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别人說,這世界上有一種鳥是沒有腳的,它隻能夠一直飛呀飛呀,飛累了就在風裡面睡覺,這種鳥一輩子隻能下地一次,那一次就是它死亡的時候。——《阿飛正傳》
1990年底可謂是張國榮事業變革的一次重大轉折。他在這一年退出了耕耘許久的歌壇,也在這一年揚威了曾默默無聞的影壇。由王家衛執導,張國榮、張曼玉、劉嘉玲主演的這部文藝影片《阿飛正傳》,一經播出就引起了很大的轟動。而且這部影片也在第1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上斬獲了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導演等五項獎項。對張國榮在以後的影視圈更好的發展奠定了穩定的基礎。
那讓我們随着影片的視角看看哥哥張國榮是怎麼把一個 “渣男”的角色塑造的如此完美的。
一、人物:随着一陣60年代獨有的皮鞋釘掌的“踏踏”聲,主角旭仔(張國榮飾演)登場。這次他面對的是一個售票員蘇麗珍(張曼玉飾演)。蘇麗珍是個典型的東方女孩,性格含蓄、内斂、膽小、柔弱。這樣的女孩在旭仔面前是有吸引力的。因為他從沒交往過這種性格的女子。
“你叫什麼名字?”就這樣兩個人陌生人開始交談。起初蘇麗珍還是很有防備的,但旭仔有自己的泡妞絕技。
"1960年4月16号下午3點之前的一分鐘你和我在一起,因為你我會記住這一分鐘。從現在開始我們就是一分鐘的朋友,這是事實,你改變不了,因為已經過去了。”
正是靠着這一句話,這一分鐘的無賴,旭仔闖入了蘇麗珍的生活。而後一分鐘的呼吸,一分鐘的凝望,一分鐘的深情,一分鐘的浪漫,一分鐘的誓言,一分鐘的甜蜜,一分鐘的溫暖,一分鐘的寵愛。各種各樣的一分鐘變成了十分鐘,一個小時,甚至更長。這讓蘇麗珍癡迷不已墜入情網,而在蘇麗珍提出要和旭仔結婚的時候,旭仔馬上毅然決然地回絕了她。這讓她很受打擊,長期活在憂郁之中,無法自拔。
而旭仔的性格是不斷尋求新鮮刺激,他是要“飛”的。于是他又結識舞女“咪咪”(劉嘉玲飾演)。咪咪的性格是火辣奔放的,但同樣沉迷于與旭仔的感情中。
後來借旭仔和繼母争吵的場景向我們介紹了他做這麼多荒唐事的原因:就是逼繼母把他的親生母親的事說出來。旭仔原來一直在繼母的家裡生活沒有歸屬感,一直在尋找自己的生母。
而後,繼母終于說出事情的真相,旭仔于是去南洋尋找生母去了。而後在那裡遇到了由警察轉做跑船的超仔(劉德華飾演),才知道後續發生的事情。
影片運用大量鏡頭來描繪旭仔的性感,眼神、動作、一颦一笑、一雙雙傾慕的眼睛,映射出一個罕見的感性男人。他對待蘇麗珍旭仔是浪漫的,對待咪咪旭仔是霸氣的,對待超仔旭仔是和氣的,對待歪仔(張學友飾演)旭仔是義氣的。從不同人物的對戲中體現人物的特色,張國榮将一個性格多樣的複雜人物,叛逆、孤傲、神秘、風流不羁……演繹的淋漓盡緻。
二、服化道
整個電影從一開始就處在一個灰藍色調的籠罩中,使整部電影未看完就有一種憂郁的感覺。
電影中多次出現的時鐘不隻是告訴我們時刻,也有特别的象征意義。時鐘代表時間,是不會停止的。就好像旭仔的一生,不會為任何人任何事停留,他隻想一心向前飛,他不願停留的本性與時間的流動性相同。而蘇麗珍和咪咪都沒有參透時間的本質。活在回憶中。當依賴變成束縛,溫柔便成了罪過。時間與記憶的矛盾注定了兩人和旭仔之間不會有什麼結果。
三、引申
既然是文藝片,肯定不是看到的那麼簡單。
這部劇拍攝于90年代,而拍攝的事件是發生于60年代。其實導演是将60年代一年輕一代的迷失影射出“97回歸”前香港民衆的焦慮、迷茫與困惑的心态——對過去無法定位,對未來又無所适從。
正如那首七子之歌唱的“你可知MACAU不是我的真名姓?”香港人從曆史和文化上都産生了無法定位的流離感和無根感。影片将這種感覺轉換成了人們最容易接受的男女之情的種種,絕對是神來之筆。
再說一下《阿飛正傳》中具有标志性意義的段落——張國榮中間的一段獨舞片段。這個舞是曼波舞。曼波早起的解釋是人們陷入被催眠的狂熱狀态。與當時的情境也是相符的。
結語:《阿飛正傳》這部劇可以說成就了王家衛,成為他登上文藝片頂峰的代表之作。也是成就了張國榮,他塑造的浪子形象,演繹得非常有力度,但仍顯示出了極強的自我控制力,給其他人留下了足夠的發揮空間。他精彩傳神的表演不僅使他摘下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帝桂冠,也為他以後的電影事業鋪平了道路。隻可以斯人已矣,隻能回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