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朝花夕拾名著知識整理

朝花夕拾名著知識整理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1-22 23:56:49

有多少家長跟我一樣有相同感受:當我看到孩子暑假必讀書單上出現《朝花夕拾》,并要寫讀後感時,直接傻眼了!魯迅先生的文集,确定五年級孩子能看懂?!!

看過《朝花夕拾》的人都知道,雖然裡面的文章不多就十來篇,但是内容“雜”,寫人和事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藤野先生》還好理解,而《狗、鼠、貓》、《二十四孝圖》等這些,五年級孩子着實不容易理解。如何去引導孩子去理解并深入閱讀呢?

好在,中學語文界新生代領軍教師郭初陽老師解答了這個疑問,他主編的《非一般的語文課》非常詳盡地展現了閱讀經典名著的方法。

朝花夕拾名著知識整理(小學生能看懂朝花夕拾)1

知曉郭初陽老師,是因為之前,認真仔細地研讀過郭初陽老師的《郭初陽的語文課》,才發現“課堂很小,語文的世界可以很大”,也明白精讀之于語文學習的意義,并學習着引導孩子去精讀,打開語文的世界。

然而,作為家長,真的很難像一個專業的語文老師一樣去引導孩子。尤其是在孩子小學高年級,開始面對的必讀書單都是經典名著時,真的是一籌莫展。語文看起來很容易,學起來卻又很不易。名著亦是!對于經典名著,大部分人都隻是看過,懂幾分,能學幾成,那就真一點把握都沒有了!

這次,郭初陽老師也很給力,其主編的《非一般的語文課》(七年級閱讀課)收錄了四位名師(江弱水、王崧舟、連中國、常立)對《朝花夕拾》《西遊記》《駱駝祥子》《海底兩萬裡》的導讀,也從某一種程度上展現了如何去閱讀名著的方式和方法。

朝花夕拾名著知識整理(小學生能看懂朝花夕拾)2

背景了解很重要

很多人看到經典作品的第一反應是:哦,原來是這樣。

我們或通過其他媒介,或道聽途說,總之有點印象。就這樣憑借這模糊的印象去閱讀,可以嗎?

可以,但不夠。

閱讀經驗告訴我們,在讀名著之前,一定要去了解作品相關的背景,包括當下曆史背景、作者的生活背景等等,了解這些會對閱讀提供很大的幫助。

例如《朝花夕拾》。閱讀前,很多孩子知道這是魯迅先生的文集,大概也了解魯迅先生的背景,但是在閱讀時,仍然覺得很難理解,尤其在語言風格上。

《非一般的語文課》一書中,江弱水老師在《朝花夕拾》導讀篇《那永逝又永駐的韶光》裡,進行了非常詳實的閱讀拆解,就寫作背景而言,就用了兩個篇幅來解說,從書名的來源,以及寫作的緣由兩部分,分析了《朝花夕拾》的創作背景和社會背景:

說到魯迅下生給自己的書取名,“好像忘不了小時候的‘對課’。總喜歡對對子。……《朝花夕拾》跟《故事新篇》也是對子。朝對夕,故對新,朝夕又對故新”,而且講究平仄,“在魯迅的口中,夕和拾都是入聲字,《朝花夕拾》應該讀平平仄仄。”

而且整本《朝花夕拾》是一本規劃性很強的書,并不是随意組集的。《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在1926年,前面五篇寫于北京,後面五篇謝雨廈門。1927年,魯迅到了廣州,把這十篇結集成書。

1926年對魯迅先生來說,是很不平常的一年,這一年,他處在一個身心憔悴的狀态。1925年,輪訓介入了女師大的風潮,跟當時的教育總長章士钊、女師大校長楊蔭榆等發生更激烈的鬥争。後來離開北京,到廈門大學任教,由于當時的校長林文清也弄得很僵,1927年到廣州中山大學任教,期間有何學者顧颉剛顫抖不斷。總的來說,那幾年他一直處于輿論旋渦中,口誅筆伐不止。而這些,也影響到他文字的基調和觀點。

朝花夕拾名著知識整理(小學生能看懂朝花夕拾)3

讀《朝花夕拾》,能看到魯迅先生在某些片段,沉浸在對往昔的回憶中:無憂無慮的百草園,喜憂參半的三味書屋,五猖會的盛世等等。魯迅用他極為生動的而語言記憶再現,“給我們的永逝的韶光一個悲哀的吊唁”。“從少年到青年,自己所經曆的一系列樂事、趣事、傷心事以及糗事,輪訓都一一做了回顧,但情緒越來越低沉,心情越來越蕪雜。到了最後一篇《範愛農》,簡直是灰暗的人生……”

但我們也知道《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的根據地,是他的出發地,也是我們了解魯迅先生人生和思想的窗口。

從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和魯迅先生創造背景出發,去閱讀作品,再從作品拓展開去閱讀魯迅的人生和思想,這個閱讀路徑才能更好地幫助理解閱讀《朝花夕拾》,才會明白魯迅先生為什麼要這樣談孝順,為什麼會寫《狗、鼠、貓》,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對魯迅意味這什麼?為什麼他的作品經久不衰,值得一代代人去閱讀。

朝花夕拾名著知識整理(小學生能看懂朝花夕拾)4

閱讀視角很關鍵

對經典作品的背景了解,能幫助我們更好地閱讀理解作品,但閱讀主題是人,在閱讀中“一個閱讀者,就有一個哈姆雷特”,因此,文字都在那,但是我們如何閱讀從哪切入,就是相對關鍵的一環。

例如《西遊記》,四大名著之一。魯迅先生認為《西遊記》是一部神魔小說;明代李卓吾認為是一部舞蹈小說;也有人認為是一部政治小說……那麼,我們來看《西遊記》呢?王崧舟老師在《西遊記》導讀篇《曆險與成長》,則從人生成長、人格完善的角度來看。

他認為:孫悟空是《西遊記》最中心的人物。讀懂了孫悟空,也就讀懂了整部《西遊記》。并圍繞孫悟空這個人物,重新解讀中國古典名著《西遊記》,将孫悟空人格的發展劃分為三個階段:本我(第一回-第七回)-自我(第八回-第五十八回)-超我(第五十九回-第一百回)。作者從人格發展,重新解讀《西遊記》,重新認識孫悟空,有着不同的發現和感悟。

變化閱讀視角,就能讀出不同的新意。這種全新的閱讀路徑,給了我們很大啟示。當我們拿起一篇大家耳熟能詳的經典作品,我們不妨想想,如果我們從另外一個視角來看,我們會看到有什麼不一樣呢?

朝花夕拾名著知識整理(小學生能看懂朝花夕拾)5

思考關聯才有用

對于閱讀經典作品,常立老師在解讀《駱駝祥子》的最後,特别提出意大利著名作家卡爾維諾曾經說過的一段話:

“經典作品是這樣一些書,我們越是道聽途說,以為我們懂了,當我們實際讀它們,我們就越是覺得它們獨特、意想不到和新穎。

當然,發生這種情況通常是因為一部經典作品的文本“起到”一部經典作品的作用,即是說,它與讀者建立一種個人關系。如果沒有火花,這種做法就沒有意義:出于職責或敬意讀經典作品是沒用的,我們隻應僅僅因為喜愛而讀它們。”

并指出這段話裡的三層意思。第一層意思,突破“以為我們懂了”,而讀出他們的獨特和意想不到;其次,要學習在閱讀中構建聯系,即作品與自己建立個人的聯系。這種檢疫證愛閱讀中的而關系直觀重要。第三層意思,則是:不要因為僅僅因為考試而去讀一部作品,則會破壞我們的内心結構,同樣也燒壞了我們應有的頭腦。

閱讀《駱駝祥子》時,在祥子第一次無車到買到車、第一次丢車、再度掙錢買車、丢錢到第二次買車、虎妞之死、小福子之死等這一系列際遇中,祥子的内心和行為的變化,當你真的與書中的“祥子”建立某種鍊接時,你就會察覺人與社會的關系,你就能聯系社會現實去看待這個人物,才會有自己的思考和閱讀心得。

如果在閱讀過程中,可以嘗試從三點出發:做好背景研究、嘗試換個閱讀視角、多關聯思考,如此可以達到了閱讀的最終目的——“閱讀偉大的文學作品使我成為千百個人而仍舊保持自己”,說人話就是:閱讀一定有自己的根骨,要有自己額思考,而不是簡單地全盤接受。堅持閱讀,終會找到打開屬于自己的閱讀寫作的世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