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娛公疑煽
每逢12月,《紐約時報》就會有三位影評撰稿人聯合評選出“The Best TV Shows”,這一欄目向來都被翻譯為“年度十佳美劇”,其理由不言而喻。而今年的The Best TV Shows of 2018,卻出現了唯一一部日本動畫作品——《比宇宙更遠的地方》。
《比宇宙更遠的地方》——A Place Further Than the Universe
《比宇宙更遠的地方》是由日本動畫公司Madhouse制作的原創TV動畫,因為既沒有原作IP支持,也沒有強大宣發幫助,這部作品在國内的名氣最多也就止步泛二次元圈,甚至在泛二次元圈子裡也隻是“隻聞其聲不見其人”的程度,更沒有多少人知道Madhouse到底曾做過什麼樣的動畫。
事實上,Madhouse的作品大家都不會陌生。往近了說,被稱為B霸(B站霸權)的“骨王”《Overlord》就是出自Madhouse之手;而往遠了說,也還有2011版的《全職獵人》,2006年的《死亡筆記》,甚至是“遠古時期”的《魔卡少女櫻》。
就是這樣的一家動畫公司,在2018年這個被稱為日本動畫業界“文藝複興”的一年裡,在大作紮堆“神仙打架”的2018年一月新番中,用一部名為《比宇宙更遠的地方》的原創TV動畫打起了頭陣,和一衆“未播先紅”的大制作或大IP正面對抗,并取得了足以自傲的成績。
原因是《比宇宙更遠的地方》這部動畫,放在如今的日本動畫業界中,堪稱是一股清流。
溢于言表的表面意識欺詐:“爽片”市場的瓶頸回落,是“文藝”回暖的信号
《比宇宙更遠的地方》也許清得不是特别透徹,但如今的日本動畫業界卻真的是渾濁不堪。
自日本動畫業界的20世紀最後輝煌《新世紀福音戰士》誕生以來,人們在評論一部動畫時,就常常會用“意識流”來描述一些看上去高深莫測的作品。但實際上,文學中所謂的“意識流”創作手法,同時也是讓人們對于對意識本質誤解的根源。因為在許多作品中,作者對于角色的心理活動描寫,往往都是不合情理的同時又極具表面欺騙性的。
這尤其可以反映到中國讀者經常接觸的大衆文學中,大多體現為如今十分泛濫的網絡小說。和中國著名的起點中文網相比,現代日本的大衆文學以輕小說作為起跑線,以21世紀為起點,曆經了十數年時間,最終還是漸漸向中國大衆文學的發展方向靠攏,大量隻管“爽”不管“内涵”的作品開始湧現,不斷麻痹着觀衆的審美神經。
舉個最具代表性的例子,那就是這些日本大衆文學中的男女主角感情線,日本輕小說作者常常都會用這麼一個理由,來解釋女主角對男主角的情愫——因為他溫柔。
“優しい(溫柔)”這個詞真的很有魔力,但實際上你會發現,在現實中你很難定義一個“不溫柔”的人出來,這毫無疑問是現代日本輕小說中最大的表面意識欺詐之一。
中國Up主對于“因為他溫柔”的吐槽,“亞撒西”即為日語“優しい”的讀音
文學中的這種表面意識欺詐本身并無不妥,倒不如說還十分符合越發快餐化的現代讀者需求,這從迅速增長的市場份額中就可以看出。
2011年,TV動畫《無限斯特拉托斯》上映,自此日本動畫業界對原作水平的要求不斷突破下限,因為他們發現普遍觀衆對于“爽文”的接受能力,遠遠超出了原本的預期,讓“新市場”的盈利空間一下子變得無比廣闊。後續的各種同類型作品,雖然無法達到《無限斯特拉托斯》這位第一個吃螃蟹的高度,但依然足以讓一衆動畫公司前赴後繼。
直到市場開始飽和,動畫制作質量也開始下降到觀衆所能接受的臨界點時,一晃已是數年時間過去。
2014年10月,兩部輕小說改編動畫,《落第騎士英雄譚》以及《學戰都市Asterisk》出現在同一個新番檔期中,這兩部作品裡衆多相似度高得驚人的橋段,頓時引發了中日兩國觀衆的大面積吐槽——難道現在的輕小說已經有一個用于量産的模闆了?
日本網友制作的《學戰都市Asterisk》和《落第騎士英雄譚》劇情對比圖
單就原作小說及動畫本身的制作質量而言,這兩部作品其實都達到了平均水平,再考慮到2015年已經來到日本量産動畫發展的瓶頸,說是略高于當時的平均值也不為過——起碼對于大部分觀衆來說,它們都是“能夠看完”的作品。
但在BD開售之後,《落第騎士英雄譚》始終保持着首周卷均2200左右的銷量,根據該動畫的制作質量,這個數字大約就是在“保本線”上下徘徊,處于一種不過不失的狀态。而隔壁的《學戰都市Asterisk》,則是選擇硬着頭皮推出第二季,最終BD銷量跌破“保本”直奔“暴死”,第三季徹底無望,也算是拼了個魚死網破。
這就是2018年日本動畫業界“文藝複興”之前的狀況,整個市場充斥着大量以低成本謀求高回報的劣質動畫作品。“爽片”的大面積興起,一度讓各家各戶的精品原創TV動畫,顯得是那麼吃力不讨好,就連輕小說作者也紛紛懷疑,自己到底還有沒有用心寫劇情的必要。
能體現價值的情懷,是動畫業界健康的标志
如果問到《比宇宙更遠的地方》和當下最常見的套路式量産動畫有什麼區别,那毫無疑問就是實誠。誇張而不失真實的角色表現,有些過激卻又經得起推敲的角色感情,再加上豐富的南極科考隊科普,共同組成了當今日本動畫作品中極為罕有的閃光點,這也是吸引泛二次元用戶、乃至圈外觀衆的重要因素。
對于動畫來說,這種另類的真實感是十分難能可貴的,和一衆商業味道濃厚的作品放到一起對比時,所能體現出的就是作品的“情懷”。
縱觀日本的ACG業界,有着極為豐富的多媒體企劃,輕小說、漫畫、動畫、遊戲、廣播劇、舞台劇以及真人電影等等等等,在全方位開發着每部作品的受衆群體。
其中的舞台劇和真人電影,對于國内觀衆而言可能較為陌生,大部分的二次元用戶更是可能感覺有些難以接受,因為這兩者與其說是跨媒體合作,倒不如說是“跨次元”合作。要知道,如今“二次元”和“三次元”之間的相互抵觸情緒依然十分明顯,當制作方的企劃願意接觸這種抵觸情緒時,本身就已經有了一定的情懷因素在内。
日本著名女性向遊戲IP《刀劍亂舞》的舞台劇角色形象
這種抵觸情緒的根本原因,在于兩種藝術形式之間的決定性差距,比如在動畫中,因為常常使用更為誇張的藝術表現手法,讓聲優和演員之間的表達方式有着一目了然的區别。關于這一點,我們從一些遊走在兩大領域之間的作品身上,可以得到相當直觀的感受。
舉個大家都不陌生的例子,憑借動畫電影《你的名字》在全球影視圈名聲大噪,被稱為“宮崎駿接班人”的新海誠,就和宮崎駿一樣,很喜歡請演員而不是聲優來為自己的動畫作品配音,以求獲得更加真實的觀影體驗。在新海誠的初期作品《星之聲》的舊版DVD中,他甚至親自上陣為男主角配音。
《星之聲》2002年DVD版中,新海誠親自為男主角配音
但無論是宮崎駿還是新海誠,那都是僅此一人,所以反過來說,那些更為誇張的藝術表現手法始終才是日本動畫業界的主流形式。甚至就連新海誠的最新力作《你的名字》,也在往更加“二次元”的方向靠攏,最終才成就了他職業生涯的新巅峰。
也正因為這樣,不少人開始對《你的名字》劇情邏輯的合理性表示質疑,同時覺得男女主角之間的感情發展也有些過于“快餐”。
感情線的發展缺乏鋪墊,向來是快餐式爽文的通病。在《你的名字》中,雖然使用了大量的身體交換劇情來營造男女主角之間的互動,但如果站到更深一層的角度去思考,卻基本找不到這些劇情和男女主角感情發展之間的必然聯系——到頭來,這場光怪陸離、感人至深的邂逅,實際上隻是再普通不過的日久生情?
正因為這樣,《你的名字》即使拿下了十分驚人的全球票房,最終卻止步于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的提名階段。
《你的名字》中的男女主角到底被對方的什麼吸引?
由此可見,如今日本動畫業界中,藝術和商業仍然是一個無法兼得的矛盾。像《千與千尋》那樣全球票房達到2.7億美元,還同時斬獲奧斯卡和金熊獎這樣名利雙收的作品,确實堪稱是日本動畫業界的巅峰。
那麼《你的名字》情懷嗎?情懷,新海誠這個名字本身就是一種情懷;《你的名字》商業嗎?商業,不然以新海誠曆來的尿性,男女主角還真不一定能在最後重新見面。
再回頭看看如今的作品,《比宇宙更遠的地方》叫好嗎?那肯定是叫好的,但也無法否認還有很多人在工作學習之餘,隻想看看一些輕松愉快的“爽”片,這不是光憑一個閃光點就可以扭轉的市場現狀。
《比宇宙更遠的地方》叫座嗎?那也肯定是叫座的,對于一部沒有原作基礎、共計13話的原創TV動畫而言,累計接近四萬的BD銷量毫無疑問是一個相當優秀的成績,但同時,這個數字也不過是《idolish7》這種商業動畫的單卷BD銷量罷了。
總的來說,《比宇宙更遠的地方》得到了與投入相襯的回報,但同時也沒能掀起更大的浪花,即使有些遺憾,卻也是一個健康的動畫業界應有的現象。每一部稱得上是“佳作”的作品,都應該在這個圈子裡得到一個屬于自己的位置,而不是像《昭和元祿落語心中》或是《少女終末旅行》一樣,落得一個叫好不叫座的下場。(本文首發钛媒體)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App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