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家族曾煊赫一時,但敗亡也隻是在一瞬之間。家道敗落之後,曹雪芹賒酒食粥困頓度日,也正是在如此磨砺之下,他最終完成了鴻篇巨制《紅樓夢》,給世人留下了一部不朽的文學經典。
曹家敗落曹雪芹(約1715~1763),名霑,字夢阮,号雪芹、芹圃、芹溪。祖籍遼陽(一說為河北豐潤),先世原是漢人,後來成為滿洲正白旗“包衣”。“包衣”為滿語,漢語譯為家奴、奴隸、奴仆或奴才。包衣主要來源是戰争俘虜、罪犯、破産者以及包衣的子女,等等。有些包衣因戰功也獲得顯貴地位。曹雪芹祖輩就是在努爾哈赤時代被滿族俘掠,成為當時正白旗的包衣。後來順治帝把正白旗納入自己掌控下,連同原有的正黃旗、鑲黃旗并稱為上三旗,曹家也就成了皇帝家奴。
曹雪芹像
康熙年間,從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開始,曹家三代四人世襲江甯織造60年,煊赫一時。康熙二十三年(1684)曹玺去世後,其子曹寅(其母曾為康熙帝乳娘,少年時曾為康熙帝的伴讀)繼任江甯織造,後曾兼任兩淮巡鹽禦史,深為康熙帝寵信。曹家經過如此經營,漸漸發展為東南巨宦。然而康熙帝死後,曹家随即失去靠山。
因為曹家生活奢侈,除了自用,還要應酬送禮,尤其四次接待康熙帝南巡,曹家出現了巨大虧空。雍正帝即位後,清宮内鬥争激烈,曹家因織造虧空案等接連被株連,獲罪革職,家道日漸衰微。曹雪芹一生恰值曹家由盛極而衰時期。在抄家以後雍正七年(1729)的“刑部移會”中,曾有記載說:“京城崇文門外蒜市口地方房十七間半,家仆三對,給與曹寅之妻孀婦度命。”可見曹家已經徹底敗落。曹雪芹晚年移居北京西山,生活更加貧困。
西山著書有傳說講曹雪芹寫《紅樓夢》,每天都帶上裝着文具紙張的包袱,外出雲遊,随自己的興緻,想起什麼就寫什麼,并不刻意追求。有時曹雪芹寫得興起,直到天黑才想起回家。
傳說總是充滿浪漫主義的色彩,其實曹雪芹當時的生活十分窘迫。自被抄家以後,日子過得相當艱辛。曹雪芹從城裡遷到郊外居住後,發現這裡房屋窄小,終日人聲嘈雜,難得片刻安甯,百般無奈之下才外出寫作,等到夜黑人稀時分才回家。曹雪芹後來搬到了西山腳下居住,離他家不到一裡的地方有一家茶館,名喚“退翁亭”,說是茶館,實際上茶酒皆賣。曹雪芹搬家之後,很快就成了退翁亭的座上客。說曹雪芹“舉家食粥酒常賒”之語,大概就出自這個地方。曹雪芹生前好友敦敏曾給曹雪芹寫過一副對聯,說曹雪芹“酒腸寬似海,詩膽大如天”。曹雪芹就是在這樣潦倒的生活中成就了《紅樓夢》這一不朽的曠世奇作。
《紅樓夢圖冊》·清·孫溫古今第一奇書
《紅樓夢》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及賈寶玉與薛寶钗的婚姻悲劇為經線,縱向剖析了造成悲劇的深刻社會根源;同時以賈府的興衰為緯線,橫向展示了由衆多人物構成的廣闊的社會生活環境。《紅樓夢》的藝術成就是輝煌的。首先,曹雪芹以精雕細琢的功夫,塑造了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钗、王熙鳳等一大批栩栩如生的典型人物。其次,小說以賈、林、薛的愛情婚姻糾葛為主線,把衆多的人物、事件組織起來,情節縱橫交錯,形成了一個嚴密完整的網狀結構,既宏大又清晰,有條不紊地将錯綜複雜的内容表現出來。
古鎮春秋小結:《紅樓夢》在繼承民族文化傳統的基礎上進行了巨大創造和發展,成為中國古典小說現實主義的高峰,給後代作家提供了豐富的藝術經驗,對《紅樓夢》的研究成為一種專門的學問——紅學。我是古鎮春秋,大家的好朋友,多多關注我,我會繼續努力的為大家帶來更多更好的人文曆史典故和傳說。,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