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是一部哲學巨著,其許多格言,耳熟能詳,脍炙人口。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分享一二吧。 天長地久。出自《道德經》第七章。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意思是:蒼天長存,大地永久。現多用來形容友誼、愛情像天地一樣長久永恒。
“上善若水”出自《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争。意思是: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樣。現形容做人就要像流水一樣默默無聞,不争名利。
“金玉滿堂”出自《道德經》第九章。金玉滿堂,莫之能守。意思是:黃金美玉堆滿屋子,到頭來誰也無法守藏。形容财富之多,現也用于比喻富有才學。
“功成身退”出自《道德經》第九章。功成身退,天之道。意思是:功成名就,謙讓告退。形容大功告成之後自行隐退,不再做官或複出。
“見素抱樸”出自《道德經》第十九章。見素抱樸,少思寡欲,絕學無憂。意思是:保持原有的自然本色。現形容人要保持純潔樸實的本性,不要被雜念及欲望所左右。
“自知之明”出自《道德經》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意思是:能了解、認識别人是聰明、智慧的,能自我認識、擺正自己位置的才是真正的英明。現多指能夠正确認識自己的能力。
“出生入死”出自《道德經》第五十章。出生入死。意思是:人始出于世而生,最終入于地而死。現在形容冒生命危險,不顧個人安危去做一些事情,歌頌大無畏的犧牲精神。
“千裡之行,始于足下”出自《道德經》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台,起于累土;千裡之行,始于足下。意思是:千裡漫長的遠行,開始于腳底下的第一步。現比喻做事情都要從頭開始,一步一個腳印,日積月累,積少成多,由量變到質變。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出自《道德經》第七十三章。天網恢恢,疏而不失。意思是:指自然界寬廣無邊,雖然寬疏但并不漏失。是說天道公平,作惡就要受懲罰,它看起來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終不會放過一個壞人。現在比喻作惡的人逃脫不了國法的懲處。
“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出自《道德經》第八十章 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意思是:相鄰國家之間互相望得見,雞犬的叫聲都可以聽得見,但民衆從生到死,也不互相往來。現比喻彼此不了解,不互通音訊。
還有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慎終如始,則無敗事”“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等,今天讀來,仍然是那麼親切,震撼人的心靈,陶冶人的情操,使人警醒,催人奮進。 這些分享get到你了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