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陳子昂最愛的一首詩

陳子昂最愛的一首詩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9 12:01:33

潮起潮落、花開花謝,雖然都是大自然的正常景象,有時卻令人遐想無限。生活中聚散兩難、榮辱交替,富貴和名譽也都如浮雲,來去不定;更似一場夢幻,讓人們感慨萬端。

春去春回,花謝葉生,也是天地間生生不息的表現,但依然使得大家屢屢興歎。正所謂春殘莫怨燕歸遲,隻要心境恬淡,快樂就會常伴。下面分享陳子昂的兩首禅詩,空靈澄清,禅意悠悠,才子不愧為初唐著名詩人。

陳子昂最愛的一首詩(陳子昂的兩首禅詩)1

同王員外雨後登開元寺南樓,因酬晖上人獨坐山亭有贈

唐初:陳子昂

鐘梵經行罷,香林坐入禅。

岩庭交雜樹,石濑瀉鳴泉。

水月心方寂,雲霞思獨玄。

甯知人世裡,疲病得攀緣。

禅宗在唐代得到了大力發展,也在各個方面深刻地影響着很多文人墨客。他們談禅成風、以禅入詩,并積極地遊訪古刹、拜訪高僧,甚至将參禅修道作為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陳子昂是初唐著名的詩人,雖然在文學成就上不如王勃等人,但他也是深受讀者喜愛的才子。陳子昂也經常學詩渾似學參禅,他的一些作品也體現出空靈純明的特點,充滿了濃郁的禅味。

陳子昂最愛的一首詩(陳子昂的兩首禅詩)2

晖上人,乃開元寺的高僧圓晖,詩人經常去拜訪他,并與之切磋詩文、交流參禅的體會。開篇講述高僧在寺院裡的活動情況,他在午後誦經、傍晚行經,夜間又進行禅定,一天下來非常充實。經行,指不斷地回旋行走,以免參禅時感到精神疲憊;香林,即禅林,乃寺院的别稱。

詩人來到寺院,與大師交流了一番,便離開了禅房。接下來描繪禅房周圍的景象,“岩庭交雜樹,石濑瀉鳴泉。”庭院裡怪石嶙峋,還栽種着各種樹木,汩汩的水流沖擊着石潭裡的石塊,發出陣陣鳴響。

陳子昂最愛的一首詩(陳子昂的兩首禅詩)3

頸聯抒寫高僧的禅悟,“水月心方寂,雲霞思獨玄。”大師入定之後,心境澄明,無憂無慮,如同平靜的水面,可以倒映月影。雲霞聚散不定、來去無蹤,仿佛真如不生不滅,難以捉摸。

結尾表達了作者的感慨,“甯知人世裡,疲病得攀緣。”人世間每天都會出現生老病死,人們飽受各種痛苦。可是衆生為了浮名虛利,攀附之心卻很難改變。全文禅意深濃,令人深思。

陳子昂最愛的一首詩(陳子昂的兩首禅詩)4

夏日遊晖上人房

山水開精舍,琴歌列梵筵。

人疑白樓賞,地似竹林禅。

對戶池光亂,交軒岩翠連。

色空今已寂,乘月弄澄泉。

禅者認為,凡塵裡的事物本身并不存在,萬物都因緣而生,緣聚緣散,一切都有更好的安排。陳子昂入仕後,曾有一段時間在家丁憂,與佛禅接觸相對較多。在他退隐之後,更是花費大量時間求仙問道。這首詩也是作者拜訪了晖上人之後,抒寫了自己的感想。

陳子昂最愛的一首詩(陳子昂的兩首禅詩)5

首聯描繪高僧生活的環境,禅房位于青山碧水之間,環境清幽。做佛事的道場上琴歌悠揚,熱鬧非凡。大師卻能鬧中取靜,安心地鑽研佛法,足見其心境恬淡。

颔聯化用典故,晉代的才子孫綽、許詢交遊廣泛,他們曾與支遁大師一起遊訪山陰的白樓亭,亭子周圍青山環抱、碧水長流。作者将晖上人比作東晉的高僧支遁,更誇獎上人的居所氛圍,與長安的竹林禅寺很相似,适合參禅修行,也令人向往。

陳子昂最愛的一首詩(陳子昂的兩首禅詩)6

頸聯展現戶外景象,“對戶池光亂,交軒岩翠連。”禅房的對面是一泓清澈的池水,在陽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讓人眼花缭亂。一條曲折的長廊,在岩壁間蜿蜒延伸,旁邊層巒疊翠,顯得極其幽靜。

最後兩句抒寫作者的感懷,“色空今已寂,乘月弄澄泉。”作者與大師經過了一番暢談,感受深刻,也感悟到色即是空的道理,心境也變得不再浮躁。

不知不覺就夜幕降臨,月色皎潔、泉水澄淨,詩人非常留念這裡的水光月色,最後卻隻能戀戀不舍地告别了上人。全篇禅意濃濃,令人如臨其境。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