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佛教文化:伽藍殿供奉的是什麼佛?

佛教文化:伽藍殿供奉的是什麼佛?

民俗 更新时间:2024-12-16 05:38:43

  佛教是産生于古印度的一種宗教,對人與社會有着不一樣的觀察和思辨方式。最開始引入中國的時候受到道教的“欺負”。後來逐漸的扳回。有佛教的地方必定會有寺廟,不然怎麼去供奉。本期佛教文化将為你介紹珈藍殿供奉的是什麼佛。

  伽藍殿。伽藍是僧伽藍摩的省稱,意為衆園。十八伽藍神,也指伽藍菩薩,即關公。

  伽藍殿是寺院道場的通稱,佛教伽藍神的代表形象。「伽藍神」,就狹義而言,指伽藍土地的守護神;廣義而言,泛指所有擁護佛法的諸天善神。我們見到的伽籃菩薩像穿圓領寬大之深綠袍,胸前加挂一盔甲,展現出華麗富麗之氣。除了腹前和膝部有飛龍紋外,還有散布袍身的雲紋,及袖邊、衣擺的花瓣紋,以紅和橙色裝飾。加有一層外袍。

  伽藍,就狹義而言,指伽藍土地的守護神;廣義而言,泛指所有擁護佛法的諸天善神。依《七佛八菩薩大陀羅尼神咒經》所說,佛教伽藍神是保護伽藍(寺廟)的神。佛說有十八神保護伽藍,即美音、梵音、天鼓、歎妙、歎美、摩妙、雷音、師子、妙歎、梵響、人音、佛奴、頌德、廣目、妙眼、徹聽、徹視、遍視,統稱“十八伽藍神”……以伽籃菩薩(關公)形象為代表。

  中國自唐、宋時,禅宗道場已有供奉伽藍神的風俗。《釋氏要覽》雲:“寺院既有十八神護,居住之者,亦宜自勵,不得怠惰為非,恐招現報耳。”然而世界上的伽藍道場無數,如何隻有十八神而能遍守護呢?該書又雲:“一切神皆有無數眷屬,即是分任守護也無妨。”

  在道場裡每日的早晚課誦中,都會誦“伽藍贊”:伽藍主者,合寺威靈,欽承佛敕共輸誠;擁護法王城,為翰為屏,梵刹永安甯。以感恩伽藍菩薩護法護教的殊勝功德。

  但是,在我國的佛教寺中伽藍殿有時也供關公。我們見到的伽籃菩薩像穿圓領寬大之深綠袍,胸前加挂一盔甲,展現出華麗富麗之氣。除了腹前和膝部有飛龍紋外,還有散布袍身的雲紋,及袖邊、衣擺的花瓣紋,以紅和橙色裝飾。加有一層外袍。

  佛教是産生于古印度的一種宗教,對社會與人生有着獨特的觀察與思辯方式。佛教于西漢末年傳入中國,當時被看作是方術的一種。東漢時期道徒們附會出老子入夷狄為浮屠的說法,這是道教有意對佛教進行貶低。随着佛教的廣泛傳播和教徒的逐漸增多,而且在南北朝時期進入上層腐旨教不甘心道教對自己的貶低,與道教展開了從源流到教義的大論戰,甚至幾占上風。然而,佛教畢竟是一種外來宗教,要在中國紮根發展就必須與中國傳統文化相妥協,将佛教中國化。

  南朝天台宗三祖慧思試将佛教與道教的觀點打通,使成佛與成仙合二為一。慧思的弟子、天台宗的實際創始人智凱法師,俗姓陳,其父在南梁封益陽侯。智凱的出身使他對中國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他同時又精通佛法,有條件為佛教的中國化找到合适的着腳點。佛教傳入中國時,已經在印度流行了幾百年,形成許多宗派。傳入中國并不是按宗派源流次第進行,而是大小乘同時擁入。雖然皆自稱本經為釋迦牟尼親口所說,但又相互矛盾。

  智凱擔出五時八教的判教,既融合了各宗派的教義之争,又将自奉的《法華經》定為佛教最後所說的經,擡高了本宗派的地位,這是智能凱對本派、也是對佛教的一大貢獻。南陳光大年間,智凱遊曆期間,在當陽玉泉山遙見山色如蘭,上有紫雲如蓋,以為聖地。入山尋之,夜見怪物千狀,有大神入美髯者與其談話,自稱漢将軍關去長,“感師道行願,舍此山作師道場,就護佛法”。

  智凱即對關羽授五戒,使他永護佛法。這個故事是智凱編造出來的,目的在于利用民間關于關公顯靈的迷信思想,将關公列入佛教的護法神,促使佛教在民間廣泛傳播。這就是後世把關公列入伽藍爺的根據。這就使佛教與中國傳統文化結合起來了。這是智凱對佛教的又一貢獻。智凱的這一貢獻,使佛教的天台宗成為一個流傳最廣,曆時最久的宗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