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文: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馑;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爾何知?”
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赤,爾何如?”
對曰:“非曰能之,願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
“點,爾何如?”
鼓瑟希,铿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夫子喟然歎曰:“吾與點也!”
三子者出,曾晳後。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2、譯文: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陪(孔子)坐着。孔子說:“不要因為我年紀比你們大一點,就不敢講了。(你們)平時常說:‘沒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們,那麼(你們)打算怎麼做呢?”
子路急忙回答說:“一個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夾在大國之間,加上外國軍隊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饑荒;如果讓我治理這個國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戰,而且還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聽了,微微一笑。
“冉求,你怎麼樣?”
(冉求)回答說:“一個縱橫各六七十裡或五六十裡的國家,如果讓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來。至于修明禮樂,那就隻有等待賢人君子了。”
“公西赤,你怎麼樣?”
(公西赤)回答說:“我不敢說能做到什麼,隻是願意學習。宗廟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諸侯會盟,朝見天子,我願意穿着禮服,戴着禮帽,做一個小小的贊禮人。”
“曾點,你怎麼樣?”
(曾點)彈瑟的聲音漸漸稀疏下來,铿的一聲,放下瑟直起身來,回答說:“我和他們三人的才能不一樣呀!”
孔子說:“那有什麼關系呢?不過是各自談談自己的志向!”
(曾點)說:“暮春時節(天氣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經穿着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個少年,到沂河裡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風,唱着歌走回家。”
孔子長歎一聲說:“我是贊成曾點的想法呀!”
子路、冉有、公西華都出去了,曾晳最後走。曾晳問(孔子):“他們三個人的話怎麼樣?”
孔子說:“也不過是各自談談自己的志向罷了!”
(曾晳)說:“你為什麼笑仲由呢?”
(孔子)說:“治理國家要講理讓,可他的話卻一點不謙讓,所以笑他。難道冉求所講的就不是國家嗎?怎見得縱橫六七十裡或五六十裡的地方就不是國家呢?難道公西赤所講的不是國家嗎?宗廟祭祀和諸侯會同之事,不是諸侯的大事又是什麼呢?如果公西華隻能給諸侯做一個小的贊禮人,那誰能來做大的贊禮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