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一直被視作是深情的典範。是悼亡詞的代表作,一千多年來,感動了無數人。
有人說,這首詞字字泣血,句句纏綿。
但是,你真的讀懂了這首詞嗎?蘇轼最悲痛的是什麼?他為什麼會在妻子去世十年之後想起她。而他内心痛中之痛又是什麼?
聽了知名作家、國學大師蔣勳的講解,才真的懂了。
我們今天再讀一遍經典,細細的品味一下其中的滋味吧。
首先看題目:
《江城子》是詞牌名,而乙卯正月二十,是公元1075年的正月20,那天晚上,蘇轼做了一個夢,夢到了自己的結發妻子王弗,于是,決定把這個夢境記錄下來。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這句的意思是:你已經走了10年了,這10年間,我其實也并沒有時常想念你,但是,卻不曾忘記你。
我們常常也是這樣,斯人已去,我還得繼續生活,所以,并不是每時每刻都沉浸在痛苦的回憶當中。
尤其是蘇轼這樣一個特别灑脫,很善于苦中作樂的人來說,他不會也不允許自己沉浸在悲傷裡。
他的仕途如此不順,他還是寬慰自己說“竹杖芒鞋輕勝馬”(我沒有馬又怎麼樣?我的竹杖和草鞋一樣很輕便)。更何況,王弗去世三年之後,蘇轼就娶了王閏之(王弗的堂妹)。
這不代表蘇轼是一個薄情的人。一個人的深情,不是一生隻能愛一個人,而是愛這個人的時候一心一意。
雖然我的生活繼續往前走了,但是王弗你一直在我心裡,我沒有忘記過你,所以,今夜才會又夢到你。看一看日子,原來你已經離開我十年了。
“千裡孤墳,無處話凄涼”:我沒有地方可以傾訴我心中的這些感受,就連你的墳冢都在千裡之外,我的苦惱、孤寂,你能明白嗎?
16歲的王弗和19歲的蘇轼結婚了。婚後他們的生活可以算是琴瑟和諧。王弗知書達理,蘇轼有客人到訪的時候,王弗常常在簾幕後面聽來人的談吐,然後總結提醒蘇轼。可以說是蘇轼的賢内助。兩個人常常有說不完的話題。
可如今呢?蘇轼有話卻不知道該跟誰說,就算是想去墳前唠叨幾句,也不能夠啊!這是蘇轼難過的地方之一。
雖然有時親人走了,我們仿佛生活沒有什麼變化,但其中的那種孤獨,再也不能牽起的手,隻有我們自己的内心明白。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鬓如霜”:蘇轼進而想,如今你就算是見到了我,應該也不認識我了吧。已經過去了10年,我滿臉滄桑,老了很多,頭發也白了。不再是當初那個意氣風發的小夥子了。
王弗1065年去世,那個時候,蘇轼才28歲,如今,蘇轼已經38歲了。同一年,蘇轼寫了《密州出獵》在這首詞當中,蘇轼已經自稱“老夫”(老夫聊發少年狂——《江城子.密州出獵》)。
在這10年間,蘇轼經曆了父親亡故、回鄉守孝、再次回到京師準備大顯身手的時候卻發現世事變幻,已經物是人非,于是自請調離。所以,蘇轼說:我老了,老得太多了,你見了面也不一定能認出我了。(這是心情的衰老和滄桑,此為蘇轼第二痛)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對比蘇轼的蒼老,他說,我晚上夢到你,夢到了我們新婚的家。16歲的你正對着窗戶,在梳頭。
他夢到的依然是年輕的王弗,正是這樣強烈的落差,也許蘇轼在梳妝鏡裡,看到了依舊青春的王弗,和蒼老的自己。這是蘇轼的第三個痛。(我怎麼老成這個樣子了。這10年來經曆的坎坷也一起湧上了心頭)
“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我們就這樣面對面站着,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都說不出話來,隻有流不停的眼淚。
是啊,十年沒見了,得有多少話要說,有多少問題要問啊!可是,往往真的見到了,卻又不知從何說起。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我想,你應該也和我一樣,在這分别的十年裡也是肝腸寸斷吧。夜晚的明月把清輝灑在你種滿矮松的墳冢上。
這首詞,名家評:“有聲當徹天,有淚當徹泉”,這種哭不出來的痛,無聲的眼淚,更讓人絕望啊。
解析這首詞的時候,蔣勳說:這首詞不僅是首悼亡詞,蘇轼也不僅是在悼亡愛妻,也是在替自己傷痛。10年間發生了那麼多的事,多想找一個親近的人聊一聊,然而,相逢隻能在夢中。
感謝品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