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又叫踏青節。
每年的四月五日前後,是中國傳統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現在的清明節有3個含義,是清明和寒食的合并。
清明是重要的節氣。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
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曆史。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所以我們現在種樹節也在這段時間。因為這個時節大地回暖,百花盛開,人們經常約好一起踏春,到郊外遊玩、放風筝。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遊衍莫忘歸。
況且是清明時候,又遇到晴朗的好天氣,正适合郊外遊玩,但不要忘了回去。
寒食節有個傳說,傳說晉文公逃亡的時候,路上餓暈過去,介子推割肉救他。晉文公回國當上君主後,經過人家提醒才記起。他于是親自去請介子推,但介子推不願見他,背着老母躲進了山裡。晉文公放火燒山,希望逼他出來,三天後,發現介子推和他母親被燒死了。晉文公下令:放火那天,全國禁止用火。
因為不能燒火做飯,隻能吃涼的食物,所以就叫寒食節。
在古代,清明是禁止用火的,于是有了借火的習俗。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曉窗:早上窗前 分與:把火種分給 讀書燈:看書時候點的燈
意思是說:昨天去鄰居家借來火種,一大早就在窗前點燈,坐下來看書。
古代帝王貴族踏青有祭墓禮儀,慢慢地就成了祭拜祖先的傳統時間。人們在節日前後,前往墳前打掃、拔草添土,寄托哀思。
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宋朝開始,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踏青、寒食、掃墓成為了清明重要的活動。
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意思是說:在風雨中,梨花凋謝,寒食節也過去了。可是有幾戶人家的墳墓還會有後人來祭拜呢?
這首詩的意思是:戰亂中很多人死去了,所以無法去祖先的墳上祭拜。
另一個角度說明,我們傳統隻要有後代,都要在這時候上墳掃墓。
這裡,我們還要說一下著名的杜牧寫的:
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行人路上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