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淖記事》和《受戒》都是汪曾祺先生優秀的短篇小說。汪老先生的文章,語言如行雲流水般潇灑自如,信馬由缰,充滿了平淡之美。他的文體清新别樣,文字中充滿了傳統的文化底蘊,帶有鮮明的風俗畫特征。汪曾祺小說處處浸潤着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優秀的人文主義及和諧氛圍,他在小說中挖掘并贊揚人性美,突顯健康人性,和諧人性。個人覺得汪曾祺的文風很優美、淡雅,他的文章大多清新自然,采取民間化的叙事方式,為我們娓娓道來了類似江南鄉下人的日常生活。《大淖記事》和《受戒》這兩篇小說正是其代表作品,充分體現了汪曾祺小說的藝術特色。
2、汪曾祺的小說,往往在濃郁的鄉土風俗畫的描寫之中滲透着作者傳統的哲學意識和審美态度。他筆下的人物總是暗合傳統的真善美,并在與假惡醜的對立中獲得美的`升華。這是汪曾祺文化小說創作的基本審美态度和道德尺度。汪曾祺不重人物性格,而重氛圍渲染,以玄遠清麗的真淳飄逸之氣,表現健全的人性和健康的美。溫軟的水,朦胧的月,搖曳的雲影,迷人的沙洲,感應着明海小和尚、小英子、巧雲、十一子們細微神秘的心靈震顫;那混沌的愛,迷離的情,則展示了生命的騰踴,美的精魂的躍動。汪曾祺纖筆一枝,将人的自然情欲寫得如此美絕人寰,一塵不染。作者既重視小說創作的潛移默化的認識作用,同時又欣賞和玩味順乎自然、超脫功利的人生境界,這使他的小說蒙上了一層朦胧的霧霭,釋放出一種多義的主題内涵。他的小說就像是一幅清新淡泊、意蘊高遠、韻味無窮的水鄉澤國風俗畫,在《受戒》結尾處那充滿着生活情越的水蕩景色描繪那樣楚楚動人,猶如一幅美麗的畫畫恒久地定格在讀者的視覺之中。
3、汪曾祺的小說語言優美,有散文化的趨勢。他自己說;“我不善于講故事,也不喜歡太象小說的小說,即故事性很強的小說。故事性太強了,我覺得就不太真實了。”因此,說他的小說更多地接近于生活的原貌,有着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在塑造人物方面,其作品人物着色淺淡,絕少鉛華,不作故意的褒貶和抑揚,好人并不強其所好,壞人也不故添其壞,能人并不樣樣俱能,庸人也不一無所長。全都實實在在,不摻半點虛假。以外部描寫來表現人物的内心,然後通過人物的内心來表現人情美。曾祺一方面熱情贊頌了真正的情愛、自由的個性,同時極力唱贊樸素的人情、和諧的關系,另一方面他又盡量把小說中的矛盾淡化,把沖突變得和緩,造成感情的隐含性、内斂性,達到一種“虛美”的藝術境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