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漢字偏旁講解大全

漢字偏旁講解大全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06 07:12:51

漢字偏旁講解大全(漢字的偏旁部首通解)1

漢字偏旁講解大全(漢字的偏旁部首通解)2

46.疋(殊shū 雅yǎ 匹pǐ)的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看,像是下面一足,上面是一個圓弧,像是人屈膝走動。隸變楷化後,疋是由走的省形“”和橫鈎“乛”組成的字。走“”表示行走;橫鈎“乛”表示橫向相對,這裡表示雙腿彎曲如腿跪地或屈膝而行處于橫向相對狀态。繁化通“疏”,疋變形為“”表示屈膝跪地;“ ”中“ ”是子的倒形,指示孩子出生頭向下倒立,“”是川的變形,寓意孩子出生羊水破裂,血水流出;疏總體會意為跪地為難産産婦接生,使其生子通順。借“殊”聲表示難産的母子經過殊死掙紮的過程。疋通“雅”表示先屈一膝而拜為雅拜,和手拜相呼應。通“匹”是雙腿屈膝而行,借“媲”聲表示二丈為一卷,兩卷媲連為匹(偶合)。疋作部首的字有蛋、楚、疑、疍、胥、疐等。

漢字偏旁講解大全(漢字的偏旁部首通解)3

疋的本義為屈膝跪地或屈膝而行。疋是一個漢字,有三個讀音。疋(匹pǐ)同“匹”。引申為1.相當,相配;2.量詞,用于計量整卷的綢布或用于計量馬騾數量,如一馬匹、二匹騾等,理由馬騾是雙腿屈膝奔騰,稱馬匹。疋(雅yǎ)後作“雅”。引申為1.正,《爾雅》亦作《爾疋》;2.平素,向來;3.待。疋(殊shū)後作“疏”。引申為1.腳;2. 疏記;3 .小吏,後作“胥”。

47.皮(擗pí )的金文字形上面是個口,表示獸的頭;一豎表示身體;右邊半圓表示已被揭起的皮;右下表手。隸變楷化後,皮是由橫折“乛”、一豎“丨”、撇“丿”和“又”組合的字。“乛”表示圓或弧形,這裡指示皮附在獸體表面為圓形;“丨”表示剝離獸皮要按獸皮縱向将圓形的獸皮剝開成平面;“丿”表示獸皮柔軟,沿縱向從上向下用力剝皮;“又”表示用手操作剝皮。借“擗”聲表示将獸皮從獸體上擗裂下來。皮是漢字部首之一,組成的有披、頗、破、皺、皴、頗、皲等。

漢字偏旁講解大全(漢字的偏旁部首通解)4

皮的本義為用手剝獸皮。引申為1.酥脆的東西變韌,如花生放皮了、餅皮了;2.獸皮,帶毛叫皮,去毛叫革,引申指人的皮膚或動植物表面的一層組織,如皮條(用皮子做成的繩、帶)、皮鼓(軍用小鼓)、皮松肉緊(喻指淡漠、寬泛)、皮甲(用獸皮制的軟甲)、皮膠(用動物皮熬成的粘性物質);3.皮毛、皮革,如皮排(古代以皮革制作的鼓風器具)、皮笠(古代革制的笠形帽)、皮袋(皮制的袋)、皮裘(毛皮的衣服)、皮褂(用毛皮做的上衣)、皮裳(用毛皮做的衣裳)、皮褥(毛皮做的墊褥)、皮箧(皮箱)、皮侯(古代以獸皮為飾的箭靶);4.包或圍在物體外面的一層東西,如書皮、餃子皮、馄饨皮,也叫“皮子”;5.指某些薄片狀的東西,如銅皮、鉛皮、豆腐皮;5.引申為表面的,膚淺的,如皮膚之見(膚淺的見解)、皮面(表面)、皮裡春秋(表面不做文章,心裡有所褒貶)、皮殼(包裹在外面的堅硬外皮);6.頑皮、調皮,如這孩子真皮、皮着臉(厚着臉皮)、皮纏(糾纏)、皮賴歪派(蠻不講理);7.由于受申斥或責罰次數過多而感覺“無所謂”的,如他老挨批,都皮了;8.用軋棉機把棉子和雜質分離了的,如皮棉;9.姓。

48.癶(簸bō)從甲骨文登看,“癶”是左右兩隻足的圖形,隸變楷化後變為“癶”。筆畫釋義能完整反應兩足的動作過程,如:“”中 折撇“”表示足擡起屈膝上高台階的動作,“丶”指示足向前擡起;“”中的“”表示足向上用力,助力前足擡高,“”是二的變形,表示兩足交換動作,均用力擡高屈膝上升。借“簸”聲表示走颠簸的路才有此動作。癶是漢字的部首,組成的字有登、癸、蹬、發等。

登(拟聲dēng)的甲骨文和金文看是皇帝或官員上車的過程,先在車前放個凳子,然後踩着上車,用凳子代替台階用,有的加了雙手扶持着凳子,有的沒有。楷化後用“癶”和“豆”組成登。上面的“癶”表示擡足屈膝上車;下面的“豆”是凳的省形;登為踩凳子上車升高的過程。讀音模拟蹬凳子的“噔噔”聲音。

漢字偏旁講解大全(漢字的偏旁部首通解)5

登的本義為踩凳子上車升高的過程。引申為1.升,上,從下而上,如捷足先登、登基(帝王即位);2.成熟、豐收,如登年(豐年)、登秋(秋收)、登衍(豐收)、五谷豐登;3.登記、記載;4.登天,指死,如登仙(人死亡的婉辭,成仙人);5.謂科舉考試中選,如登龍(比喻科舉中試)、登科發甲(考中進士為“登科”,發甲同登科);6.踩、踏,如登在窗台上擦玻璃、登鋒履刃(踩踏刀劍的鋒刃,比喻沖鋒陷陣在最前頭);7.蹲,如登東(解手)、登坑(蹲茅坑);8.穿,如登雲履(法師做法術時穿的鞋)、登上鞋;9.上路,登程;10.高,如登闳(高遠,高大);11.即刻,如登時(馬上、立刻)、登答(立刻答複)。

49.矛(毛máo)從矛的金文來看,還有戈的存在矛楷化後,主要突出保留了矛的結構特征,删去了戈的割殺的使用特性。矛共有五畫組成,上下兩個折“”分别表示不同的圓弧結構。上面的小折“”表示矛頭是圓弧形,尖的為槍;下面的長折“”指示矛頭向矛柄上插的帽,和矛柄相連;兩折中間的點“丶”指示鋒利的矛刃;豎彎鈎“”表示矛頭和矛柄的相對運動狀态;撇“丿”指示矛頭上系的毛飾。借“毛”聲寓意矛要挂栽毛飾。

漢字偏旁講解大全(漢字的偏旁部首通解)6

矛的本義是古代用來刺殺敵人的進攻性武器,是戰争中常用兵器。長柄,有刃,用以刺敵。始于周代,或周代以前,來曆亦甚悠久,惟當時戰術未精,各種兵刃使用之法,亦極簡單,非若後之武術,以繁取勝,以多矜奇也。矛的使用方法大多是用雙手握柄,以直刺或戮為主的戰鬥使用方法。可引申為武器、兵器等,如矛戈(矛與戈,攻擊、指責)、矛弧(矛與弓,泛指兇器)、矛子(梭镖,裝有長柄的雙刃單尖刀)、矛戟(矛和戟,泛指兵器)、矛叉(月牙鏟)、矛舛(矛盾,乖謬)、矛戟(矛盾,矛與盾)。

50.耒(累lěi)是由土和木結合而成的字。土表示土地;木指木制品。寓意為木插入土中,表示用木犁來翻耕土地。借“累”聲來說明翻土累疊,用力很大,也是很累的一項農活。耒是古代的一種翻土農具,形如木叉,上有曲柄,下面是犁頭,用以松土,可看作犁的前身。“耒”是漢字部首之一,從“耒”的字,與原始農具或耕作有關,如耜、耕、耘、耗、耙、耜、耧、耠、耢、耦、耧、耩、耪、耨等。

漢字偏旁講解大全(漢字的偏旁部首通解)7

耜(佀sì)是耒和佀的省形“㠯”會意而成的字。耒是一種木犁;佀“㠯”即标音又會意,表示類似耒的工具。耜的本義為類似耒的翻耕土地的工具。

漢族古代耜曲柄起土的農器,即手犁。各地曾出土木耜、骨耜,青銅耜出現于商代晚期,實際出土的都是耜頭。形制為扁狀尖頭,後部有銎,用以裝在厚實的長條木闆上。木闆肩部連接彎曲而前傾的長柄。柄與耜頭連接處有一段短木末端安橫木。使用時,手執橫木,腳踩耜頭短木,使耜頭入土起土。

解字參考《中華字通》

漢字偏旁講解大全(漢字的偏旁部首通解)8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