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華山的奇特之處有哪些? ,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陝西華山的奇特之處有哪些?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央廣網西安3月12日消息(記者張偉 實習生李媞瑜)“1993年剛到華山的時候條件很艱苦,當時也沒有索道,很多東西需要我們自己背上去,去氣象站得爬六個小時的華山。最長的時間在華山西峰呆了5個月。山上條件艱苦、環境惡劣,受的苦一般人想象不到。”華山氣象站站長于進江接受央廣網記者采訪時說。
1952年,13名解放軍戰士日夜爬行,在華山西峰之巅生生鑿出了一個高山氣象站。
數十年後,于進江依然在這座陝西海拔最高的氣象站默默工作,這是一名華山氣象人質樸的堅守,他要把他所視為重要的事業幹好,要把華山氣象人的精神傳承好。
在華山氣象站工作的于進江 (央廣網發 華山氣象站供圖)
“2064.9米,一守就是29年”
2064.9米,是國家二類艱苦台站——華山氣象站的海拔高度,也是于進江29年來用腳步丈量、用心堅守的高度。
氣象站位于華山西峰之巅,爬過華山的人都知道,一般人從山口的玉泉院爬到此地差不多得六七個小時,這六七個小時便是沒通索道前,于進江在上班路上所花費的“通勤”時間。
1993年春節剛過,正值青年的于進江攀爬了近七八個小時的崎岖山路,終于趕來華山氣象站報到。
“當年報到時,内心是驚險中又帶着興奮與遲疑,在氣象站門口,還曾扪心自問過:我能承受以後的艱難險阻嗎?”于進江告訴記者,“沒想到,這一守就是29年。”
“華山之險,他山莫比。”華山自然條件惡劣,極端最低溫度可達零下25.7攝氏度,山上年平均氣溫6.5攝氏度,山下年平均氣溫13.7攝氏度。
冬季最長積雪時間甚至長達近五個月,大風年平均日數109天,這些都是華山氣象人司空見慣的事。
“華山的風有時候大得驚人,風速最大可達41.3米每秒,大約為十三級風速,我看見過一棵三個人合抱不住的大樹讓大風連根拔起了。有時候大風吹起來感覺整個屋子都在搖晃。”提起華山曆險經曆,于進江有着說不完的話。
于進江在華山氣象站帶着同事們維修設備(央廣網發 華山氣象站供圖)
對老于來說,工作早已是輕車熟路,所有的危險和困難都能克服。山上潮濕的天氣讓氣象站的許多工作人員患上了關節炎。以前飲水困難,靠地窖儲存的雨水維持山上的生活,也讓許多同志患上了胃病。“這些不算什麼,國家把這麼重要的地方交給我們來守護,我們一定會克服一切困難把這份工作幹好。”于進江說。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能陪在家人身邊的時間很少,女兒很多年的生日我都沒能陪伴她。父親生病時,也是家人照顧着。其實以前站上的很多人和我一樣都很難顧上家。”談及家人時,于進江的眼眶不由地紅了起來。
“最重要的是保證按時取準取全第一手氣象資料”
秦嶺是我國南北氣候的分界線,作為國家基準氣候觀測站,處于秦嶺山脈腹地的華山氣象站,是軍民航不可缺少的指标站,對氣候觀測、天氣預報服務、亞洲區域氣象情報交換等方面都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同時,随着近些年華山遊客的逐年增加,華山氣象站也為遊客提供精準的氣象服務,确保景區遊客旅遊安全。
于進江深知華山氣象站的重要性,無論山上天氣多惡劣,他都把及時獲取準确的第一手氣象資料放在首位,對他來說,這就是命根子,更是關乎很多人安危的大事。
“2021年國慶節期間的一次天氣預報讓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我們的責任艱巨,使命光榮。受山地地形影響,華山的局地氣候複雜多變,當時我們預報到将有大暴雨來臨,我們就立即啟動聯動機制,及時與景區聯系,提前發出預警。我們的精準預警有效地避免了景區遊客生命安全受到威脅的情況。”
華山地面缺土,雷電很難導地,夏天的氣象觀測場經常被雷雨雲包圍,有時球形雷還會光顧值班室。身處值班室的人員會深切體會到被雷電包圍的驚心動魄。在華山頂上,夏季多雷電天氣,年均雷電天氣最多時達43天,雷電來臨時感覺很恐怖,尤其是當閃電直勾勾“戳”向山頂時,整個屋子似乎都被雷電萦繞,瞬間感覺危險就在身邊。
剛上山不久的于進江就遇到了雷電入室的驚險狀況。“一天夜晚,我正在值夜班,突然變天了,瓢潑大雨不時往值班室灌,電線接頭處讓雷擊得噼裡啪啦直冒火花。”于進江告訴記者,他在撲滅燃燒的電線後,又恰逢觀測時間,就沖向觀測場。顧不上頭頂電閃雷鳴,他仍按部就班地按照觀測程序搶抓時間、記錄數據。
“當時,由于山上沒通電,我們還是用發電機,隻能通過甚高頻電話将電報發送西安。受到雷擊的許多儀器都受損了,發報機也被雷電擊壞,編好的電報無法發出。我便連夜冒雨下山發報,一路磕磕絆絆。後來,背着幾十斤新換的儀器回山上的時候,我才發現自己的腳上的傷口的鮮血已經凝固,和襪子粘在了一起。”回憶起自己當時摸黑從濕滑的山路上連摔帶跑下山的情形,于進江的眼神中流露出了幾分堅毅。
“前輩們做到了,我們更要傳承好”
華山氣象站是陝西省唯一一個全天候有人值守的高山站,氣象觀測人員需要定時觀測、記錄。“山上沒有新鮮蔬菜,喝的也都是雨雪窖水,最初在氣象站的幾年,用的是煤油燈,生活用品都需要肩挑背扛。”艱苦的工作環境更是對華山氣象人身心的磨煉。
回憶起1999年患上腎結石的那個夜晚,于進江說:“我原本正在審核值班記錄,但突然間腰部一陣刺痛,而且越來越厲害。領導急忙派幾名同志扶我下山到醫院檢查,等到了醫院已經淩晨四點多鐘了,最後查出是腎結石,下山的路上那種疼痛真的很難受。但當時有同志外出學習,山上人手不夠,但觀測任務可不能耽擱,我過了三天就帶上藥上山去了。”
華山氣象站榮譽室,這裡可以讓年輕人了解氣象站的曆史 (央廣網發 張偉 攝)
“前輩們不僅能在這裡堅守,還得到了這麼多的榮譽,我們也一樣可以,要将華山氣象站艱苦奮鬥的精神發揚下去。” 于進江是這麼說的,也踏踏實實地在做。
為了保證預報的準确性,于進江總是手把手對新人員進行業務培訓,讓他們更快地熟悉華山氣象站氣象多變的情況。在站内,他不僅加強預報人員的業務培訓,站史教育也沒有落下過。
“要讓年輕人知道從哪裡來,才會知道要去哪、要怎樣做,老一輩華山氣象人的精神不能丢!我想讓我們年輕人像前輩們一樣一直優秀下去。”兢兢業業的于進江曾12次被中國氣象局授予“全國質量優秀測報員”稱号,也曾榮獲“第三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全國氣象工作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号。
後來,他受邀參加了中國氣象局舉辦的“身邊的榜樣” 先進事迹報告會,兩次走進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校園與同學們分享自己在華山二十多年來對氣象事業的熱愛 。
“現在的監測技術更加精準,氣象現代化程度也進一步提高,這也是衆多氣象人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的。有機會分享自己的熱愛,不為别的,就是希望讓自己所熱愛的氣象事業越來越好。”于進江說道。
從20歲第一次踏上華山氣象站時的些許遲疑到如今心态的沉穩堅定,從最初氣象站的人工觀測到如今的自動化技術運用,“小于”變成了“老于”,他也見證着華山氣象站智能化、精細化的發展。
“立高峰遠觀天象,測風雲強國富民”,這便是華山氣象人于進江的故事,平凡的二十九年有着不凡的經曆。身在最艱苦的地方,用奉獻與擔當守護更多人的平安,向華山頂上的氣象人緻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