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高高的房價,許多在外奮鬥的年輕人真的是望塵莫及。中國人的傳統觀念就是想要穩定的生活沒房子怎麼行。不過在鄰國的日本,那裡人的想法卻和我們不大相同。本期的城市文化,為你解析。
首先,我們要理解日本人的日式住宅觀念:新建住宅入住後的第二天,房子就算是舊房,房價下跌20%。而木造的一戶建,20年後資産價值就變零。即便再怎樣的裝修,資産價值也是歸零。
日本的年輕人之所以輕易不買房,這或許就是一大主因。再者年輕人更傾向于居住的絕對合理性,即自己的居住環境必須根據自己生活的形态變化而變化。
一是考慮到未來換工作的可能性,二是不想被貸款束縛生活,三是不用考慮夫妻财産分割的事情。無論從工作還是金錢角度,買房這件事都意味着失去自由,都市裡夜晚燈火通明的小盒子并不是家,而是牢獄。
一旦買了房子,除了自身會貶值外,将來的處理問題也是個麻煩。日本有一個“财産贈與稅”和“遺産繼承稅”,父母親要把自己的房子轉讓給孩子,或者過世後,父母親的房子需要孩子來繼承,都要支付“财産贈與稅”或者“遺産繼承稅”。
這筆稅的最高稅額為40%,等于是将近一半的房子錢需要交給政府。當孩子付不出這一筆錢時,那也等于是父母親給孩子一個很大的經濟負擔,反而給孩子添了麻煩。
現階段由日本社會折射出的買房弊端,興起了租房市場的火熱。在日本,尤其是像東京、大阪、福岡等這樣的大都市,許多的公寓樓從設計階段開始,就是确定是出租的不是出售的。
日本的租房市場是十分的成熟,租房服務十分正規。房東要賣房,臨時趕人的情況基本不會發生在日本。
而且日本的出租房跟自家房子一樣,都很幹淨整潔,各種配套很完善(家具用品等需要自己配置),租下之後有關房子本身的大多數事情都不需要操心,有物業、管理公司和房東處理。
日本年輕人對于居住空間,也沒什麼要求,哪怕是在地價居高不下的中心街區,如果是僅能容納一個人最低需求的狹窄公寓,也屬于他們選擇的範圍。
他們對居住環境唯一的要求是:公寓離會社越近越好,通勤時間越短越好,如此一來,下班以後便可立即回家,争分奪秒保證睡眠時間。
此外,日本政府為了讓中低收入的年輕人也能居得其所,推出一種無需保證人的公團住宅,隻需交三個月的押金,房租相對便宜,房子形式上像中國的新村住宅。
總結,經曆過泡沫經濟以後的日本房價不倒的神話早已結束,透明完善的租房市場,沒有地域限制的戶籍制,沒有不平等的學區房,加上政府的補貼,觀念的改變,這些讓日本年輕人更喜歡租房而不是買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