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焦圈兒是什麼味道

焦圈兒是什麼味道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8 00:21:13

焦圈一一北京人愛吃的“小油鬼”

焦圈是啥玩意兒?到底是啥樣子?啥口味?沒吃過的人自然不知道。

焦圈兒,還有個綽号一一“小油鬼”。它是一種地道而古老的京味小吃,名氣不小。在“北京風味小吃十三絕”排行榜上也占有一席之地。顔色為深黃色,油亮光滑,體積小而精緻。

它看起來像一個手镯,類似于西方的甜甜圈,也有點像北方端午節的“屈原馍”,但比例較小。吃起來焦香酥脆,風味别緻。

相傳,焦圈原本是清朝皇宮禦膳室裡的東西。這是皇帝的食物。後來,它不知怎麼地被傳了下來,成為一種很受人們歡迎的食物。

焦圈兒是什麼味道(焦圈是啥玩意兒)1

自從焦圈流行于民間後,不分年齡性别、男女老少,一律都愛吃,很少有人說讨厭吃的,除非挑食挑的厲害。焦圈不僅可以當作單獨的零食,老北京還把焦圈當作一種配菜呢。他們會在吃燒餅的時候,在裡面夾一些焦圈。甚至,大家夥兒在早上喝豆汁兒時,也忘不了焦圈,常拿它就着吃。

可見,焦圈多麼受歡迎,處處都有它的影子。

說起來,焦圈是一種炸制食品,但很有特色。這種小吃的一個優點就是,做好後,可以貯存長達十天半個月,一點沒問題,不僅不變質,而且酥脆不皮。所以,它可以作為出門去野外的幹糧。

不過,焦圈制作起來相當麻煩,因為勞效太低,而且賣的不貴,因而不少吃食店都不願花這個工夫制作。所以,在一些忙季,會有段時間斷檔。北京人吃不到這東西,心裡可就急了。

對于那些上了年歲的老北京們,他們大概都知道從前有個大名鼎鼎的“焦圈俊王”,他正是做焦圈的一流高手,被人們一直惦記。

他原來是“南來順”的一名職工,後來做起了這個焦圈,可惜已經去世了。他制作的焦圈,一般師傅壓根就不能比,人家炸出的焦圈,個個呈棕黃色,大小合适,特别的酥脆,可口極了。酥脆到什麼地步?據說,他做的焦圈,擱在桌子上,隻要一碰即碎,毫無硬艮。可能有些誇張,但說明人家的焦圈獨一無二,實在牛。

焦圈兒是什麼味道(焦圈是啥玩意兒)2

再後來,北京的焦圈,主要以護國寺的小吃店與群芳小吃店最為受歡迎,而且在20世紀末,被評為“中華名小吃”。

那麼,這個焦圈是怎麼來的?它的起源是什麼?它有很長的曆史。據說早在宋代就有這樣的事,宋代大作家蘇東坡曾寫過一首小吃詩:

纖手搓成玉數尋,碧油煎出嫩黃深。

夜來春睡無輕重,壓褊佳人纏臂金

誰也猜不出這首詩是描寫焦圈的!據說這是中國“廣告詩”的第一個産品。明朝時,焦圈受到醫學專家的青睐。李時珍特地在《本草綱目》中記載的意思是“少放鹽時,把繩子擰成一圈細筋的形狀,再煎一下。”

這是如何做北京焦圈。一本記載草藥的醫學書實際上包括民間小吃。由此可見,這種焦圈還有另外一種治療作用,至少是一種獨特的食物。

那麼,這個焦圈是怎麼做的?這個過程實際上相當複雜。

制作時,第一步是把精制的鹽、堿面放在一個盆裡,輕輕粉碎,加入溫水,用木槌磨碎。攪拌過程中,盆内發出“嗡嗡”的聲音,均勻冒起半個米粒大的氣泡才能滿足要求。

第二步中,從盆中取出溶液的1/10,保留備用。把面粉倒進碗裡,和溶液混合成面團。取剩餘溶液的1/2,撒在面團上,揉勻,對折,用濕布覆蓋,敷上約一刻鐘。

取下蓋布,用手蘸剩餘的溶液,按壓面團幾分鐘,翻面再壓幾分鐘,仍将面團對折,用濕布蓋住,再敷一刻鐘。在面團表面抹上一層花生油,再壓揉一次,對折敷上一刻鐘。

然後,把面團放在抹過油的闆上,壓平,用一個小炸刀在面團上畫一些十字線,這樣面團可以移動得更快。折成兩半後,在面團表面塗上一層薄薄的油,然後再花整整一個小時時間才可以完成。

焦圈兒是什麼味道(焦圈是啥玩意兒)3

第三步,必須用小炸刀将面團切成3厘米寬、20厘米長的條狀,油面朝上,水平放置在切油闆邊緣,用手壓平。然後,用左手将紙帶的一端壓在桌子上,用右手将另一端向外拉伸,形成一條薄薄的長條。

然後,用一把刀把每兩厘米寬的長條劈開,變成一個小毛坯。然後取兩個小劑,水平堆放,油面向油面。用雙手中指在小藥劑中間壓一個凹槽,然後用小炸刀沿凹槽切一條縫,這就是面坯。

第四步,首先,将花生油倒入鍋中,大火加熱至60度,面坯逐一拉伸,放入油鍋中炸熟。面坯很快就會浮在滾燙的油裡,馬上用長筷子翻過來,把筷子插進縫裡,輕輕地前後撞擊縫的兩端,把縫拉寬,然後用筷子把縫圍起來,在筷子上畫幾個圓圈,面團就會變成一個圓圈。這個時候,我們要快速把它翻過來,每個至少翻四次,把圓的兩邊炸成深黃色,這樣就成功了。

不過,雖然很好吃,但不能吃得太多,因為北京人用焦圈做早餐,但熱量和油脂都很高。最好一周吃兩次。再者,吃了焦圈的早餐後,一天的午餐和晚餐要盡量清淡,不要吃油炸、油炸或油炸的食物。此外,最好與豆漿搭配,以補充足夠的蛋白質。

除此之外,這個焦圈雖說一般人群均可食用,但糖尿病、高血脂人群,以及孕婦最好不要食用;一些消化能力弱、老年人、少兒也不能多吃。這東西太過油膩,時間長了,可以讓人記憶力衰退,甚至還會加速人體老化。所以,吃這玩意兒要謹慎才行啊。

喝豆汁,吃焦圈,通常要搭配一種醬菜,而且必須切得極細。醬菜一般在夏天用的是苤藍,而且制作這個醬菜,相當講究,必須用老鹹水腌,然後切成細絲,澆上辣椒油拌好,這樣就着,跟焦圈一塊下咽,别有一番滋味。

那些好這口兒的人沒有不覺得,一碗豆汁,幾個焦圈,再加上碟辣鹹菜絲兒,吃起來酸、辣、甜、鹹都有,五味中占了四味,唯獨沒有苦味,正是人們的理想人生滋味

在老北京的制作焦圈的店家中,最出名的應是“興盛館”的邬殿元。據說,在20世紀30年代,邬師傅最初僅僅靠一間普通的粥鋪謀生,做粥豆汁的同時,他還做這個焦圈,因為它們是老北京人的套餐,因而焦圈也成了他的主打小吃。

再之後,在北京南城出了個“焦圈王”。其人名叫王文啟。他制作的焦圈,成了北京小吃的一大亮點。此外,從前做焦圈比較有名兒的,還有東城隆福寺小吃店,店裡的馬慶才師傅,更是技高衆人,堪稱一絕。

然而,等到從前那些大師級的師傅一個個離世後,北京制作焦圈的,幾乎沒了繼承人。人們很難找見一流的師傅,制作出從前那般焦圈。看來,随着社會科技文明的向前發展,并不是什麼東西都在發展,有些東西和技術卻在後退呢。

焦圈兒是什麼味道(焦圈是啥玩意兒)4

關鍵是做焦圈,制作者要講究,要用心。今天都是機器制作,純手工的已經不容易見了,更不用說精心的手工制作了

因而,如今在街面上,如果你想吃到地道的焦圈,那可就困難了。你可以随便嘗嘗,京城裡的那些“勤行”,幾乎沒幾個能炸出讓人豎起大拇指的焦圈了。他們制作的大部分焦圈,簡直真算得上所謂的“焦”圈,焦黑焦黑的,一嚼起來,又硬又皮,那味兒怪怪的,更不用說什麼美味了。

看來,不少老北京還是懷念從前那些街頭上的北京正宗焦圈。這種難得的“北京十三絕”之一,如果有更多的廚師努力發揚這種傳統小吃,大家夥兒就有口福了。

好了,今天的康康就和大家分享到這了,大家如果喜歡的話可以收藏起來,康康的分享絕對不會讓大家感到失望的哦!歡迎大家積極踴躍的和康康互動哦!謝謝大家!記得關注康康那個吃貨哦,康康會每天為大家分享不同的美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