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貴州漢人的來曆

貴州漢人的來曆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7-29 17:18:26

文||王官令儀

今年,江蘇南通大學一名漂亮新生張玉蝶報到,身份證民族一欄裡,赫然寫着:穿青人!不明就裡的同學們驚問:“難道我國又多了一個民族,成了57個民族嗎?”非也,我國法定的還是56個民族,這個神秘的“穿青人”族别,目前尚屬于一個“未識别民族”,他們人數不少,曆史也久,那麼在曆史上究竟是什麼樣的存在呢?

貴州漢人的來曆(身份證上的第57個民族)1

南通大學新生張玉蝶,民族:穿青人

▲張玉蝶老家是貴州省畢節市大方縣貓場鎮。沒錯,貴州的一些市縣如織金、納雍就是穿青人的主要居住地,此外在雲南,也有少數穿青人。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穿青人數量約六十七萬人,作為一個“未識别待定民族”,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已經以“青族”或“穿青人”出現在了第一代居民身份上,第二代居民身份證時統一為“穿青人”。張玉蝶說,穿青人“不屬于一個民族,但享受少數民族政策待遇。”

貴州漢人的來曆(身份證上的第57個民族)2

貴州漢人的來曆(身份證上的第57個民族)3

身着傳統服飾的現代穿青人美女

▲現在的穿青人,無論是服飾穿着還是語言習慣,都和漢族人沒有太大區别,唯有圖騰信仰、祭祀活動和個别節日上有差别,穿青人崇拜山魈,每年農曆九月至臘月期間會有五顯壇“跳菩薩”活動。張玉蝶說,除了過年之外,還會過農曆四月八,“這是一個比較隆重的節日,在這一天大家都會殺雞宰鵝。”此外,紀念祖先時,“一般是在一個罐子裡裝上一些硬币,茶葉,鹽巴等,就是自己特有的祭祖方式。”

貴州漢人的來曆(身份證上的第57個民族)4

貴州漢人的來曆(身份證上的第57個民族)5

穿青人在有些地區亦稱為“裡(通黎)民子”

▲穿青人見證了貴州600多年的發展,據明朝史志記載,穿青人的族稱早期叫“土人”,又叫“裡民子”,稱為“土人”,是因為他們“居土日久”,是貴州的土著民族,“裡民子”則和西南古代的少數族裔僚人有關。穿青人,在官方記載中最早見于乾隆《威甯州志》,因為他們“穿衣尚青”,在當時民間流傳的《水西傳》中,就有“穿青”民族,和當地的彜族、苗族、白族等八個民族并列,被稱為“九種夷蠻”。

貴州漢人的來曆(身份證上的第57個民族)6

貴州漢人的來曆(身份證上的第57個民族)7

貴州漢人的來曆(身份證上的第57個民族)8

因為崇拜山魈,穿青人以前也被漢族人稱為“通背猴”

▲上面的穿青人通背猴老照片,是穿青人先民去貴州安順時所拍,借用了漢人的房子做背景,借用了苗人的蘆笙為前景。穿青人的圖騰山魈,是猴的一種,乾隆年間《黔陽縣志》說:“楚俗多奉三霄,有天魁、雲霄、洞霄諸号,即山魈之訛也。”說明了穿青人原始的圖騰信仰,後來又發展為一五顯華光崇拜,穿青人生息的地方,多有“五顯廟”和“五顯壇”,他們所祭祀的“五顯神”兵馬就是猴類山魈。

貴州漢人的來曆(身份證上的第57個民族)9

貴州漢人的來曆(身份證上的第57個民族)10

貴州漢人的來曆(身份證上的第57個民族)11

穿青人的婦女的正面、側面和背面

▲穿青人實行一夫一妻制,婚前戀愛自由,古時候婦女不纏足,喜穿細耳草鞋或反雲勾鼻花鞋,戴大勾耳環,梳三把頭。穿青人規定婦女不能輕易剪發,但長發在日常勞作時很不方便,因而要挽兩三個發髻才能将頭發完全固定住,久而久之,這種三把頭就成為穿青婦女獨特的标志。

貴州漢人的來曆(身份證上的第57個民族)12

貴州漢人的來曆(身份證上的第57個民族)13

穿青人婦女傳統衣飾

▲穿青人穿三節衣,也就是兩節袖的滾花邊大袖衣,拴腰帶,衣身用青藍二色的布接連拼湊而成,上節青色至腰,下節藍色至小腿。衣腳用寸許寬的白布鑲邊,每一層袖口均繡有雲勾花邊,看上去如三節連成,衣袖是活動的,可翻二留一或全翻于肩上。

貴州漢人的來曆(身份證上的第57個民族)14

貴州漢人的來曆(身份證上的第57個民族)15

貴州漢人的來曆(身份證上的第57個民族)16

穿青人婦女老照片

▲關于穿青人的起源,有三種說法,一種是西南土著,一種是漢族分支,一種是明代漢族移民與當地土著融合之說。經查閱各種資料,綜合來看,我認為漢族和土著融合的說法比較确信,穿青人就是六百多年前随明朝大軍征讨西南時,一起屯兵墾戍貴州等地的移民集團,和當地土著少數民族,比如彜族、白族等通婚融合而來,由于他們人數較少,因而在保留了漢族特征的基礎上,如語言、發髻式樣等,更多融入了一些少數民族特征,如信仰、婦女大腳等,是一個漢族人少數民族化的結果。理由有二:穿青人和客家人有很大相似之處,穿青人的衣服和發髻,與漢族和清朝滿族女子相似。

貴州漢人的來曆(身份證上的第57個民族)17

貴州漢人的來曆(身份證上的第57個民族)18

客家人保留的古代漢族女子的“三绺梳頭”發髻遺風,和穿青人的三把頭很像。

▲客家人是我國漢族比較大的一個族群,在福建、四川、廣東等地和國外,都有廣泛分布,他們是明确的漢族,但又是一個特殊的族群,他們主要是明清兩代,北方漢族在政府诏令下,大規模移民後形成的族群,他們的語言雖是漢語,但很多詞保留了古代的發音。客家人不管是服飾還是發髻,都和穿青人很相似。

貴州漢人的來曆(身份證上的第57個民族)19

貴州漢人的來曆(身份證上的第57個民族)20

清朝時漢族或滿族貴族女子服飾,和穿青人傳統服飾很相似。

穿青人的傳統衣服,有明清人的遺風,由于處于相對封閉的山區,所以身處于都市的我們以前對穿青人的認知也極為有限,其實隻要深入了解就會發現,穿青人如今不僅在語言和風俗習慣上和漢族沒啥區别,就是發髻、服飾等也和明清時期的漢族人沒什麼更多特别之處,所以我更加确信,穿青人就是明朝時漢族征南軍隊駐守當地後,和少數族裔通婚融合的結果。

貴州漢人的來曆(身份證上的第57個民族)21

貴州漢人的來曆(身份證上的第57個民族)22

貴州漢人的來曆(身份證上的第57個民族)23

現代穿青人美女,以及穿青人祭五顯壇的傳統活動“跳菩薩”

▲現在的穿青人,無論穿着、語言和風俗習慣上,已經漢化(或者重新漢化)了,所以作為一個獨立的少數民族,自然是不合适的,但是由于保留了一些少數民族的圖騰信仰、節慶活動等,完全歸為漢族也站不住腳,因此我認為穿青人隻能作為一個少數民族(比如藏族中不同的族别)或漢族的族别最好,就像客家人一樣,不會因為民族屬性而改變他們的超強存在性。


你有認識的穿青人嗎,你認為他們是一個獨立民族還是屬于哪個民族,歡迎留言讨論?


于曆史中見天地,于文化中見真知。

我是王官令儀,專注文史、評論寫作,歡迎轉發評論收藏本文,關注@王官令儀話文史,我們一起品讀精彩的曆史故事和人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