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人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這種說法并不是近代才有的,這幾句話最早出自于《論語·為政》。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相對好理解一點。人到了三十歲,要開始自立,四十歲就應該要有自己的主張,不再感到迷惑和迷茫。
那麼五十知天命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是不是現實就擺在眼前,很多東西如果很難得到,就要學會放棄了,所謂知足者常樂了呢?
其實這裡面的天命的意思,更多的指的是一種責任,一種義務,或者是一種擔當。知天命的意思,并非是讓某人一定要認命。
當人到五十歲的時候,其實已經很清楚自己這一生所追求的是什麼,自己這一生的責任是什麼。
人到了二十歲的時候,可能覺得大地就在腳下,我要去征服世界,無所畏懼。人到了三十歲的時候,要懂得獨立。人到了四十歲的時候,應該不再迷惑,不再盲目。人到了五十歲,需要有一種看得開放得下,一切看淡的豁達心境。
可能人到了五十歲,晉升加薪的幾率變小了,但是不代表你就不會快樂或者幸福了,即使你在收入和地位上不如某一個人。但是可能你的家庭更加和睦,身體更加健康,學識更加豐富,或者藏品多而精,又或者更有人緣。
在一個好的心境之下,人會更加的樂觀和輕松,也會知道這個時候自己在幹什麼、或者該幹什麼,所作所為,不會再因為想要達成目的而違背原則,這就是孔子所說的“五十而知天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