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上官潇潇給大家帶來的是兵法三十六計策中的三計
三十六計之無中生有:
戰國末期,六國為了仰制秦國的對外擴張,互相建立攻守同盟,尤其是秦國邊上的齊楚兩個大國當時關系非常密切,給秦國造成極大威脅。秦王派張儀出使楚國。張儀知道楚懷王是個貪圖便宜、沒什麼雄心大志的人,關鍵時刻還會見利忘義,于是就想了一個“無中生有”的計謀。張儀帶着厚禮拜見楚懷王,說秦國願意把商于之地六百裡送給楚國,但需要楚國“絕齊之盟”。懷王聽後,覺得有利可圖,痛快地答應了,還真的和齊國決斷了。
待楚懷王向秦國要土地時。張儀說:“秦國的土地全是憑着打仗得來的,哪能輕易送人呢?我說的是我自己的六裡俸邑,大概楚王聽錯了吧!”楚懷王大怒,發兵攻秦,但此時秦和齊已結盟,楚國昔日的盟友非但沒有出兵援助楚國,反而響應秦國的号召,從側面配合秦軍反攻楚國。在兩國夾擊之下,楚軍大敗,最後楚懷王隻有割地求和。
用假象去欺騙敵人,但并非是弄假到底,而是讓敵人把受騙的假象當做真相,用大大小小的假象去掩護真相。利用對方已經産生的錯覺,假象就能夠掩護真相。好吧,這個故事讓我想到“兵不厭詐”。
三十六計之暗度陳倉
楚漢相争時,西魏的王豹投靠了項羽,聯楚反漢。大将軍韓信舉兵攻打西魏,兵臨晉關(今陝西大荔東)。王豹派重兵把守臨晉關對岸的鋪闆(今山西永濟西),憑借黃河天險,緊守渡口。當時黃河上還有一個夏陽渡口,隻不過夏陽河流非常急,不适宜大軍渡河,所以王豹并未派重兵把守。
韓信深知,如果從臨晉關渡河,損失太大,很難成功,于是他決定“暗度陳倉”。一邊命大軍向夏陽調集,一面佯裝要從臨晉關渡河。王豹也隻顧着把手鋪闆,低估疏忽了夏陽渡口。漢軍主力在韓信的率領下從夏陽渡河,直取魏都平陽(今山西臨汾)。等到西魏王豹得到消息,派兵堵截漢軍,已經來不及了。漢軍勢如破竹,從後面猛攻魏軍。王豹率軍抵抗不住,隻能不斷後退,退到黃河邊上時,自已反而因為受黃河天險所阻,無處可逃了。
表面上讓敵方知道我軍的軍事動向,利用敵方關注我方的表面行動時,我方悄悄迂回到其他有利地點乘此攻擊,一定能獲得勝利。
三十六計之隔岸觀火
東漢末年,袁紹兵敗身亡,袁尚、袁熙兄弟投奔烏恒,曹操進兵擊敗了烏恒,袁氏兄弟沒法隻有去投奔以前有過過節的遼東太守公孫康。曹營諸将向曹操進言,要一鼓作氣,平定遼東,捉拿二袁。曹操哈哈大笑說:“你等勿動,公孫康自會将二袁的頭送上門來的。”于是下令班師回朝,靜觀遼東局勢。
公孫康聽說二袁來降,心生疑慮。當他探聽到曹操已經轉回許昌,并無進攻遼東之意時,認為收容二袁有害無益。于是設伏兵,招見二袁,一舉擒拿割下首級,派人送到曹操營中。衆将見此,不由打心眼裡佩服曹操的深謀遠慮。曹操笑着對衆将說,公孫康一直擔心袁氏吞并他,二袁上門,他們必定猜疑。如果我們急于用兵,反而促成他們的合力抗拒。我們退兵,他們肯定會自相火拼。我們隔岸觀火,不費一兵一卒就除掉了倆個大敵,既保存了我們的實力,又為下一步消滅公孫康打下好的基礎。
當敵方内部矛盾激化,秩序混亂之時,我方應該靜觀其變,等待地方出現進一步為難的局面,好讓對方相互内讧。我軍則坐收魚翁之利,順應着時間變化而消滅敵人。
上官潇潇我覺的:一代枭雄曹操,城府和智謀确實值得我們好好探究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