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故建言有之:
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纇(lèi)。
上德若谷,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
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隐無名。
夫唯道,善貸且成。
【注釋】
①上士:上等的士人,指資質上乘的人。
②亡:通“忘”,遺忘。
③建言:立言的人。
④纇:不平。
⑤建:通“健”,健康,剛健。
⑥偷:偷懶,懶惰。
⑦渝:污穢,渾濁。
⑧辱:污黑。
⑨隅:棱角,角落。。
⑩希聲:無聲。
11貸:借貸,引申為施與、幫助。
【解析】
資質上乘的人聽了“道”之後,就去努力實踐;資質普通的人聽了“道”之後,或者記得或者遺忘;資質較差的人聽了“道”之後,就會哈哈大笑。如果不被理解不了的人嘲笑了,就不足以稱為“道”了。
所以,立言的人曾這樣說:
光明的“道”好像幽暗不明,前進的“道”好像在後退,平坦的“道”好像是坎坷的。
崇高就如同低俗,廣博就如同缺少,剛健就如同懶惰,質樸就如同污穢。
潔白反而類似于污黑,方正好像沒有棱角,最寶貴的器皿總是最後才完全成型。
最大的聲音是悄然無聲,最大的物象是沒有形狀,而大的道路則一直幽隐難見。
隻有“道”,善于幫助一切,成就萬物。
所有的比喻都是為了描述“道”,“道”究竟是什麼樣子?總之,一定不會是表面的樣子,因為它玄妙異常。隻有紙質較差的人才隻看表面,而虛假的表面往往與真實的内在大相徑庭,所以 那些看不清“道”的人才會認為“道”也就是那麼回事,甚至非常可笑。
【名家注解】
河上公:
上士聞道,自勤苦竭力而行之。中士聞道,治身以長存,治國以太平,欣然而存之。退見财色榮譽,惑于情欲,而複亡之也。下士貪狠多欲,見道柔弱,謂之恐懼,見道質樸,謂之鄙陋,故大笑之。不為下士所笑,不足以名為道。
建,設也。設言以有道,當如下句。
明道之人,若闇昧無所見。進取道者,若退不及。夷,平也。大道之人不自别殊,若多比類也。
上德之人若深谷,不恥垢濁也。德行廣大之人,若愚頑不足也。建設道德之人,若可偷引使空虛也。質樸之人,若五色有渝淺不明也。
大潔白之人若污辱,不自彰顯。大方正之人,無委屈廉隅。大器之人若九鼎瑚琏,不可卒成也。
大音猶雷霆,待時而動,喻當愛氣希言也。大法象之人,質樸無形容。道潛隐,使人無能指名也。
成,就也。言道善禀貸人精氣,且成就之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