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務流程管理的未來如何?聊聊BPM與RPA融合發展的四種迹象業務流程正在走向融合,BPM或會被基于RPA的智能流程取代 文/王吉偉
在以往RPA相關的文章中,王吉偉頻道多次提到BPM。因為現在的RPA,已經成為BPM中自動化環節不可或缺的部分。
什麼是BPM呢?BPM是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的縮寫,即業務流程管理。它涉及業務活動流的建模,自動化,執行,控制,度量和優化的任何組合,以支持企業目标,跨越企業邊界内外的系統,員工,客戶和合作夥伴。
BPM想要實現不同系統和數據的整合,就要借助一定的技術工具,這個工具就是BPMS(流程管理軟件套件)。平時我們所說的BPM多是指BPMS,它是針對流程管理的信息化系統,特點是注重流程驅動為核心,實現端到端全流程信息化管理。
總結起來,BPM有四大特點:流程導向,強大的集成能力,端到端連接,效率提升。BPM可以有效幫助企業以流程為切入點,梳理企業業務,減少冗餘,從而減少業務實現時間,從内部管理角度實現降本增效。
通過BPM建立的流程線,企業經營的各個環節彼此聯系起來,實現端到端對接,打破部門之間的“數據孤島”,輔助企業完成“以客戶為中心”的布局。BPM具有強大的集成能力,可以實現對OA、CRM、ERP等多種系統的整合。BPM通過管控企業流程和集成現有系統,實現高效和改進。
作為上個世紀伴随“流程再造”管理思維誕生的BPM,它在信息化普及比較早的歐美,已經存在了多年。理論上,每個企業通過BPM都可以有效實現業務流程的優化。
但數字化技術發展到現在,BPM卻因為不夠高的ROI而被很多企業嫌棄。讓這些企業放棄BPMS套件而選用RPA的原因,則主要在于業務流程自動化的環節。簡單的講就是,集成自動化的實現成本太高。
RPA誕生的時間也夠早,但早期卻很少被集成到BPM,畢竟那時的RPA功能單一且應用場景有限。近幾年,随着AI技術與RPA的融合,RPA的優勢逐漸顯露,使得很多企業在業務流程自動化上開始追捧RPA,并将RPA放到企業戰略架構中去推行。
BPM與RPA之間,本來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但現在随着RPA的功能越發強大,在雲計算、大數據、AI等技術的加持下,基于RPA的智能業務流程平台正在不斷誕生。在BPM借助AI與RPA橫向發展的同時,RPA也在某些應用場景中開始替代并介入BPM。兩者,出現了融合發展的趨勢。
本文,王吉偉頻道就與大家聊聊BPM與RPA融合發展的四種迹象。
1、BPM逐步放棄傳統自動化,積極融合RPA
BPM之所以要放棄傳統自動化,一方面在于集成自動化的ROI太低,不是所有企業都願意投入重金耗費時間與精力去做的;另一方面,AI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與應用,也為RPA帶來了更多的應用場景,使得它足以代替傳統自動化技術以更低的成本實現企業所需。
當更多大、中型企業的CEO與CIO們更願意采用RPA工具,也就意味着RPA應用規模的持續增長。
這個市場機會,同樣各大BPM廠商早已經看到。紛紛開始在業務流程管理的自動化落地模塊,加入了RPA解決方案。
現在,BPM領域的玩家,包括老牌BPM的廠商,SAP、Oracle等ERP、CRM企管軟件廠商,專注辦公業務流程的OA廠商,以及IBM、微軟等科技巨頭,都通過推出商業智能平台、業務流程PaaS、智能業務中台等形式,将RPA工具放到了流程自動化模塊,并将RPA作為業務自動化部分的主推方案之一。
而BPM在自動化解決方案上集成RPA,也正是RPA興起的原因之一。
2、RPA生态越發完善,正在向BPM發起沖鋒
雖然RPA主要做的是業務流程自動化的事,但RPA與AI的融合發展,越來越多的應用場景,使得RPA在某種程度上開始充當部分BPM業務的角色。
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就是,很多企業開始将RPA COE(卓越中心)作為組織架構的重要部分,實際上RPA COE就是将RPA業務流程放到首位,通過業務流程自動化來決定BPM中各項業務的優先權。在一些組織中,幹脆直接建立以RPA為中心的運營架構,直接放棄BPM架構。
BPM一方面是幫助企業搭建業務流程管理架構,另一方面主要将業務流程進行自動化處理,以最大限度的幫助企業增效降本。事實上,在很多的業務流程中,自動化業務部分在BPM中的占比較大。以緻于很多時候,RPA解決方案成了BPM的全部。
尤其是當一個企業面對十數年積累下來的跨年代、跨平台管理系統時,在BPM無法推進的那一刻,CIO們會首先想到RPA這個“萬金油”的存在,哪裡的自動化無法推進就把RPA放到哪裡。RPA的這個特點,使得它成為企業省錢辦事的“神器”。
當RPA能夠成為推動企業BPM企業前行的存在時,不知不覺中RPA已經在左右企業的數字化戰略。所以,把RPA當作企業的數字化戰略來推進,也已經成為歐美很多大、中型企業的共識。
而從UiPath、AA、BP三大RPA巨頭來看,它們戰略規劃、産品形态與生态布局,差不多已經能夠替代某些BPM。從RPA應用角度而言,RPA所挖掘的自動化流程越多,所接管的業務流程也就越多,能夠代替BPM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同時,RPA也不會滿足于僅做一個自動化工具。注定會有後向一體化的發展,向産業鍊上遊拓展是早晚的事。現在是BPM集成ERP、CRM等應用,未來則很有可能是基于RPA的智能業務流程平台集成這些企管軟件。
3、BPaaS将成BPM最佳落地載體,RPA已是BPaaS自動化主流工具
BPM更多的是方法論或者戰略規劃,所做的是通過相關的架構與相應的套件進行PaaS層的完善。将數據中台與業務中台進行一個有效連接,以支撐上層的各種SaaS應用能夠有一個統一有序的管理。
但要實現這個規劃,最終要靠ERP、CRM等企業管理軟件來完成。即便有一個PaaS中台的存在,但各種業務流程單線并列運作的,随着企業管理軟件應用的越多,業務流程之間就割裂的越厲害,數據孤島的情況也就越嚴重。
這種情況,進一步催生了BPaaS。BPaaS就是業務流程即應用,存在于SaaS層之上,或者在PaaS與SaaS之間。它将企業經營中所有業務流程運作所涉及到的應用、資源、乃至架構做一個整體打包,使得每個業務流程可以調動多個應用與多種資源,以發揮最大公功效。
這樣,基于BPM的戰略規劃,就能通過BPaaS實現高效的沒有資源浪費的落地。某種程度上,它很像如今正在一些大型企業興起的COE(卓越中心)。
從産品架構而言,未來包含BPA(業務流程自動化)的BPaaS整體解決方案,才是BPM的最佳落地載體。而RPA,現在已是實現BPA的主流工具。未來的BPaaS類産品與解決方案,自然RPA不可或缺。
在BPA這個層面,RPA正在成為新興的業務流程自動化工具,更早的集成自動化正在走向瓦解的邊緣,同時集成自動化廠商同樣也在朝着BPaaS的方向發展。關于BPaaS與RPA,大家先了解這些即可,王吉偉頻道會通過另一篇文章詳解。
4、從AI這個角度,BPM與RPA也将殊途同歸
事實上,行業發展到現在,讓BPM與RPA相融合的主要因素都是AI。
因為AI的介入,BPM更進一步向商業智能靠攏,諸如IBPM、智能業務等概念層出不窮。也是因為AI的介入,擁有了NLP和OCR能力的RPA才具備了更多的應用場景,同時在業務範圍上也進一步向BPM方向擴展。
不管是BPM走向智能化,還是RPA的最終進化形态IPA,其實所表達的都是同一個意思,那就是業務流程管理最終要智能與自動化兼備,最終都會成為人工智能應用于商業的超級載體。這一點現在已是定勢,不信你就去查一查,很多推出RPA産品與服務的廠商,過去都是做雲服務、AI與大數據的,顯然這些企業都是在借RPA落地。
到最後,PaaS中台 SaaS BPaaS的組合業務流程解決方案,會是業務流程管理的終極形态。想給予用戶最好的體驗與效果,當然非一站式解決方案莫屬。未來不管BPM廠商、RPA廠商,還是workflow廠商、流程PaaS廠商,亦或是OA廠商、中台數據廠商以及人工智能廠商,隻要涉及業務流程管理相關業務的廠商,都會朝着一站式的生态路線演進。
殊途同歸,是各類廠商最終的歸宿。在這個進程中,投資、收購、合作自然是少不了的。這其中,就看哪個企業能夠憑借各種能力與資源,最終成為笑傲江湖的超級整合者了。
事實上,自IBM推出集成RPA的智能工作流程解決方案開始,傳統BPM系統就已經開始淡出主流模式。等到微軟發布能夠應對更複雜應用場景的power platform時,幾乎就是在宣布OA和BPM時代的落幕。
當然,OA和BPM時代的終結,并不意味着廠商們就此沉落。各路英豪,正在争分奪秒的借力AI和RPA進行智能工作流時代的新一輪布局。這也就意味着,業務流程管理領域将會呈現多元并立并且會走向相互融合的局面。
對RPA廠商而言,這既是殘酷競争的開頭,也是更多機會的序幕。多元融合還是賣身合并,每一種抉擇都充滿無限變數與生機。
但不管選擇哪一種活法,RPA與BPM融合發展的帷幕已然拉開。
【王吉偉頻道,關注TMT與IoT,專注數字化轉型與流程自動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