清明時節都會趕回故裡上墳祭祖。一般清明祭祖分三種,有墓祭、家祭和祠祭。普通人家也有輪流上墳的,但祭祀沒有如此講究。祭物則不外乎白斬鵝肉、毛筍煮肉和小炒之類。祭菜一般在前一天備好,上墳時,隻需再燒一點飯。

  中華民族曆來崇尚孝道。“萬事孝為先”、“父母在不遠遊”等古訓,說明傳統孝文化早就把孝敬長輩放在優先的位置。清明節目前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古往今來,甯波人清明掃墓,都是寄托對先人親人的哀思,表達自己的一片孝心和敬意。

  清明節的麻糍,要求切成菱形。除墓祭、家祭做清明羹飯外,有祠堂田(亦稱太公田)的大族還有祠祭,由各房輪值,當辦者按菜譜置菜請族人,稱吃清明羹飯。主菜要過秤,若未辦到要在空碗内放上相等價值的錢,還按人分碗或分豬肉。

  清明節當天,除了掃墓,還有就是踏春。清明前後正是踏青的好時光,所以成為清明節俗的一項重要内容。古時婦女平日不能随便出遊,清明掃墓是難得的踏青的機會,故婦女們在清明節比男人玩得更開心,民間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說。

  放風筝:放風筝是清明節人們最喜愛的活動之一。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況寫或畫于紮制的風筝上,用線系着風筝在空中放飛,讓它飛至高空就拉線剪斷,疾病災難便會随着風筝一起飛走。後來,風筝亦逐漸發展成廣為流行的郊遊娛樂活動。

  蹴鞠:蹴鞠,就是現在足球的前身,球皮是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緊。相傳蹴鞠早于商代已有,戰國時期流入民間,至漢代更成了軍中用以練身習武,并列于兵書。杜甫的《清明》詩中寫到,“十年蹴鞠将雛遠,萬裡秋千習俗同”,也說明了當時蹴鞠活動的普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