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侏羅紀時期最巨大的恐龍

侏羅紀時期最巨大的恐龍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8 16:10:00

侏羅紀時期最巨大的恐龍(恐龍都不堪其擾)1

恩氏中生食毛蟲的琥珀标本受訪者供圖

恐龍是曾經的地球霸主,但你或許不知道,高大威猛的恐龍當年也有被小小寄生蟲侵擾的煩惱。

近日,首都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團隊在《自然·通訊》發表題為《白垩紀中期琥珀中取食恐龍羽毛的新昆蟲》的論文。該研究發現帶羽毛的恐龍身上寄生有一種與現代虱類似的昆蟲。這種新發現的昆蟲物種名為恩氏中生食毛蟲,與部分受損的恐龍羽毛同時保存在有着約1億年曆史的琥珀中。

虱子這類昆蟲到底是什麼時候誕生的,是在恐龍時代還是更早?所有的恐龍身上都有體外寄生昆蟲(寄生在體表的昆蟲)嗎?這些寄生昆蟲對恐龍有什麼危害?

1.65億年以前已經出現了跳蚤

“科研人員很早就關注有關恐龍等脊椎動物的外寄生昆蟲,大約在1970年前後,國外就有相關的化石标本報道,但這些化石标本雖然呈現出跳蚤的相似結構,但缺乏最重要的一個特征,就是沒有保存适于吸血的刺吸式‘口針’結構,因此在學術界存在争議。”此次論文的第一作者、首都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高太平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2012年,首都師範大學教授任東及高太平團隊發現了我國東北“燕遼生物群”侏羅紀時期的巨大跳蚤标本(巨大似蚤)。這些跳蚤有着很長的刺吸式口器,體長達到2.2厘米,高太平分析,巨大跳蚤的口針長度應該是與很厚的表皮層相适應,而同一地層發現的哺乳動物體型隻有20厘米左右,不可能是巨大跳蚤的寄主,綜合分析,這種巨大跳蚤應寄生在有羽恐龍和翼龍的身上。

2013年,該團隊再次發現了一類具有演化過渡形态的跳蚤(刺龍蚤),體長大概在1厘米以下,與現生跳蚤的關系更為接近。“2014年我們通過一塊因吸血而腹部膨大的白垩紀跳蚤化石,證實其單次吸血量為0.02毫升,至少是現生蚤類的15倍。”高太平說,“這些化石标本的年代都集中在1.65億—1.25億年前,材料也都來自我國的東北地層,但這些有關跳蚤演化的研究工作,全部是基于昆蟲本身形态特征的分析,特别是刺吸式口器的結構特征,沒有相應的羽毛化石。”

也就是說,由于中生代化石記錄(2.5億年前—6500萬年前)存在空白,研究人員對昆蟲取食羽毛行為的起源和演化一直不十分了解。此前,侏羅紀(2.01億年前—1.45億年前)和白垩紀(1.45億年前—6600萬年前)均發現過以血液為食的昆蟲。雖然帶羽毛的恐龍在此期間很常見,但以恐龍羽毛為食的昆蟲之前從未有過報道。

有羽恐龍曾被外寄生昆蟲困擾

更直接的證據出現在2015年。當年,西班牙的一個研究團隊在距今約1億年的緬甸琥珀中的羽毛上發現了一隻寄生的螨蟲。

高太平說,螨蟲屬于蜱螨類,不是昆蟲,而且在石炭紀(3億年前)的地層中就發現了螨蟲寄生在昆蟲體表的化石證據,而恐龍則大概在2億年前開始繁盛,可見螨蟲的寄生行為更加古老。在緬甸琥珀中也發現了大量螨蟲寄生在甲蟲身上的标本。

2017年,牛津大學研究團隊在《自然·通訊》雜志上發表成果,在恐龍化石中發現了吸血蜱蟲寄生。他們在一塊琥珀内發現了被封印的翅狀物,以及上面的寄生蜱蟲。測年後顯示,翅狀物來自公元前9900萬年,也就是白垩紀時期。由于無法和任何一種現行鳥類相匹配,專家認為該翅狀物應來自恐龍。不過,由于DNA降解速度太快,科學家無法通過蜱蟲體内“封印”的血漬來克隆這具恐龍的原型。這一發現将蜱蟲的發現紀年前推到了白垩紀時期。

此次,高太平等中美科學家分析了兩塊約9900萬年前緬甸北部克欽地區的琥珀化石。化石中保存着兩根恐龍羽毛和10種類似虱子的小昆蟲,其中一根羽毛甚至有被啃咬的迹象。

高太平說,琥珀裡的昆蟲似乎一直在以恐龍羽毛為食,其中一塊琥珀化石中的羽毛上有4隻昆蟲,羽毛旁邊還有5隻,一隻呈“用腿緊緊倒鈎住羽毛”的姿勢。羽毛有損壞的迹象,羽毛上有洞,這與昆蟲對其的咀嚼一緻。

“恐龍羽毛和鳥類羽毛差異很多,有很多這方面的研究。這次我們研究對象中的這兩根羽毛分别為12.7毫米和13.6毫米長,且基本左右對稱,根據已有研究成果,我們判定是恐龍羽毛。”高太平解釋說。

簡單來說,此次研究填補了食毛類昆蟲早期起源和演化空白,這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報道的最古老食毛類昆蟲。首都師範大學客座教授史宗岡稱,該研究是關于以羽毛為食的虱子或虱子類昆蟲的最早記錄。

恐龍滅絕後蟲子們換個宿主繼續快活

“目前為止,兩類重要的外寄生昆蟲,即吸血的早期跳蚤(包括似蚤和刺龍蚤)、食毛的恩氏中生代食毛蟲,在白垩紀都已經發現。加上螨蟲,至少有3類外寄生物生活在恐龍的體表。”高太平說,他們根據此次發現及已有研究分析,侏羅紀和白垩紀時期脊椎動物的繁盛,為外寄生昆蟲提供了合适的宿主條件,跳蚤取食有羽恐龍的血液,食毛類咬食有羽恐龍的羽毛。

“這些中生代的霸主也是拿這些昆蟲沒有辦法,做人難、做恐龍也不容易。”高太平說,更有意思的是,白垩紀晚期,恐龍滅絕了,而這些外寄生昆蟲卻輕易地轉移了宿主,一直存活到現在,成為我們人類的煩惱。

那麼是否隻有帶毛的恐龍備受寄生昆蟲的困擾?“目前我們認為,在侏羅紀和白垩紀時期,随着有羽恐龍、鳥類、帶毛哺乳動物的出現,昆蟲的外寄生行為可能還是比較普遍的。就現有證據來看,早期的外寄生昆蟲對宿主沒有嚴格的專一性,應該帶毛的恐龍都沒有幸免。至于沒有羽毛的恐龍,因為沒有相關的研究證據,我們就不得而知了。”高太平說,“了解外寄生昆蟲的起源時間和演化過程,以及和宿主之間的協同演化關系,可以讓我們更好地認識外寄生昆蟲對環境的适應機制,為外寄生昆蟲的預防和治理提供理論基礎。”(記者 操秀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