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稅通俗簡介?增值稅原理科普貼增值稅是我國的第一大稅種,由于平常我們說的價格基本上是含稅價(這裡的稅主要是增值稅),而增值稅屬價外稅(相對來說消費稅是價内稅),有自己的一套計算原理,導緻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對此比較陌生,為了讓大家更好的掌握增值稅原理,以利于指導采購、生産、銷售各環節,有必要來先說說增值稅的立稅原理,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增值稅通俗簡介?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增值稅原理科普貼
增值稅是我國的第一大稅種,由于平常我們說的價格基本上是含稅價(這裡的稅主要是增值稅),而增值稅屬價外稅(相對來說消費稅是價内稅),有自己的一套計算原理,導緻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對此比較陌生,為了讓大家更好的掌握增值稅原理,以利于指導采購、生産、銷售各環節,有必要來先說說增值稅的立稅原理。
所謂“增值稅”,顧明思義就是對增值部分征收的稅。那如何對增值部分征稅呢?政府部門不可能去了解每一種産品的增值額或利潤率,然後按這個去征稅,因為這樣不僅麻煩,而且也不現實。于是人們想出一個辦法,就是對每一道環節都征一道稅,但是下一道環節可以抵扣上一環節已經繳納的稅額,這樣一來,所謂的增值部分就相當于征收了稅金了。那麼商品流通環節到了最終的消費環節或使用環節便不再流通了,于是最後的消費者或者使用者就承擔了全部的增值稅稅金。原理一句話就能說清楚,但可能大家還是雲裡霧裡不明所以,我們下面舉個例子來說。
比如小明是一個生産廠家的負責人,他今天需要采購一個100元的材料做成一個200元的産品,假設稅率是13%。
那麼采購材料的價格100元,其實是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當然就是增值稅,另一部分叫做不含稅價(相對的,采購價100元叫做含稅價)。
注意一下,這裡的增值稅計算方法并不是100元*13%=13元這種計算方法,而是因為增值稅是價内稅,要用100元/(1 13%)=88.50元先換算成不含稅價,然後用88.50元*13%=11.50元,這個數額才是增值稅。
所以你看,100元的含稅價,其中内含有11.50元的增值稅,而不是大家印象中好像是13元的增值稅。很多人,從這一步開始就已經想錯了,因為這就是價外稅和價内稅的區别。大家一般的想法,直接用價格*稅率,這個是價内稅的算法。
好了,現在小明去進貨100元的材料,交了11.5元的增值稅(應該說付給供應商,由供應商去交),生産出售價200元的産品,賣出後,他賺了多少?有人說賺了100元,呵呵,這隻是沒考慮增值稅的情況下。如果要考慮增值稅,我們來仔細計算下。
首先計算産品要交多少增值稅?
不含稅價=200元/(1 13%)=177元
增值稅額=177*13%=23元
這裡的增值稅還有一名稱叫增值稅銷項稅,簡稱“銷項”。
相應的,原來進貨時給的增值稅叫進項稅,簡稱“進項”。
其次,可以計算下利潤(或者說是毛利,因為沒考慮其他成本)。
利潤=售價不含稅價-進價不含稅價=177-88.5=88.5元。
怎麼樣,跟大家的想象又不一樣了吧,那有11.5元去哪兒了?答案是交稅去了。
進貨時小明給了供貨商11.5元的進項稅,銷貨時要交23元的銷項稅,給供貨商的11.5元的進項是可以從銷項中抵扣或扣除的,所以小明實際上是要交11.5元的稅款的。
在這一環節裡,增值額是88.5元,88.5*13%=11.5元,正好是應該交的稅,也說是相當于給增值額征了稅,這也就是增值稅名稱的由來。
當然,有些文章裡舉例時,喜歡用進貨價113元,售價226元,稅率13%來舉例,大家看起來有點别扭,但主要是為了計算方便。比如這裡的不含稅進價和不含稅售價就分别是100元和200元,最後進項13元,銷項26元,抵扣後實際交稅13元。
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自己算算,把原理再捋一捋就清楚了。
總結一下:
1.增值稅是對增值額征收的一種稅。
2.增值稅是價外稅,計算方法是用【價格÷(1+稅率)】換算成【不含稅價】,再用【不含稅價x稅率】得到【增值稅額】,與消費稅這種價内稅的計算方法和大家平常印象不同。
好了,我說明白了麼?不清楚的,多看幾遍就行,其實很簡單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