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快樂,是冷飲和空調給的。
别以為「雪糕」「冰棍」「冰淇淋」,隻是叫法上的不同,其實在冷飲界,從成分到工藝,它們之間确實是不一樣的。甚至看起來都差不多,執行的标準卻是不一樣的。
從蛋白質和脂肪的指标層面,國家标準有明确要求:
除了營養成分不一樣外,不同分類的産品,用料和口感也各不相同,健康層面的推薦度也不一樣。今天讓我們來好好聊一聊。
你買的冷飲,到底是哪一種?
如果你正在吃雪糕,或者家裡有雪糕,那讓我們現在一起來分析一下,它到底屬于哪一種。
➊ 冰棍主要構成:
水 糖
冰棍本質上,就是冷凍的糖水。
為了讓口味更加豐富,通常還會加入一些果汁、水果、或者果味香精。
叮!就變成了不同口味的菠蘿棒冰,西瓜棒冰。
冰棍的優勢在于便宜,而且熱量通常比較低(因為隻有糖,很少脂肪),100 克的冰棍,熱量大多在 80~120 千卡(小小一根那就更低了),很适合怕胖又想清涼一下的朋友。
➋ 雪糕主要構成:
水 糖 奶
鮮奶、淡奶油、乳粉等配料,帶來了脂肪和蛋白質。
而這并不隻是混合那麼簡單,它們的加入,讓成分之間發生了奇妙的變化。
蛋白質會把糖水中的「水」分子抓住,形成結合水;脂肪被打散,形成一個個小脂肪球,與蛋白質和水結合起來,它們共同努力,形成了更加順滑、細膩的口感。
一口咬下去,比冰棍的冰碴感更小,而且奶香味十足,但熱量也有所提升。
➌ 冰淇淋主要構成:
水 糖 奶 空氣
對的,你沒看錯,讓雪糕變得更好吃的秘訣就是:加更多空氣!
冷凍的過程中不斷攪拌,可以讓空氣進入并形成細小的「泡泡」。恰到好處的空氣和脂肪比例,讓冰淇淋在原本細膩的基礎上,增加了綿軟又柔順的口感。
對比之下,雪糕因為缺少豐富均勻的氣泡,口感往往會更「紮實」。
這個操作是不是有點眼熟?烘焙中打發奶油和蛋清,讓蛋糕的口感更細膩蓬松,其實和冰淇淋是一個道理。
從口感和營養上來說,冰淇淋可能會更好,但熱量也可能是最高的。
小提醒:如果想熱量更低一點,可以找找使用代糖的産品。
所以啊朋友們,雖然都是從冰櫃裡拿出來的冷飲,實際上可能是不一樣的産品。 一定記得要注意看下配料表。 就在
但這時有小夥伴要舉手提問了 :自己曾經買的确實是雪糕/冰淇淋,但為啥口感不太好呢?
同樣是雪糕/冰淇淋
口感也會不一樣
相比于成分簡單的冰棍,雪糕和冰激淩因為配料種類更多,會遇到一些新的麻煩。比如容易融化、不好凝固,不同原材料容易分層等。
通常市售的各類雪糕/冰淇淋,需要加入一些食品添加劑,來幫助産品更穩定,風味更多樣。
經過多年的叠代,目前大家能見到冰淇淋/雪糕産品的配方大概都長這樣:
圖片來源:自己做的
不要小看了這些比例值,百分之一的變化,都可能會影響産品的口感、質地和風味。而加工環境的溫度、機器的攪拌速度等,也會影響最終的口感。
先來給大家看一看冰淇淋的内部:從物理層面來看主要有 3 部分:冰晶、氣泡和沒有被冰凍的液體物質(糖、脂肪、蛋白質等)。
四處飄散的氣泡,就像一個個氣球,占據了一半以上的空間。在氣泡之間,充斥着連續的固體成分,其中冰粒占到固體成分的一半。
它們的大小和氣泡差不多,支撐着氣泡比較均勻地分散在整個空間裡。
氣泡和冰晶的大小、多少、均勻程度,決定了一款雪糕/冰淇淋的口感:是更紮實,還是更綿軟?是有更明顯的冰碴感,還是非常細膩絲滑?
制作過程中,如果冷凍不夠迅速,冷凍溫度不對,會導緻冰晶太大,那麼雪糕/冰淇淋就會有冰碴感;攪打充氣時,如果速度不均勻攪打不充分,那麼冰淇淋就會不夠蓬松。
還有時候,冰淇淋經過了生産 - 運輸 - 售賣 - 到家的過程中,溫度沒有保持好,融化後又重新凍上,口感也會變粗糙。
牛奶、奶油、蛋黃、糖……各種成分的添加和組合,也會影響最終的口感和風味。
像我們在快餐店常見的小甜筒,空氣含量相對更高,口感上更加松軟,抿一口就沒了(一口下去,可能一半都是空氣)。而小布丁作為雪糕,一口咬下去那可就紮實多了。
買到的雪糕/冰淇淋,到底好不好吃,沒那麼簡單。
最重要的還是,沒有冷飲自由的夏天,是不完整的。
還記得小時候,學校和公園門口,總有一位爺爺推着小車,放學的時候花 1 毛錢,接過他從泡沫箱裡拿出的大冰棍,那就是一天中最開心的時刻。
長大之後發現,原來有這麼多不同風格和口味的雪糕,還記得第一次吃到絲滑無冰碴的冰淇淋時,那種「哇哦」的驚豔感,也是幸福和快樂。冰棍、雪糕、冰淇淋,不同的産品有自己的特點,也會帶來不同的口感和快樂,選擇自己喜歡的就好。
最後的最後,丁香醫生還是要提醒一句:
吃冷飲很快樂,但不要貪嘴哦,會月半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