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句式看起來很簡單,實際上在心态上有更高的要求,前面兩個句式,其實還是有一點點“功利”的,而這個句式是建立在尊重和平等的基礎上,這個句式在管理學上叫二級反饋,句子結構是表揚 原因,也就是對表揚予以說明是為什麼或是什麼。
如果僅僅隻有表揚而不說是為什麼和是什麼,這時表揚者與被表揚者從關系上看是不對等的,這是上級對下級進行評判的關系,同時也是一種單方的單向的關系。
而說出了是為什麼和是什麼,這就是一個反饋,反饋是中性的,平等的,它是接收方接收信息後,做出反應,又返回影響輸出方的一個過程,屬于一種“回路”,所以不是點評,不帶有任何評判的色彩。當一個人做了某種行為,我們給予反饋,并告訴他為什麼,這在性質上是一個雙方互動的關系。
二級反饋運用到家庭教育時,和在企業管理時的側重點有所不同,這個原因主要從價值觀方面去發現,最具代表性的案例就是陶行知的“四顆糖”,這個故事相信大家都聽說過,現在結合聯系二級反饋,再體會一下其中的奧妙。
陶行知先生在做校長時,一天,在校園裡看到一名男生正想用磚頭砸另一個同學。陶行知及時上前制止同時令這個學生去自己的辦公室。
在外了解情況後他回到辦公室,發現那名男生正在等他,便掏出第一顆糖遞給他:“這是獎勵你的,因為你很準時,比我先到了。”接着又掏出第二顆糖:“這也是獎勵你的,我不讓你打人,你立刻就住手,說明你很尊重我。”該男生将信将疑地接過糖。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顆:“據了解,你打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生,說明你有正義感。”
這時那名男生已經已經泣不成聲了:“校長,我錯了。不管怎麼說,我用磚頭打人是不對的。”
陶校長這時掏出第四顆糖:“你已經認錯,我們的談話也結束了。”
陶行知用四顆糖告訴和教會了孩子守時,尊師敬長、見義勇為和知錯就改,就這麼簡單,就這麼神奇。
所以孩子做得好,從價值觀方面去說清楚好在哪裡,這樣孩子就明晰了自己做得好的原因,學會和明白了自己行為的意義,有了方向,也獲得了動力,他就會繼續地朝着這個方面努力,而且還要做得更好。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做二級反饋時一定要注意時效性,好多事情做完了,時間長了,就不會有當時做完時的那種興奮的心态和心境,所以在第一時間就去做二級反饋的效果最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