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破釜沉舟:《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2、卧薪嘗膽:原指越國國王勾踐勵精圖治以圖複國的事迹,後演變為成語,形容人刻苦自勵,立志雪恥圖強。春秋 時, 越王 勾踐 戰敗,為吳所執,既放功率表還,欲報吳仇,苦身焦思,置膽于坐,飲食嘗之,欲以不忘會稽敗辱之恥。見《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漢趙晔《吳越春秋·勾踐歸國外傳》。卧薪事不知所出。後用為刻苦自勵,發憤圖強,不敢安逸之典。 宋蘇轼《拟孫權答曹操書》:仆受遺以來,卧薪嘗膽,悼日月之逾邁,而歎功名之不立。
3、紙上談兵: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典出自《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記載:戰國時趙國名将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後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将,在長平之戰中。隻知道根據兵書辦,不知道變通,結果被秦軍大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