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爸爸媽媽要帶東東去爺爺奶奶家,媽媽催促東東去換衣服出門。
東東換好了衣服,卻不肯脫下媽媽新給他買的雨鞋,那是他期待很久的,可以像小豬佩奇一樣在雨水裡跳來跳去。
媽媽耐心地告訴他,雨鞋是下雨天穿的,晴天不需要穿,腳會不舒服的。
東東不同意,不肯脫掉雨鞋。
爸爸見東東固執不聽話,既着急又有點生氣,他吓唬東東:“如果不換掉雨鞋,就把你的運動鞋扔掉,或者送給樓下的小朋友。”
東東說:“我才不怕呢,你們想扔就扔,反正我有雨鞋。”
爸爸更生氣了,說東東如果不換雨鞋就不要出門了。
東東把雨鞋脫下來,光着腳大聲說:“不去就不去。”
爸爸一把拉過東東,把他關進自己的小卧室,說:“亂發脾氣可不是好孩子,你需要進去冷靜一下,3分鐘後再出來。”
爸爸媽媽期待着幾分鐘後,東東打開門,主動向他們承認錯誤,然後一家人出門。然而,東東沒有出來,房間裡也沒有動靜。
媽媽不放心,于是推開門,她發現東東正拿着一隻玩具兔子,用水彩筆給它塗色。東東一邊塗色一邊嘟囔,“大壞蛋,看我不把你塗成黑烏鴉。”
原來幹淨漂亮的兔子,被東東塗成了黑一片紅一片,難看極了。
地上還有幾隻被東東胡亂丢棄的其他玩具,其中一輛小火車,被東東大卸八塊,看上去可憐極了。
媽媽看着眼前仍然憤怒的東東,有些憂心,東東這脾氣也太大了,怎麼這麼暴力,會不會心理有什麼問題呢?
東東在憤怒情緒的支配下,喜歡扔東西、給毛線玩具亂塗亂畫、以及拆卸玩具小火車的行為。
每個人在憤怒時,都可能會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為。
雖說孩子年齡小,情緒管理能力較弱,但在憤怒時做出的一些偏激行為,還是應該引起家長的思考。
即,當孩子憤怒時,家長該如何引導孩子合理的發洩怒火、舒緩情緒呢?
畢竟,憤怒這種負面情緒,若放任孩子忍着不發洩出來,對孩子的身心會産生不好的影響。
但父母若放任不管,讓孩子自己處理,一旦孩子的處理方式不對,也會引發不好的影響,比如上面提到了東東。
首先,家長要引導孩子運用正确的方式來發洩怒火。
孩子年齡小,他們很多時候不知道要怎樣處理自己的憤怒情緒。一旦家長不管,孩子可能會做出不理智的事情來。
比如,有的孩子生氣時喜歡扔東西、想咬人,萬一摔壞了貴重物品,或者把人咬疼了,都是不好的。
家長可以拿出一張紙,讓孩子在上面寫寫畫畫,或者讓孩子把紙撕成一片片,甚至灑滿地都沒關系。
我有位朋友,每當孩子生氣時,她就拿出一張紙,讓孩子在上面寫寫畫畫,甚至寫一些發洩不滿的話,比如“媽媽是個大壞蛋,我讨厭媽媽”。還可以把紙撕掉,扔在地上,當孩子一點點把碎紙片撿起來時,基本上他的怒火也就去了一半多了。
總之,安全地消除怒火的方法有很多,家長要選擇适合孩子的。
其次,當孩子處于憤怒中時,家長不能太過嚴厲,以暴制暴,讓孩子屈服。
這樣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抗,他們也許轉頭去欺負比他小的孩子,或者虐待小動物,甚至自虐,來尋求内心的平衡感。
比如上面提到的東東爸爸,直接把東東關到房間裡,讓他自己反省,東東就用玩具來發洩自己的憤怒。
父母和孩子間産生沖突,導緻孩子特别憤怒時,父母可以綜合考慮一下當時的情境,合理做出一些讓步,并讓孩子承擔後果。
比如上面提到的東東和父母的沖突,東東不想換掉雨鞋,那就讓他穿着出去好了。
父母跟孩子說一百遍晴天不适合穿雨鞋,也不如讓孩子親自嘗試一下。也許孩子真正穿着雨鞋出去轉一圈,感受下人們别樣的目光,以及腳在雨鞋裡被悶着不舒服的感覺後,就不再固執了。
憤怒是一種常見的情緒,孩子們也是如此。當他的要求得不到滿足,當他不喜歡做某件事時,當他和小夥伴發生沖突等,都有可能導緻他們憤怒。
所以,父母要知道,孩子有權利表達憤怒,并且要試着去理解他們的感受。
當然,父母下一步要做的是,引導孩子合理發洩怒火,同時尋找引發孩子怒火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幫助孩子理順問題并解決問題。
慢慢地,孩子就能學會管理自己的憤怒了。
當孩子學會了管理憤怒的情緒,他在情緒管理這門課上就已經邁出了一大步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