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域遼闊,天南海北跨越萬裡,所謂“十裡不同音,百裡不同俗”,各地都流傳着極具地方文化特色的民間故事。
在這些民間故事中,受龍圖騰文化影響,有不少和龍王有關的故事,例如漢江龍王、東海龍王、黃河龍王,哪怕是一條小河溝,都有可能流傳着與龍有關的神話故事。
按道理說,各地拜龍王,各有各的說頭,但令人奇怪的是,有一條半截尾巴的黑龍,人人都說是家鄉特有的神靈,還起了同樣的名稱,“秃尾巴老李”。
這是怎麼回事呢?
清代大才子袁枚,寫了一部不亞于《聊齋》的神怪故事集《子不語》,其中就聽到了這位出生地撲朔迷離的“秃尾巴老李”。
山東文登有位姓畢的婦女,一直沒孩子,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樹上有一顆雞蛋大的李子,晶瑩透亮,順手就摘下來吃進了肚子裡。
說來奇怪,沒過多久,畢氏就有了身孕,懷了足足十四個月,生下的居然是一條活蹦亂跳的小龍。
畢氏雖然害怕,但畢竟是自己的親生骨肉,于是将小龍養在了水缸裡。誰知這條龍越長越大,成了龐然巨龍。
丈夫擔心這條巨龍危害人間,想“為民除害”,可誰知巨龍有所提防,隻被剁掉了半條尾巴。一怒之下飛走了,再也不來了。
若幹年後,畢氏去世的當天,忽然電閃雷鳴,風雨大作,河灘處的天空隐約有條巨龍在盤旋,哀鳴不止。
從此之後,每到畢氏的忌日,天空總會下起小雨,大家都說這是龍兒子回家為母親掃墓。
因為是“吞李”生的,所以大家叫它“秃尾巴老李”,把他最後出現的河灘叫為“望娘灘”。
看在同鄉的面上,每逢幹旱季節,大家隻要高喊“秃尾巴老李”,不管下多下少,它總要現身,替鄉親下一場及時雨。
故事講到這裡,大家想想,老家流傳的故事是不是這樣嗎?
不一樣也正常,因為這是山東文登的說法。到了湖北,“秃尾巴老李”的故事又多了一段版本。
湖北人認為,“秃尾巴老李”出生在漢江邊,回到“望娘灘”祭拜母親的時候,發現當地多出一條小白龍,翻江倒海,危害一方。
為保護鄉親們,“秃尾巴老李”和小白龍大戰一場,最終慘勝,尾巴也讓孽龍咬掉了半截。那截斷尾也化作長堤,繼續保護兩岸百姓。
到了江蘇,同樣有“秃尾巴老李”的傳奇故事,同樣有“望娘灘”,但龍母變成了虞氏,喝了有紅絲縷的雨水,孕生“五色蛇”。吃了母乳之後,這才化身為龍。
虞氏為了讓龍子自立,砍斷它的尾巴,把它趕走。若幹年後,虞氏去世,秃尾巴老李每天都會回來憑吊,臨去時,在河灘上頻頻回首二十四次,留下了“二十四望娘灘”的典故。
到了廣東,“秃尾巴老李”的故事更加玄幻了,在融合其他地域故事的基礎上,還多出了下海幫母親捕魚的情節,斷尾的情節也被改成了母親殺魚時,不小心剁傷。最後帶着母親的魂魄飛入天庭,得道成仙。
說了這麼多,可能有東北朋友坐不住了,“秃尾巴老李”明明是東北那嘎達流傳的故事呀!
在東北民間故事裡,秃尾巴老李本是山東人,不過跟着老鄉們“闖關東”,最後在黑龍江落了腳。
别看秃尾巴老李定居東北,可是他的家鄉觀念還是很強。在東北,民間不管是下河還是下海,船老大出發前往往故意問:“船上有山東人沒有? ”大家一定會回答:“有!”
所謂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秃尾巴老李看在老鄉的情面上,一定會暗中保護山東的老鄉。
講了這麼多有關“秃尾巴老李”的民間故事,大家是不是很好奇,人人都喊他是“老鄉”,他到底是哪裡人呢?
回到話題的開頭,《秃尾巴老李》是很有名的民間傳說,各地版本雖然各有不同,但無非“神秘降生,離奇斷尾,孝順祭母”的故事情節,結合地域文化,再追加上“鬥龍”、“治水”的故事,千變萬化不離其中。
根據不完全統計,“秃尾巴老李”的故事,從古至今,從北到南,由海内到海外,一直在存活與演變。大約有一百七十個版本,除了缺水的西北、内蒙地區,幾乎處處留下了印記。誰也說不清,“秃尾巴老李”的故事最初起源于什麼地方。
凡事有因有果,萬事皆有出處,大家不妨說說,你認為“秃尾巴老李”的老家在哪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