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4個要求?來源:内蒙古日報原标題:推進“兩個打造”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4個要求?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來源:内蒙古日報
原标題:推進“兩個打造”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既要做看得見、摸得着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潤物細無聲”的事情。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工作要求貫徹落實到全區曆史文化宣傳教育、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城市标志性建築建設、旅遊景觀陳列等相關方面,正确處理中華文化和本民族文化的關系,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夯實思想文化基礎。為深入貫徹落實重要指示精神,推進新時代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自治區黨委提出,打造更多政治性強、内涵豐富、意蘊厚重、接受度高的中華文化符号和中華民族形象,打造一批具有中華文化底蘊、汲取各民族文化營養、融合現代文明的書籍、舞台藝術作品、影視作品、美術作品。這是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進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的有力抓手。
以語言文字為載體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中華文化的結晶,是中華各民族共同的文化财富,也是中華各民族文化交流的基礎。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有利于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利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将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這一最顯著的中華文化符号作為文化傳承、發展、繁榮的重要載體,紮實推進、全面普及,為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中華文化自信提供動力源泉。将傳統文化與推行使用國家統編教材工作相結合,努力打造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研究基地,全面理解國家統編教材内容,準确認識國家統編教材的編寫原則、編寫要求、編寫體例、育人功能,正确把握國家統編教材的政治方向、價值導向、核心思想,緊跟國家統編教材的時代性、前瞻性。将傳統文化教育與學前兒童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相結合,通過推廣“名家選釋經典”進課堂等措施,以喜聞樂見的形式向學生推介國學經典、文學名著,以文化人,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中小學、高校教師的培養培訓過程,整合優勢資源,優化培訓内容和結構,深入闡發文化精髓,使廣大教師堅守立德樹人初心,明确教書育人使命,為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教學能力、開展教學工作發揮輻射作用。
組織開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質量調研,堅定擁護“兩個确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紮實推進學校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達标建設工作。要把學生對中華傳統詩詞經典的閱讀力、轉化力,以及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等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和教育質量評估體系,積極引導教師在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教學技能、教學創新等方面用活、用好國家統編教材,促進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與“詩教中國”的有機融合,提升學生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提高服務供給能力水平,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學習資源建設、測評體系建設和服務平台建設。進一步構建國家通用語言與傳統經典交融的知識圖譜以及數據檢索統計分析服務平台,實現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學習語料内容的導航、檢索與統計分析。面向不同群體需求,開發有針對性的優質學習資源,健全完善評價标準和評價手段,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大傳統經典資源供給。
強化精品打造提升文化影響力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魂魄,是民族精神的根本基礎。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凝結文化共同體的基礎。有了文化認同,人們生活在一個文化共同體中,有着相同的文化符号,有着共同的生活理想,有了融進血脈中的文化理念,有着共同的價值追求,有着共同的身份建構和歸屬,反映出民族共同體對自己身份識别和情感依托的集體意識。隻有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才能從根本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才能鞏固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學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陣地,應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從中汲取豐富營養,積極開展公益性文化活動,深入實施“中華經典誦寫講”工程,強化精品打造,持續提升文化影響力。
讀名篇、重傳承、誦經典,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按照一體化、分學段、有序推進的原則,通過中華經典誦讀評選、校園讀書之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冬令營、夏令營等活動,精心選擇有益于提升品格修養、人文素養的名著名篇作為基本内容,把中華優秀傳統經典文化全方位融入校園思想政治教育、藝術文化教育、生活實踐教育的各個環節,為加強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培養學生的民族精神和傳統美德,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生發展奠定基礎,為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貢獻力量。
深發掘、強推廣、寫經典,推動中華文化符号和中華民族形象進生活。深入發掘具有代表性、富有當代價值的中華文化符号和中華民族形象功能,通過形、聲、像、意等多種技術手段全面展現經典形象。鼓勵編寫推廣經典讀本,書寫經典,成風化俗,将人文曆史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全面提升中華文化符号和中華民族形象的影響力。深刻把握互聯網規律,全面實施數字化戰略,圍繞樹立和突出中華文化符号和中華民族形象,以數字化形式豐富産品開發、拓展傳播渠道,不斷讓網絡空間真正成為凝聚思想共識、傳播中華文化符号和中華民族形象、滋養精神世界的新空間。
明事理、笃實行、講經典,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頭腦。充分發揮專家力量,構建多學科對話的學術共同體。建立由資深學者、文化名家、誦讀名人、傳統書畫名家等各界人士構成的核心專家團隊,建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采取雲端模式,以校園為主陣地,舉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著作講習班,開展經典著作研習論壇,講好中國故事、展示中國精神、塑造中國形象。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深入推進“石榴籽”工程,把“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這四個方面的作用講清楚、講透徹,從而樹立“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理念。
做好古籍工作增強文化軟實力
把祖國寶貴的文化遺産保護好、傳承好、發展好,對于赓續中華文脈、弘揚民族精神、增強文化軟實力具有重要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戰略高度,對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内蒙古深入貫徹落實重要指示精神,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意識主線,把古籍工作擺在重要位置,高位謀劃部署,各項工作開展得紮實有力,取得一系列新成就。
古籍文獻是曆史的見證,記錄着歲月的變遷,古籍保護是延續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的重要舉措。我們要持之以恒把這項工作做細、做實、做好。要完善古籍工作體系建設,加強内蒙古古籍保護中心、少數民族古籍整理研究部門等古籍工作專業機構建設,積極打造傳統文獻與文化研究基地,提升古籍工作科學化規範化管理能力。大力支持全國高校古委會項目,統籌事業和産業兩種形态、公益和市場兩種資源,彙聚古籍行業發展合力。支持古籍整理研究和編輯出版項目做強做優,倡導開展多學科經典文獻的融通研究,重點進行大藏經文獻研究、元代文獻整理與研究、經典史詩研究以及古代筆記類書籍的整理研究等,努力提升古籍工作質量,進一步推動各民族文字古籍文獻的搶救保護工作。要以數字化強化古籍工作的保障措施,充分研究數字人文大數據的特點和規律,應用人工智能與文本大數據分析技術,搭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文獻史料庫,實現古籍文獻的内容導航、檢索與統計分析,為内蒙古的古籍整理與研究提供信息服務,加快古籍資源轉化普及和有效利用,多渠道、多媒介、網絡化、立體化做好古籍大衆化傳播。
(陳貝,作者單位:内蒙古師範大學)
責任編輯:王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