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産頻道原創報道,就鳜魚養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引發幾點思考
文/圖 武漢正大水産有限公司 郭志文
鳜魚又名桂花魚,是淡水養殖動物中的名貴養殖魚類,因其肉質純白細嫩,味道鮮美可口而頗受市場歡迎。現階段在我國廣東、江蘇、浙江、湖北和湖南地區大規模養殖。
池塘養殖鳜魚體型肥碩
筆者通過市場一線技術服務,結合自身實踐經驗總結,就鳜魚集約化養殖過程中存在的幾個問題作簡要分析,并提出解決舉措,以供讀者參考。
1、水質調控
在自然條件下,鳜魚喜歡生活在靜水或微流水且水質潔淨清新的江河、湖泊、水庫中,因而一般養殖戶會錯認為鳜魚養殖池塘水質越清,透明度越大越好,所以為了保持精養鳜魚池塘水質清新而長期不施肥。
殊不知,鳜魚以活餌為食,一旦高密度養殖後,餌料魚及鳜魚代謝産物增多,清瘦水體内浮遊生物量相對較小,初級生産力不高,溶解氧不足,物質及能量循環不暢,不能及時将殘餌、糞便轉化成被藻類利用的營養鹽,使得代謝産物不斷累積,産生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等大量有毒有害物質,滋生大量病原微生物,危害鳜魚健康。
因此,在鳜魚養殖過程中,筆者認為養殖水體應當維持藻類旺盛,水色保持淡綠色,透明度30cm為宜。水質肥沃,溶氧充足,水環境穩定,可有效避免魚體産生應激,減少病毒病的發病機率。養殖生産實踐中可以在池塘一角堆草漚肥,這樣培育的水質肥效持久,同時應當注意減少用碳铵、尿素等化肥培肥水質。
2、苗種培育
據養殖戶反應,市場上大部分鳜魚苗種來自廣東地區,筆者走訪市場發現2.5cm以上鳜魚苗種培育過程中易患車輪蟲、斜管蟲等纖毛蟲類疾病,而廣東地區鳜魚苗場多采用“福爾馬林”等強刺激性藥物進行防治,加重了苗種應激,加大了患病毒病的機率。
寄生蟲寄生導緻鳜魚鰓部呈現“掃帚狀”
建議鳜魚養殖戶可結合生産實際選購1.8cm~2.5cm規格的鳜魚苗種進行培育,既可保證運輸成活率,又可降低生産成本,更重要的是苗種期可以科學可控的進行車輪蟲、斜管蟲、指環蟲等疾病的防治工作。
3、用藥禁忌
養殖池塘長期濫用藥物導緻鳜魚出現“白肝”症狀
鳜魚對絕大多數常規藥物都較敏感,特别是有機磷類殺蟲藥,重金屬鹽類以及鹵素類化學消毒劑,但許多養殖戶由于受習慣或長期被一些教科書上沿用的防治方法進行誤導,在鳜魚疾病的防治過程中,頻繁過量的使用強刺激性的藥物,如硫酸銅、敵百蟲、漂白粉、強氯精等。
這些藥物有較強的腐蝕和毒性作用,在殺蟲殺菌的同時,引起鳜魚鰓組織發炎,影響鳜魚的正常呼吸,破壞鳜魚體表黏液保護層,從而為各種病原微生物的侵入打開方便之門,而如果在鳜魚苗種期使用,易引起魚類畸形。
鳜魚細菌性爛鰓
另外,使用這些強刺激性藥物,對水體的浮遊生物有較強的殺傷作用,易引起水質清瘦,對鳜魚攝食也會造成不良影響,導緻鳜魚抵抗力下降從而感染疾病,形成惡性循環。
4、放養密度
目前,兩湖、江浙、廣東地區鳜魚養殖多采用池塘單養的方式,有些養殖戶了為提高經濟效益,往往采取高密度養殖,那麼相應存塘餌料魚的密度增加,養殖池塘負荷加大,代謝産物增多,氨氮、亞硝酸氮、硫化氫等大量有害物質累積,耗氧物質增多,導緻池塘水質環境惡化,病原微生物大量滋生,危害魚體健康。
放養密度主要依據養殖條件和個人技術水平而定,筆者建議一般3cm左右的鳜魚夏花魚種的放養密度為1.5萬~2.25萬尾/hm2,放養密度過大時,會加大鳜魚病毒病的患病機率。
5、适口餌料
解剖可見鳜魚腸道無食物
在鳜魚攝食高峰過後,打撈健康鳜魚檢查,剖開胃内可見2~3條餌料魚,表示配套餌料魚規格适宜。凡是沒有硬刺的魚類,體形細長、價格低、來源廣、可高密度養殖、群體産量高等均可作為鳜魚餌料魚的首選品種,如鲮魚、白鲢等。
6、合理配養
鳜魚以“鮮活魚”為食,在保證鳜魚正常養殖密度的情況下,還需套養一定數量的餌料魚,造成池塘載魚量偏大,殘餌、糞便也相應偏大。生産過程中,可以适當套養一定數量的花鲢、白鲢等濾食性魚類,以保持池塘中正常的物質及能量循環,維持池塘良好水色,為鳜魚健康生長提供良好的水質環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