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由來和故事?冬至的由來:冬至到了,漢代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官方例行放假,官場流行互賀的“拜冬”禮俗《後漢書》 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冬至的由來和故事?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冬至的由來:
冬至到了,漢代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官方例行放假,官場流行互賀的“拜冬”禮俗。《後漢書》 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
所以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
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魏晉六朝的時候,冬至稱為“亞歲”,民衆要向父母長輩拜節;宋朝以後,冬至逐漸成為祭祀祖先和神靈的節慶活動。
冬至的故事:
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說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甯。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馄饨。
吃“捏凍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餃子的俗稱。緣何有這種食俗呢?相傳南陽醫聖張仲景曾在長沙為官,他告老還鄉那時适是大雪紛飛的冬天,寒風刺骨。他看見南陽白河兩岸的鄉親衣不遮體,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心裡非常難過,就叫其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裡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再放下鍋裡煮熟,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舍給百姓吃。
服食後,鄉親們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凍耳朵”此種習俗。以後人們稱它為“餃子,也有的稱它為“扁食”和“燙面餃”,人們還紛紛傳說吃了冬至的餃子不凍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