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美麗的冰雕展示

美麗的冰雕展示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4 13:17:40

“北國風光,千裡冰封,萬裡雪飄……”如果說《沁園春·雪》所描繪的自然冰雪奇觀讓人心曠神怡,那麼人工雕琢的美輪美奂的冰雪雕塑也同樣令人歎為觀止。“冰城”哈爾濱,自1963年冬天開始在兆麟公園舉行冰雪遊園會,每到冬季,冰雪剔透,華燈璀璨,千姿百态的冰雕雪塑令人流連忘返。本屆冬奧會舉辦地之一的北京延慶,自上世紀80年代末取經哈爾濱,每年冬季在龍慶峽景區舉辦冰燈節,帶給北京及周邊地區遊客冰雪視覺藝術享受,至今也已30餘年。

美麗的冰雕展示(冰雕雙城記)1

“雙城”的冰雪盛會,是冬季裡的一道風景線,而賦予冰雪雕塑靈魂的,是冰雕師的鬼斧神工。

美麗的冰雕展示(冰雕雙城記)2

冰燈:永不重複的童話

艾輝

冰燈藝術也稱冰雕、冰景觀,是以冰為載體、以燈為靈魂的一種造型藝術。哈爾濱冰燈藝術曆史悠久,已列入黑龍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産。

早在17世紀,松花江兩岸喂馬的農民或捕魚的漁夫,為了在嚴冬夜間照明或誘魚,偶爾用水桶盛水凍成冰罩,将油燈或蠟燭放入其内,以防被風吹滅。當時,買不起燈籠的窮苦人在春節或元宵之夜,也凍制冰燈擺在門口湊趣,故冰燈又被稱為窮棒子燈。

20世紀初,居住在哈爾濱市道裡區的一些俄國僑民,曾在自家庭院造過冰建築。1922年起,信奉東正教的俄國僑民,每年1月19日都在道裡區中央大街北端的松花江江面上鑿出冰,雕制成耶稣像和白色和平鴿的十字架,這一習俗一直持續到上世紀50年代初期。之後,原始冰燈一直在哈爾濱市的民間流傳。

哈爾濱兆麟公園的冰燈遊園會,是冰燈的發祥地。1963年,時任哈爾濱市委書記的任仲夷與市長呂其恩,受民間冰燈作品啟發,産生了凍制冰燈讓群衆參觀的大膽設想。于是,就在當年組織哈爾濱市城市建設局各下屬單位職工,在哈爾濱市兆麟公園舉辦了第一屆冰燈遊園會,一時萬人空巷,盛況空前。第一個晚上就湧進約5萬人,連盲人也進場用手摸“看”冰燈。自此,哈爾濱兆麟公園就成為市民冬季裡賞冰觀雪的勝地。

1964年哈爾濱第二屆冰燈遊園會,正式出現冰雕作品。當時的藝術家們決定用松花江的天然冰塊來雕琢藝術品,雕成了小姊妹、金馬駒等冰雕;塑出了老壽星、小孩騎象等雪塑;還首次出現了8米高的冰塔、12米長的冰橋、4米高的室外大型冰雕工農兵人物群像和一個20米高的冰瀑布。冰燈藝術的創作者們大膽創新,由從前的蠟燭冰桶、冰燈發展到大型冰雕作品,以冰的形式建造出精巧的亭台樓閣、美輪美奂的宮殿、晶瑩剔透的天鵝。至此,冰雕開始走進大衆視野。冰燈藝術年年有新變化,被人們稱為“永不重複的童話”。

2022年1月5日,以“冬奧之光,多彩冰燈”為主題的第四十八屆哈爾濱冰燈藝術遊園會于兆麟公園開放,主題冰雕呼應北京冬奧會,為冰城再添冰雪盛景。

如今的哈爾濱冰燈藝術展覽已擴展到國内外,每年的哈爾濱兆麟公園冰燈遊園會期間,都組織國内外冰雕藝術大師們來參加冰燈冰雕作品比賽等系列活動。

(作者系黑龍江省級冰燈冰雕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龍慶峽:36年冰雪緣

芷墨

創辦于上世紀60年代的哈爾濱冰燈遊園會,是國内最早的室外露天冰燈藝術展。而從1987年開始,北京延慶龍慶峽也開始建起一個冰燈的奇幻世界。如今,龍慶峽冰燈早已成為延慶的一張名片,陪伴着北京人走過了36個冬天。

首屆龍慶峽冰燈遊覽會是曆史的産物。與今日繁華的延慶相比,36年前的延慶就像是塞外。為了找出路,延慶确立了發展社會經濟的“冷涼戰略”——即利用當地冬天冷、夏天涼的季候特點,揚長避短。

美麗的冰雕展示(冰雕雙城記)3

延慶地區冬季氣候寒冷,加上龍慶峽山谷日照偏少,為開展冰燈制作和展覽提供了優越條件。恰巧,1986年北京市組織評選“新北京十六景”,延慶的八達嶺、龍慶峽兩個景點名列其中。有人提議延慶龍慶峽也可以學習哈爾濱,試搞一次冰燈遊園會。這個提議很快就被采納了。“1986年10月,籌備辦公室派人奔赴最早舉辦冰燈文化展的哈爾濱取經學藝。當時,15名文化幹事和各鄉鎮選來的10名巧匠共25人前往哈爾濱。他們認真觀摩哈爾濱冰雕技師的工作,很快就掌握了圖紙設計、砌冰和冰雕的基本方法。”見證過龍慶峽冰燈發展的原延慶旅遊委負責人郤連合對當時的情景記憶猶新。

1987年1月19日,僅僅籌備了兩個月的首屆龍慶峽冰燈遊覽會開幕。許多人都記得那一天的盛況,以“戲劇撷英”為主題的冰燈遊覽會上,雕有亭台、廊道、景觀等作品,冰雕造型栩栩如生,流光溢彩,讓許多第一次見到冰雕藝術的人驚訝得瞪大了眼睛。其中還有幾件大型冰雕是從哈爾濱直接空運而來的。當晚,慕名而來的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的觀衆有近萬人。此後,龍慶峽每天晚上都是車水馬龍,遊人如織。在短短兩個月展期内,龍慶峽冰燈遊覽會共接待中外遊客24萬人次。慢慢地,延慶冰燈的名号打響了,此後的幾年,每年都有鄰省遊客組團坐大巴車來延慶看冰燈。到了第六屆,一天的參觀遊客就有6萬人次,大巴車排隊2公裡。

從1989年第三屆起,龍慶峽冰燈遊覽會改名為龍慶峽冰燈藝術節,所有圖紙設計和施工制作全部由延慶人自行完成。景區不遠處的古城村的不少村民都成為了冰雕匠人。古城村的冰雕匠人王建強回憶:“1987年,哈爾濱的工匠過來指導我們怎麼做冰雕,我就跟着邊學邊試,終于學會了這門手藝。”如今,古城村裡,冰雕師傅就有五六十人,個個技藝精湛。

此後的每屆冰燈節都彰顯一個主題,“龍的傳說”“神舟覽勝”“千禧龍騰”“衆盼奧運”等主題都與當年的生肖或大事熱點相關。唯一年年保留的項目是順水庫大壩飛流直下落差70米的冰瀑奇觀,這也是很多遊客不變的記憶。

龍慶峽冰雕的冰從哪來

龍慶峽冰燈節,每年至少需要上萬塊冰才能打造出冰雕王國。取冰,是制作冰雕的第一步。龍慶峽景區30公裡外的玉渡山忘憂湖、門前的三道壩,每年冬季都有制冰工人取冰的身影。

玉渡山海拔860米,冬季這裡氣溫會降至零下10℃以下,山上忘憂湖結冰厚度超過30厘米。忘憂湖上,工人們穿着厚厚的棉衣正在取冰,飛轉的電鋸下,堅冰如同豆腐般被劃開,揚起的碎屑像雪花一樣四處飛散。工人把冰分割成1立方米大小的冰塊,這些剛取下的冰塊,就被馬不停蹄地運到龍慶峽景區。

制作冰雕更是一項技術活,冰雕師們按照設計圖紙先将大冰塊切割成需要的大小,再以水為黏合劑,将切割好的冰塊一層層地堆砌起來,高的冰雕甚至要用上吊車。之後進入雕刻環節,這是考驗細心和耐心的工作,光用到的工具就多達20多種。最後是下燈,所謂“一層冰一層燈”,師傅們在冰塊中鑿出燈槽,将彩燈放入後,再用碎冰和水将燈槽填平。經過這些環節,一塊冰就在精心打造下成為冰雕作品了。

冰燈節過後,所有的冰雕雪雕,将全部融化成水,彙入古城水庫,融入一片山水畫廊。

冰花瓷:獻禮北京冬奧

李高昕

雪又下了一夜。清晨,陽光透過淡薄的雲層照在冰封的大地上,天地間渾然一色。一位身材高大的中年人正熟練又精準地揮舞着刀子,雕刻着兩米多的冰雕。在陽光的照射下,冰雕棱角折射的光線,越發通透生動。他就是黑龍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冰雪雕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張偉洪。

張偉洪是土生土長的哈爾濱人。這座一年至少飄雪四個月的冰城使他從小對冰雪之美深有感悟,在哈爾濱大學工藝美術系的教育經曆培養了他的設計能力。憑着一腔熱愛,張偉洪以1988年獲得哈爾濱第一屆群衆雪雕比賽三等獎為起點,走上追求冰雪藝術的道路,且一走就是近40年。

冰雕看似簡單,其實學問不少。采冰、堆砌冰塊、構圖、大塊切割、镂空、精細刻畫都需要技巧和經驗。采冰是最基礎的步驟,張偉洪說,自然流淌的活水做的冰才漂亮。有時冰的尺寸和設計稿有出入,設計很難完成,為使作品更完美,就需要用電熨鬥将金屬闆加熱,再将金屬闆夾在兩塊冰之間,融合冰塊以改變尺寸。

一般的藝術作品總能通過各種方式保存下來,但冰雪雕藝術品,無論藝術家付出再多心血和智慧,終究會融化。“遺憾嗎?當然遺憾!沒有專利,你雕的化了,明年别人都能雕。”張偉洪這樣說,但他沒有沉浸在過往的遺憾中,而是通過傳承和創新,激發冰雪雕藝術的生命力。冰花瓷是張偉洪及其團隊創新的成果。這種瓷器以模拟自然狀态下的冰淩花(窗花)為特色,被列入黑龍江省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項目。2019年哈爾濱市市長赴日本、拉脫維亞等國訪問期間,将冰花瓷盤、冰花瓷瓶作為禮物贈送給外國友人。

為獻禮北京冬奧會,張偉洪團隊創作了兩件富有冰雪文化特色的禮物。一是有奧運元素的冰花瓷盤,二是冰雪山水畫百米長卷。“冰是水的結晶,冰雪無瑕,冰雪精神就是通透、有韌性、不畏嚴寒、勇于進取。”張偉洪認為冰雪精神與提倡公平競争的奧林匹克精神是融會貫通的。

從事這個行業,意味着常年在零攝氏度以下的環境中工作,尤其在哈爾濱的冬天,晚上休息前要給腳上抹馬油,否則會凍裂;白天工作時要在腰部、手腳甚至手機上都貼上暖寶寶,防凍傷,也防低溫下手機出故障。張偉洪介紹,冰雪雕行業的工種可以分為從事冰雪建築工程的技術工人和從事精雕的冰雕師兩大類。工程是技術,精雕是藝術,學習一年到兩年可以成為技工,三年以上才能成為冰雕師。除了東北,新疆和南方不少城市都對冰雕師有需求,這也讓冰雕師走向全國各地。

美麗的冰雕展示(冰雕雙城記)4

(原标題:冰雕雙城記)

來源:北京日報

流程編輯:u028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