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蘇轼題西林壁中含哲理的詩句

蘇轼題西林壁中含哲理的詩句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0 03:11:11

蘇轼題西林壁中含哲理的詩句(中華古詩詞100首48蘇轼題西林壁)1

蘇轼《題西林壁》來自古詩詞文欣賞

題西林壁

【宋】蘇 轼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隻緣身在此山中。

公元1084年,蘇轼由黃州貶所改遷汝州時,途經九江,遊廬山。瑰麗山水觸發了逸興壯思,寫下若幹首廬山記遊詩,《題西林壁》是其中之一。

詩作前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寫一座匡廬丘壑縱橫、峰巒起伏,遊人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橫看廬山,之間一道道連綿起伏的山嶺,側看則隻見其高,不見其長,成了一座座峻拔聳立的山峰。

這兩句形象的寫出了移步換形、千姿百态的廬山風光,也概括的揭示出愈登高、愈接近、愈難于窺見廬山真面貌的道理。

這也就自然吟出詩作的後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隻緣身在此山中”,這是詩人在飽覽廬山景色之後,離開廬山,經過了美的沉澱之後發出的千古一歎。是詩人經過了橫、側、遠、近、高、低,各種不同的體驗之後,對廬山全貌有了真切而又深刻的印象之後的“一味妙悟”。

為什麼遍覽廬山,卻無法辨認廬山的真實面目呢?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峰巒所局限,看到的隻是一嶺一峰一丘一壑,局部而已啊!

遊山如此,世上一切事物、人生的拘泥、執拗以及曠遠、放達的矛盾、困惑又何嘗不是身在其中的緣由呢?

由奇幻峥嵘、風雲變幻的自然景觀引出對整個人生世上的紛擾,究竟有何目的和意義這個根本問題的懷疑、厭倦和企求解脫與舍棄,這種整個人生的空漠之感,這種對整個存在、宇宙、人生、社會的懷疑、厭倦、無所希冀、無所寄托的深沉喟歎,使蘇老夫子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談世事而頗作弦思。于是,行雲流水,初無定質,嬉笑怒罵皆成文章。那是由個人而天下人生的大文章。

蘇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宋代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詩、詞、散文、書畫都取得很高成就。其詩清新豪健,詞開豪放之風。是中國文學史上影響最深的巨匠。

這就是因為一位被流放的詩人信手塗在牆壁上的一首詩作而聲名顯赫的西林寺,佛門本是清靜地,西林寺因為這一首千古絕唱赢得千年的盛名,也赢得了真正的清靜。

西林寺坐落于廬山腳下,七嶺之西,始建于晉。我們吟唱了千百年的“不識廬山真面目,隻緣身在此山中”卻很少有人知道,當年蘇東坡是遊罷廬山之後來到這座距離廬山正街約50公裡的一代名寺回望廬山,才寫出那一首千古絕唱的。

情感需要沉澱,美需要淘漉,淘漉和沉澱之後創造的美才會超越時空,直逼美的極點。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隻緣身在此山中。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