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在設計一個産品的時候,我們首先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明白我們是要為誰,解決什麼問題?分析的結果,将會直接影響到方案的好壞。那麼要如何做好需求分析呢?一起來看一下吧。
一、需求分析原則
設計本質上是我們看待世界的一種思維方法,其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在實踐中,我們總要知道,我們要為誰?在什麼環境或條件下,解決什麼問題?如何解決?其分析的結果,直接影響到解決方案的好與壞,成或敗。
司空圖有言:“超以象外,得其圜中”。
意思大概是說,要「越過事物表象,得其核心要義」,即透過現象看本質。亦正如柳冠中老師在演講中所說:“現象之外才是核心,設計真正的功夫是在設計之外。”
在實際工作中,我們能接觸到的隻是事物所呈現出來的表面特征,而觸發這一結果的原因,或事物背後所隐藏的目的卻不那麼顯而易見,這就需要我們從現象出發,從結果出發,一步步地分析現象,探尋現象背後的原因。
例如:用戶要一個杯子,我們就要知道用戶想要造杯子背後的目的、原因,是蓄水?飲水?還是送禮?
先謀事,再造物。先确定目标,再尋找路徑和方法。
二、需求分析方法那麼如何得知用戶在謀什麼事?如何探知現象背後的原因?現象背後潛藏的目的或動機?
這就需要我們結合用戶當時的處境(什麼地點?什麼時間?),其所扮演的角色,所表現出的行為出發,一步步探尋。
同樣拿“我想要一個杯子”舉例,在接到這個需求之後,應結合用戶當時的處境,分析用戶所處的場景、所扮演的角色,所表現出的行為,由此探知到用戶需求背後的目的/動機。
1. 角色
即用戶的身份、角色,可以是個體用戶,也可以是一個組織團體,如學校、企業、政府部門。
2. 場景
包含具體的時間、地點。
3. 行為
即用戶具體做了什麼事情,比如:
1)個體用戶
所做的事情可通過具體的行為、語言表現出來,在前期調研訪談的時候,我們要重點關注用戶的行為動作,這是因為個體用戶不總是言行一緻,有時候其口中所說的可能跟真實情況會有偏差,這并不是用戶可以說謊,而是有些時候,用戶對自己可能并非十分了解。
2)組織團體,比如企業用戶
我們要觀察的就應該是群體的行為,他們所做的事情通過具體的業務流程表現出來,為這類用戶服務,我們就要與其内部的關鍵角色多做接觸,對企業内部組織架構、業務情況有所了解。
同樣拿“我想要一個杯子”舉例,在接到這個需求之後,應結合用戶當時的處境,分析用戶所處的場景、所扮演的角色,所表現出的行為,由此探知到用戶需求背後的目的/動機。
三、方案設計經過對特定的角色、場景、行為進行分析後,了解到事情的本質,有了目标,有了動機,我們再進行具體的方案設計。
在“我想要一個杯子”的案例中,基于用戶目标的不同,我們的解決方案不盡相同,可以是茶壺、水塘,可以是吸管、勺子……
很多時候,我們接到一個需求之後,浪費了大量時間進行方案設計,忽略了事情背後的目的、原因,導緻最終設計結果并不理想。
四、方案評估前面我們發散了那麼多方案,最後,要建立合适的分析維度,比如方案的新穎度,産品目标的契合度……篩選出最佳方案,評估維度太少其結果有失精準,太多則消耗時間,盡可能控制在3~5個。
但無論這個評估維度如何,方案的評估本着一個原則:投入成本要與所産生的收益成正比。
畢竟,企業不是福利院,獲取商業利益才是其目的,每個老闆都希望用最小的投入成本實現最大化效益。
五、需求分析案例:我想要一匹更快的馬
比如,用戶會告訴我們:我想要一批更快的馬。這時候,如果我們直接給用戶一匹馬,不見得能達到用戶預期。這是因為我們忽略用戶需求背後的動機,即他為什麼“需要一匹更快的馬”?他是要達成什麼樣的目标?是出于什麼原因?
在不同場景下、由不同身份角色的人提出,因目标不同,解決方案亦大有不同。
場景1
賽馬場,決賽前,賽馬選手:我想要一匹更快的馬。
1)目的
赢得比賽。
2)制約因素
- 比賽規則(是否可更換比賽工具)
- 路面情況
- 雙方馬速
- 雙方馭馬技術
- 雙方比賽策略
3)解決方案
- 從比賽規則出發:是否可更換比賽工具,如羚羊、獵豹、汽車……
- 從路面情況出發:清理自己的路面,給對方跑道設置障礙……
- 從雙方的馬出發:偷走對方的好馬,斷對方馬腿……
- 從雙方馭馬技術出發:害對方遲到,下蒙汗藥……
- 從雙方比賽策略出發:田忌賽馬
以上僅是思考問題的角度,在現實競技中,我們還是要遵循相應的道德規則。
4)經典案例
“田忌賽馬”,孫膑即是從比賽策略出發,通過:
- 田忌:差馬→對方:好馬
- 田忌:中馬→對方:差馬
- 田忌:差馬→對方:中馬
在雙方馬力對比不大的情況下,三局兩勝,來幫田忌赢得比賽的。
這個方案,對時間、精力、資金的消耗都最少,效益還是很可觀的,不得不佩服我們孫同學的腦袋瓜啊!
場景2
偏遠地區,通訊員:我想要一匹更快的馬。
1)目的
更快地傳遞信息。
2)分析
隻要信息能過去,其目的就達到了。
3)解決方案
更快的傳輸工具,或者通訊設備:
- 根據距離遠近、地理環境等情況的情況,提供傳輸工具:飛鴿、風筝、弓箭、船隻、汽車……
- 改善當地的通訊環境,提供更好的通信設備:電話、電子郵件、郵箱……
4)方案評估
最後,經過評估,結合技術、人力投入成本與最終所産生的效益,若距離較近,我們的選擇可以是弓箭……
場景3
草原等偏遠地區,普通人,日常出行:我想要一匹更快的馬。
1)目的
節約出行時間。
2)解決方案
六、總結
- 更快的交通工具、讓他人代勞
- 更快的交通工具,如:汽車、高鐵、飛機……
- 他人代勞,如:仆從、外賣、物流、快遞……
需求分析的過程,實質上是透過現象看本質,再進行方案設計得出最佳設計方案的過程。很多時候,我們接到一個需求之後,浪費了大量時間進行方案設計,忽略了事情背後的目的、原因,導緻最終設計結果并不理想。
其完整的需求分析過程如下圖所示:
本文由 @聽水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