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快手社招一年可以投幾次簡曆

快手社招一年可以投幾次簡曆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1 23:30:07

快手社招一年可以投幾次簡曆?文| 喬納斯2020年的年頭與年尾,國内最大的問答社區知乎,曾“二顧茅廬”找到快手,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快手社招一年可以投幾次簡曆?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快手社招一年可以投幾次簡曆(專訪快手高級副總裁于冰)1

快手社招一年可以投幾次簡曆

文| 喬納斯

知乎的痛點

2020年的年頭與年尾,國内最大的問答社區知乎,曾“二顧茅廬”找到快手。

那一年,是知乎謀求媒介升級的關鍵節點。當年10月,知乎宣布砸下 5 億元激勵視頻創作者。不過,決心和資金可以迅速到位,技術的基底更需要紮牢鑿實。

以圖文社區起家的知乎,需要加速強化視頻技術支撐。就拿視頻領域至關重要的壓縮技術“視頻編碼”為例,知乎需要從H.264技術升級到更先進的自研KVC編解碼标準,比H.265還要節約30%至50%的帶寬。

兩個代際的技術差别,意味着壓縮同樣清晰度的視頻,快手可以将文件壓縮得更小,用戶看起來更加絲滑,還不用占大帶寬,順手就省下了一大筆帶寬和存儲空間費用。

“清晰”和“流暢”,是快手在對外提供音視頻服務中最堅實的内核,這兩個指标看似基礎,但實際上,視頻越清晰意味着成本越高(因為占帶寬大);視頻越流暢則意味着成本低(因為文件小碼率低)。

也就是說,清晰、流暢,這兩個需要同時具備的要素,卻有着矛盾的特性,這就要求快手通過數據驅動,找到微妙的平衡點,在保證視頻更清晰的前提下,依舊能在用戶端流暢播放,且成本可控。

音視頻和AI本就是快手業務的底座,快手有3億多日活和近6億月活,每天處理的視頻量級非常大,視頻播放VV量級幾百億,直播場次數十萬級,在編碼、壓縮、傳輸、播放、分發等全鍊路上,諸多技術都被千錘百煉。

知乎敢于向快手這樣一家标準的 toC 公司遞上 toB 合作的橄榄枝,更大的原因,是來自對快手音視頻團隊的信任。自2016年加入快手,于冰就想方設法招攬音視頻領域的技術大牛,用6年時間搭建了一支涵蓋直播架構、短視頻架構、視頻編解碼、傳輸算法、音頻算法等在内的豪華團隊。

與知乎的合作,是快手 toB 業務早期的一次重要探索。在近兩年時間的驗證中,快手還與中國聯通、小米、央視頻、多多視頻等多家廠商開啟音視頻領域的雲服務合作。在與一線客戶的連續業務共創中,對内,快手對自研技術有了更清晰的認知與底氣;對外,快手對行業規模與客戶需求有了更準确的梳理與判斷。

“技術toB是一項長期堅定的業務。”8月10日,快手首席技術官陳定佳在B端業務品牌StreamLake發布會上這樣說道。

“真正好的技術,要走出去”

企業服務市場,始終是國内創業者一塊難啃的骨頭。

從模式看,大部分 toB 業務投入大、成本高、周期長,即使是國内的幾大頭部雲廠商,也需要十餘年漫長積累才能勉強盈利。對于創業者來說,即使從國外借鑒來好的業務模型,在國内也會因為用戶教育、付費意願、企業生命周期等等問題而水土不服。

簡而言之,toB ,是一門又“苦”、又“重”的生意。

8月初,位于北京西二旗的快手總部,快手高級副總裁、StreamLake 負責人于冰接受了 36 氪專訪。

快手高級副總裁、 StreamLake 負責人于冰

“快手為什麼要在這個時間點進軍toB?”簡單寒暄後,36 氪就将這個所有人最關心的問題抛給了他。

于冰胸有成竹。他加入快手六年,一手帶起了作為快手技術基底的音視頻業務,此前他還曾作為技術合夥人參與過兩段創業——是典型的“在一線聽過炮火聲音”的高管。

于冰用“想做、能做、可做”三個維度,回答了快手入局 toB 并推出StreamLake的原因。

想做,來自快手“音視頻 AI團隊”對自家技術的信心,除了高密度的人才結構,更重要的是多年技術積累和專利儲備,這讓快手在參與諸如同行PK這類的大賽中,幾乎都能處于不敗之地。

能做,是來自技術驗證後,商業模式上獲得的正反饋。于冰多次向 36 氪談及“ROI”,作為國内最頭部的視頻平台之一,快手自身的帶寬量級接近上百 TB,投入巨大,通過一系列技術和算法優化已降低了相當比例的成本,而這種顯見的正向 ROI 結果,也讓企業客戶對StreamLake的方案更加信服。

可做,則是快手對于市場行業的判斷。

根據艾瑞數據,2021年中國視頻雲服務整體市場規模達到448億元,預計未來三年的年複合增長率為29.5%。對于快手來說,通過音視頻 AI 切入視頻雲市場,就算拿下 10%的份額,也是大幾十億的空間。

“這個空間裡的蛋糕在不斷變大,就看刀子快不快,我覺得我們刀子還挺快的。”于冰對 36 氪說,StreamLake把快手服務大規模用戶所積累的基礎設施、AI、音視頻、算法等核心能力,通過模塊化、标準化方式開放給其他企業,形成全鍊路服務。

從客戶角度看,國内企業對于“視頻化”升級需求尤其旺盛,諸如知乎這樣的媒介升級痛點實則普遍存在。互娛、社交、教育、電商、房産、汽車……不論是互聯網細分行業還是傳統領域,都在加速由圖文轉向視頻。

視頻化升級需要抓住窗口期,快速部署上線是前提,後面則是從有到優。問題是,視頻是個當之無愧的“重工業”。

通常來說,一家公司上馬視頻業務要準備半年到一年,花費幾百萬上千萬甚至上億都非常正常,而且要持續投入,更重要的是,視頻行業的人才非常稀缺,組建團隊就需要較高的時間、人力成本。而StreamLake能夠做到從編解碼标準、播放器、算法,且一直到智能視頻處理芯片全鍊路優化體驗和成本。

“我們就是要把視頻化升級,從‘重工業’變為‘輕工業’。”于冰認為,StreamLake的價值核心就兩個點:提升體驗、控制成本,快手将解決方案标準化并封裝成一個操作系統,讓客戶簡單接入,解決帶寬成本高、創新和規模化效率低等難題。

從想做、能做、到可做,從内部技術梳理到外部客戶驗證,快手對進軍 toB 做好了充足準備。在正式推出 StreamLake 前,快手 CTO 陳定佳曾對團隊說:“真正好的技術,不是在家裡說自己好就好,要出去華山論劍,跟行業領先的公司一起競争,并且客戶願意付費,才是好的技術。”

重塑 toB 邏輯

2022 年 6 月,快手高管曾圍繞 toB 業務展開過單獨讨論,“很像 MBA 深入剖析一個案例。”于冰回憶道。

這次讨論的一個核心命題是:階段性探讨和總結StreamLake商業模式的成果,以及更大可能性。

傳統雲廠商是如何發展起來的?行業裡已經有一套清晰模版,從底層計算、存儲等基礎雲資源(IaaS)起家,通過燒錢、價格戰互相競争,拿下規模,再在上層搭售 PaaS、SaaS等軟件産品;又因為軟件産品很難起規模,最終雲廠商還是要回到起點,賣回傳統的計算資源……

這造成的結果是持續的高額虧損,即使能勉強盈利,也需要用數年的虧損換得。

快手希望在toB領域重塑一套新的商業邏輯。“StreamLake的商業模式注入到行業後,是有讓行業從虧損到盈利的可能性的,會給行業帶來很多變化。”于冰對 36 氪表示。

首先,在雲服務的計費模式上,StreamLake就與傳統雲廠商有很大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于冰将這形容為“與客戶的同向邏輯”。

還是以知乎案例來說,如果是傳統雲廠商的方案,出于提高清晰度的目的,隻要不斷增加碼率即可,但這意味着所占帶寬飙升,耗費成本極大。但StreamLake為知乎提供的技術服務,核心是通過優質的算法與壓縮技術,讓知乎平台的視頻,既小(流暢、且不占大帶寬)又清晰,最終在保證畫面質量的前提下,還能實現帶寬成本的可控。

反映到商業模式上,StreamLake的方案除了收取一部分技術費用以外,對于能夠節省的客戶側帶寬費用,采用了雙赢的商業模式,這就意味着StreamLake想要實現更多收入,需要先幫客戶節省大量的帶寬成本,也就真正與客戶的業務目标,成為了“生命共同體”。

“邊界感”也是快手 toB 業務另一特點。

行業裡雲廠商普遍追求“大而全”的解決方案。架構上,從底層 IaaS 到上層 SaaS;行業上,從互聯網、金融、工業,都能見到傳統雲廠商的身影,這背後的驅動,自然是巨頭在前期瘋狂的燒錢投入後,對雲業務的營收(甚至是盈利)期待。

有了先行者的種種借鑒,快手也對toB 業務的“做與不做”,有着清晰的定位。“我們就專注解決一個問題——視頻化。”于冰對36氪強調。

除了産品上的專注、聚焦,在商業模式上,快手也時刻注意規避盲目擴張、燒錢,而是堅持健康、正向、甚至是有利潤的B 端業務。據 36 氪了解,StreamLake 目前已經擁有獨立的技術産研、銷售、實施團隊;2022 年初,快手StreamLake 已經實現了正向營收,這也讓于冰及其團隊,對堅持的業務策略與方向更加笃定。

當然,作為一支公司内部孵化的、尚且年輕的“創業”團隊,StreamLake 仍然有不少“補課”的工作,比如如何在以 toC 為主的業務氛圍裡,完善團隊 toB 的方法論;以及如何更好地理解并消化客戶需求,這些都讓于冰有了“殺回(創業)市場的感覺”。

從toC到toB,新思維在慢慢點燃StreamLake。快手總部,一位StreamLake團隊成員的桌上放着《給客戶一個理由——華為銷售談判與溝通技巧》,過去這樣一本書幾乎不可能出現在快手技術員工的桌面上,“toB神秘且日常,真正的高手都是在每一個環節和細節上做到了極緻。”這位StreamLake員工在分享筆記上這樣寫道。

對于 StreamLake 的未來,于冰談到了 Snowflake——這家誕生于矽谷的獨角獸,在做好、做透了雲原生數據庫這一件事之後,Snowflake 取得了巨大的商業成功。2020 年9月,Snowflake上市開盤後股價即暴漲104%,目前市值超過500億美金。

“我們希望做視頻領域的Snowflake。”于冰告訴 36 氪,“我們跟客戶就聊音視頻 AI,就解決這兩個問題,其他東西都不做,隻要是視頻化升級,做彙聚和分發的事情,找StreamLake 就好了。”

簡單、卻極緻,這是于冰對StreamLake 的期許,事實上,他早已将這一标簽,藏在了StreamLake 的命名裡。

如果直譯過來,StreamLake 的意思是“溪流湖”。于冰告訴 36 氪,快手成立至今,做的就是彙聚海量的視頻内容,再分發給幾億用戶。從内容到用戶,當中的流動,如同涓涓細流、彙入湖海。“這是我們堅持了十多年、一直在做的事。”他說。

以下是 36 氪與于冰對話實錄,經編輯删減後發布:

36 氪:為什麼選擇在當下這個節點推出StreamLake ?

于冰:2016年開始,快手積累了一批行業的頭部專家,到現在有大幾百人的規模,很多技術一開始是快手接入第三方,後來由于體驗要求,慢慢轉成自研;然後經曆過快手業務的大爆發,現在到了一個比較成熟的階段。

從服務客戶角度,StreamLake分“三步走”。最初服務快手内部“客戶”,部分獨立APP和産品,後來嘗試支持一些外部客戶,比如清華大學“雨課堂”,再到知乎這樣的規模化平台。

定佳經常跟我們說,真正好的技術,不是在家裡說自己好就好,要出去華山論劍,真正跟行業領先的公司一起競争,客戶願意付費,能賺到錢的才是好的技術。

36 氪:有哪些征兆或者現象,會讓你覺得現在推出 toB 業務是成熟的?

于冰:過去兩年,StreamLake已經服務了衆多客戶,驗證了技術能力、産品能力和商業模式。快手在B端業務上起步晚,但想得很清楚。中國有大量傳統企業、平台企業,對數字化升級、視頻化轉型需求強烈。

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增量市場,也是合适的一個進入時點。最内核的,還是我們的技術做得非常不錯,各種PK比賽中不落下風。

36 氪:對于快手内部而言,你們是怎麼評估進軍 toB 的 ROI 的?内部經曆過怎樣的讨論?

于冰:快手對 toB 領域潛力和機會非常看好。但toB本身就是需要長周期的,不像C端,迅速幾個月就能爆火,toB需要一份耕耘一分收獲,我們有長期的耐心,這個跟一些同行高舉高打不一樣。

布局新業務過程中,我們會充分尊重toB的規律,跟客戶一起打磨業務,通過口碑傳播不斷擴大客戶規模,我們不追求速度,也不燒錢換增長。

36 氪:聊聊項目的啟動階段吧,知乎是你們的早期客戶,怎麼開始合作的?

于冰:2020年,知乎加速媒介升級,強化圖文與視頻的融合。在尋求外部合作夥伴的過程中,基于對快手音視頻技術的了解和認可,先後兩次找到我們。

第二年,圍繞架構升級和體驗優化,我們開始展開合作。快手通過媒體處理服務、融合CDN、播放器等産品,結合熱度觸發、多碼率自适應等策略,幫助知乎解決了用戶體驗提升和雲服務成本優化等需求。

知乎原來用的是上一代H.264編解碼标準,這個大家都知道壓縮率是每一代的編解碼标準,從H.264到H.265到H.266,每一代會好 40%-50%,知乎想上H.265,但發現阻礙非常多。

首先需要适配很多終端機型,單機型适配不過來,太多了;其次是傳統雲廠商的方案,如果上了H.265,轉碼服務花費會很多,也沒有一個很好的方案幫他們把這個錢省下來。

一方面,快手自研KVC編解碼标準,比H.265還要節約30%至50%的帶寬;另一方面,我們還有一個熱度觸發技術,不是所有視頻都值得去壓縮,我們實際上隻對熱的視頻,且ROI是正的,花在上面的算力和帶寬比都是劃算的,我才會去壓縮。我們還做了機器學習的模型預測這個事情會不會熱,會熱的話就會提前壓縮,壓縮需要時間,每個視頻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在視頻熱度爬坡到最高之前就壓縮,就能把帶寬省下來。

36 氪:雲廠商不會做這種方案嗎?

于冰:不容易,一個是機型适配,一個是熱度觸發技術,都需要海量真實的數據來做訓練,我們把這套方案跟知乎一講,他們覺得豁然開朗。測試了一下,我們的壓縮比雲廠商提供的H.265還要好42%。

這背後是有原因的,雲廠商做這個事ROI是負的,我們做下來ROI特别正,雲廠商他是以帶寬作為主要的營收目标,(壓縮越多的話)它們的營收就減少了。

而我們跟客戶的邏輯是同向的,toB應該走盡量與客戶同向的邏輯,而不應該走反向的邏輯,我如果按照傳統雲廠商的方式給你商業計價,我自己也是反向的,我壓的越多我賠的越多,我的收入越少。

于是,我們設計了一種很新穎的合作模式,這樣我們才有更大的動力不斷疊代壓縮算法帶來商業收益。

36 氪:快手給知乎提供的方案是定制化還是标準化的?

于冰:是标準化産品,但我們在服務上會做得比較深,還定向幫知乎做了首屏優化,這其實是我們的差異化優勢,可以做很專業的基于業務的(服務)。相當于顧問專家,幫他們診斷問題。

知乎的痛點和問題在市場上是普遍存在的,它代表了一系列媒介形态升級過程中的客戶需求,我們做成通用的解決方案,會更好地複制和支持其他客戶轉型。

36 氪:當時你們會覺得市場上類似的客戶多嗎?

于冰:挺多的,我們也盤了,視頻化是過去和未來幾年互聯網的主題。

視頻化不光包括短視頻,還有直播、互動,将在更多的行業裡面落地。比如直播電商,它比傳統的貨架電商轉化率要高很多,視頻 或者直播 是一個非常洶湧的浪潮。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也聊了不少客戶,互聯網客戶都在考慮在自己的業務裡加視頻的模塊,都在思考視頻直播和實時互動,怎麼樣能夠提升存量業務的轉化率,幫助他們創新,不做這個就會比較焦慮。

36 氪:但很多巨頭自己的視頻技術需求,都會用自己的雲業務消化掉

于冰:頭部視頻平台不是我們重點考慮的,他們肯定大量技術用自己的,很多中腰部的客戶,知乎這個體量的還是很多的,中腰部的也有幾百上千家,他們業務量也不小。

視頻本身屬于重工業,高投入,高門檻,我們把它變成非常簡單的幾個接口,可以把很重的一個複雜的系統封裝,但對客戶來說,變成一個界面很簡單接入的事情。

36 氪:初期驗證結束後,StreamLake 有一個明确的立項節點嗎?

于冰:今年6 月,快手内部管理層讨論過,有點像MBA深入剖析案例,一個核心的讨論命題是:階段性探讨和總結B端業務成果,以及更大可能性。

雲廠商雖然都有很高的帶寬收入,但都是虧損的,沒有一家賺錢;我們這種商業模式注入到行業裡,可以讓行業從虧損到盈利,是很具有變革性的事情,我們認為這塊業務值得做,而且是作為獨立品牌來做。

36 氪:快手高層對StreamLake 的定位是什麼?是希望你馬上賺錢,還是允許你再探索一段時間?

于冰:有探索空間吧,快手做事(尤其是toB業務)還是有它的規律,前期快手投入不會很大,我們希望驗證好了以後逐步擴大規模。

36 氪:很多巨頭在 toB 業務前期會高舉高打,快手似乎顯得很謹慎?

于冰:這個階段行業已經沒有這種認知了,之前都是求規模,大幹快上,不健康,這會催生出很多ROI非常低甚至是虧損的業務。業務也缺少附加值,倒買倒賣,或者完全定制化開發,這種在toB市場裡沒有太大價值,真正有價值的,是有高附加值、且能夠持續高效率的提供附加值,這才是好的。

我們希望做視頻領域的Snowflake(美國企業服務上市公司,專注數據庫業務),我們跟客戶聊,就聊視頻 AI,核心就是解決這兩個問題,其他東西不做,所以客戶想視頻化轉型、做彙聚和分發找StreamLake就好了。

36 氪:StreamLake的名字是您取得?

于冰:起名的時候,我們想到兩個詞,一個叫彙聚一個叫分發。

快手從一開始就是做内容的彙聚和分發,每天有海量的内容傳到裡面來,快手再把它分發到幾億的用戶,這是我們堅持了十多年,十年磨一劍一直在做的事,它的技術底座一個叫視頻,一個叫AI,Video AI是我們做這個事情最核心的兩個技術基座。

所以我們是從這個出發,想Video和AI再加彙聚和分發意向是什麼,想到它像一個湖(Lake),上遊是涓涓溪流,下遊是長江黃河,很有畫面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