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擡頭(農曆二月初二)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是中國民間傳統民俗節日。慶祝“龍頭節”,以示敬龍祈雨,讓老天保佑豐收。
二月二,傳說是堯王的誕辰。還有人相傳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稱“土地誕”,為給土地公公“暖壽”,有的地方有舉辦“土地會”的習俗,家家湊錢為土地神祝賀生日,到土地廟燒香祭祀,敲鑼鼓,放鞭炮。
俗話說:“二月二,龍擡頭,大家小戶使耕牛。”此時,陽氣回升,大地解凍,春耕将始,正是運糞備耕之際。
傳說此節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時期。伏羲氏“重農桑,務耕田”,每年二月二這天,“皇娘送飯,禦駕親耕”,自理一畝三分地。後來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紛紛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僅沿襲了這一傳統作法,而且還當作一項重要的國策來實行。于二月初二,舉行重大儀式,讓文武百官都親耕一畝三分地,這便是龍頭節的曆史傳說。
其實二月初二龍擡頭的形成,也與自然地理環境有關。
古時,人們觀察到蒼龍星宿春天自東方夜空升起,秋天自西方落下,其出沒周期和方位正與一年之中的農時周期相一緻。春天農耕開始,蒼龍星宿在東方夜空開始上升,露出明亮的龍首,夏天作物生長,蒼龍星宿懸挂于南方夜空;秋天莊稼豐收,蒼龍星宿也開始在西方墜落;冬天萬物伏藏,蒼龍星宿也隐藏于北方地平線以下。而每年的農曆二月初二晚上,蒼龍星宿開始從東方露頭,角宿,代表龍角,開始從東方地平線上顯現,大約一個鐘頭後,亢宿,即龍的咽喉,升至地平線以上,接近子夜時分,氐宿,即龍爪也出現了。這就是“龍擡頭”的過程。之後,每天的“龍擡頭”日期,均約提前一點,經過一個多月時間,整個“龍頭”就“擡”起來了。後來,這天也被賦予多重含義和寄托,衍化成“龍擡頭節”、“春龍節”了!
二月初二龍擡頭節,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區(南方水多,土地少,這天多流行祭祀土地社神)。由于北方地區常年幹旱少雨,地表水資源短缺,而賴以生存的農業生産又離不開水,病蟲害的侵襲也是莊稼的一大患,因此,人們求雨和消滅蟲患的心理便折射到日常信仰當中,二月初二的龍擡頭節對人們而言也就顯得格外重要。依靠對龍的崇拜驅兇納吉,寄托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龍神賜福人間,人畜平安,五谷豐登。
在二月二龍擡頭的這一天,很多地方都會進行一些民俗活動,那麼二月二龍擡頭的習俗有哪些呢?
1、吃龍食:二月二在飲食上也是有一定的講究的,這一天的飲食多以龍為名。吃春餅名曰“吃龍鱗”,吃面條則是“扶龍須”,吃米飯名曰“吃龍子”,吃馄饨名曰“吃龍眼”,而吃餃子名曰“吃龍耳”。這一切都是為了喚醒龍王,祈求龍王保佑一年風調雨順,獲得好收成。
當然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可吃春餅卻是普遍習俗。
2、理發:二月二這天,理發店裡特别忙。這一天人人都要理發。有“正月裡不理發”的說法在民間流傳,很多人在臘月理完發後,一個月都不會再理,而是等到“二月二”。傳說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紅運當頭、福星高照,因此,民諺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似乎這一天理了發,便讨了好彩頭,一年都順風順水。
3、接“姑娘”:二月二還有一項重要的習俗就是接“姑娘”,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兒,故有“二月二,帶姑娘”之說。二月初二,娘家人接女兒回去,住上幾天,一是正月裡忙活了好長時間,比較勞累,接回娘家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剛開始,又要忙碌了,所以要犒勞犒勞她。
4、引龍:在山西,最重要的習俗是“引龍”,在晉西北叫“司錢龍”,二月二早上太陽沒出山以前,家家戶戶都要提桶到河邊或井邊取水。汲水時桶裡放着銅錢,提上水後邊走邊灑,到家後将剩下的水倒入水缸,這樣就把“錢龍”引回來了。引錢龍時不準說話,以免吓走錢龍。
5、祭社:南方“二月二”仍沿用祭社習俗,如在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區。此外就是形成了既有類似龍擡頭節習俗,又以祭社習俗為主的新“二月二”習俗,如在桂東客家地區。土地神古稱“社”、“社神”,傳說是管理一方土地之神。由于“地載萬物”、“聚财于地”,人類産生了對土地的崇拜。進入農業社會後,又把對土地的信仰與農作物的豐歉聯系在一起。我國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又稱“土神”、“福德正神”,客家人稱“土地伯公”。“二月二”社日習俗内容豐富,主要活動是祭祀土地和聚社會飲。
6、不能做針線活:婦女們在這一天不能做針線活,因為蒼龍在這一天要擡頭觀望天下,使用針會刺傷龍的眼睛。婦女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龍擡頭,龍不擡頭我擡頭”。起床後還要打着燈籠照房梁,邊照邊念“二月二,照房梁,蠍子蜈蚣無處藏”。有的地方婦女停止洗衣服,怕傷了龍皮,等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