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降落在太陽系中的神秘天體

降落在太陽系中的神秘天體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24 09:34:19

根據最近的一項研究,海洋和岩石之間的相互作用可以提供水的供應,足夠的能量和有機化合物作為生命的基本元素。除了地球以外,太陽系中還有哪些天體被認為有海洋或水冰,甚至有可能有生命?

火星

降落在太陽系中的神秘天體(盤點在太陽系内)1

此前,多個探測器發現,火星通過盤旋、墜落和巡航,具有水和生命的可能性。早在2015年發布了一項最新結果,證明火星表面存在流水。這水是高濃度的鹽水。科學家認為,火星富含構成生命的分子,如二氧化碳、二氧化氮、鹽酸和甲烷。河流三角洲和古海嘯沉積物表明,在古火星,甚至是一個短暫的原始海洋裡,都有水流。岩石的風化作用和熱液地質活動可以為生命提供必要的化學能。

冥王星

降落在太陽系中的神秘天體(盤點在太陽系内)2

雖然冥王星已經從太陽系行星家族降級為矮行星,但它已經成為一年多以來人們關注的焦點。根據新視野的數據,美國科學家推測,冥王星巨大的心形區域“斯普特尼克平原”可能存在富含氨的“糖漿”狀海洋。科學家認為,在這種冰冷有毒的液體中,如果有生命存在,應該是一種新的生命形式。

谷神星

降落在太陽系中的神秘天體(盤點在太陽系内)3

谷神星是火星和木星之間小行星帶中最小也是唯一的矮行星。科學家證實谷神星表面下有水冰。但這些冰是在地球兩極黑暗寒冷的隕石坑附近發現的,而不是黎明号小行星探測器先前捕捉到的明亮區域,這是由鹽反射引起的。冰是如何在地球表面形成和擴散的,谷神星地殼下是否有海洋,還有待科學家進一步證實。

木衛二

降落在太陽系中的神秘天體(盤點在太陽系内)4

1989年發射的伽利略探測器是第一個探測木星的探測器,它于1995年12月抵達木星軌道。1996年8月,科學家們根據伽利略探測器提供的繞木星運行的數據,認為木衛二上可能有海洋。此外,火山可能存在于海底,火山噴發提供的熱量足以讓一些不需要陽光和空氣的微生物存活下來。這個論點被稱為歐羅巴生命假說。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圖像也證實了木衛二有一個巨大的水冰噴泉,高達200公裡。這意味着人們将來不用鑽穿厚厚的冰就可以采集海水樣本。NASA宇航局計劃在2035年将一個探測器送到低空飛行進行取樣。

木衛三

降落在太陽系中的神秘天體(盤點在太陽系内)5

木衛三是環繞木星的最大衛星,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衛星,直徑比水星還大。早在2015年,NASA宇航局宣布在木衛三冰蓋下有一片鹹海。這一結論是基于伽利略探測器和哈勃太空望遠鏡的數據得出的。科學家推測,海洋的冰層厚度約為150公裡,深約100公裡,水溫足以使其保持液态。

木衛四

降落在太陽系中的神秘天體(盤點在太陽系内)6

木衛四與木衛二和木衛三幾乎一樣,但科學家們認為,在木衛四表面以下150公裡處,可能有20公裡深的海水和生命之海。但與木衛二和木衛三相比,木衛四的環境相對較差,主要是缺少岩石物質和來自恒星核心的低熱通量。然而,一個新的計算表明,木衛四的溫度和壓力條件使其表面的冰層傳熱變差,從而防止了内部熱量的損失,保溫效果比人們以前認為的更好。

土衛六

降落在太陽系中的神秘天體(盤點在太陽系内)7

卡西尼号是NASA航天局和歐洲航天局聯合研制的,于2004年抵達土星軌道。2005年1月14日,它在土衛六上發射了惠更斯着陸器。土衛六是太陽系中最大和第二大的衛星,被認為是太陽系中最像地球的地方。它是太陽系中唯一一顆有着濃厚大氣層的衛星,它的表面有“湖泊”,湖水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有巨大的風暴和季節變化。科學家認為,土衛六就像一台時間機器,記錄着地球的早期狀态,從中可以找到生命起源的線索。

土衛二

降落在太陽系中的神秘天體(盤點在太陽系内)8

土衛二直徑隻有月球的七分之一,看起來很是不起眼,但科學家們開始看到卡西尼号飛越這顆冰凍行星後。科學家發現,土衛六内部有一個“熱源”,使得南極地區“溫暖”壯觀的間歇泉不斷從該地區的“虎紋”裂縫中噴發出來。噴出物與氣體、冰粒子和一些有機分子混合。這些有機分子可以進化成更複雜的化合物,在地球上,這些化合物最終促成生命的誕生,這也是科學家對土衛二期待的原因。

土衛四

降落在太陽系中的神秘天體(盤點在太陽系内)9

科學家的一項新模拟顯示,土衛四不均勻凹凸的冰殼可能隐藏在數十公裡的地下海洋之下。早在2005年,卡西尼号捕獲到明亮、狹窄的條紋,這些條紋是冰和岩石地震形成的;2010年,卡西尼号攜帶的等離子體光譜儀探測到土衛六上有氧離子的迹象。它有可能有海洋、也有能産生地震的能量加上又有稀薄的氧氣,可能就有了有機化合物,土衛六已經成為另一個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的候選。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