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包金蓮将熬好的奶豆腐放進木質模具中。 李娜 攝
(新春走基層)奶牛飼養變“質養” 包金蓮額吉這個春節有點忙
中新網興安盟1月8日電 題:奶牛飼養變“質養” 包金蓮額吉這個春節有點忙
作者 張玮 李娜
“今天加班趕制的60斤奶糖做好了。”
“今年的禮盒訂單特别多,朋友們,抓緊時間預定哦。”
“今日所有奶制品售罄。”
……
随着春節臨近,線上訂單越來越多,包金蓮手工制作的奶制品供不應求。
圖為包金蓮正在熬制奶皮子。 李娜 攝
53歲的蒙古族額吉(額吉,蒙語,意為媽媽)包金蓮是内蒙古興安盟科右中旗杜爾基鎮雙金嘎查的奶牛養殖戶,也是蒙古族奶制品的制作師。
從養殖奶牛,到制作奶制品,包金蓮用3年時間逐漸形成自己的緻富産業,春節期間更是訂單不斷。
生産加工車間裡,工人們忙着熬制奶糖、奶豆腐等奶制品,一派熱氣蒸騰繁忙的景象;晾曬車間内,軟糯可口的奶豆腐、純正濃郁的奶皮子和奶酪,令人垂涎欲滴。
剛剛熬制完奶豆腐的包金蓮臉頰紅撲撲的,迫不及待地向記者講述起她的緻富故事。
在牧區長大的包金蓮從小與牛羊打交道,畢業後也曾想走出草原闖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我幹過服裝生意,也經營過飯店,但都沒能成功。”
“可能還是草原的生活更适合我。”包金蓮笑道,2017年,在科右中旗養殖肉牛的政策引導下,她購入30頭本地牛,但是效益不理想。
圖為奶制品在發酵間進行發酵。 李娜 攝
2019年,包金蓮試養了3頭西門塔爾牛,想在特色養殖的路子上試試水。
“這個品種的牛,奶質好。”包金蓮說,看着奶奶和媽媽擠牛奶、制作奶制品長大的她,對奶香情有獨鐘,制作起奶食品也得心應手。
“而用西門塔爾牛的奶做出來的奶制品味道特别香醇。”這便打開了包金蓮的新思路,她開始銷售牛奶,并嘗試售賣自制奶制品。
圖為包金蓮飼養的優質奶牛。 李娜 攝
一傳十、十傳百,包金蓮的奶食品手藝得到顧客的肯定,訂單量逐漸增加,她的養殖觀念也慢慢發生了轉變,開始側重養優質奶牛,将飼養變“質養”,把家中的本地牛都改良成奶牛。
目前,包金蓮家有50頭奶牛,奶制品年銷量達70餘萬元。
“我家的奶牛每天能生産500斤牛奶,一天的收入就有2000餘元,一年淨收入可達50萬元以上。”提及年末賬單,包金蓮樂開了花。
圖為營養價值高的奶皮子制作完成。 李娜 攝
“養好牛,賣好奶,堅持純手工制作”是包金蓮秉承的經營理念,“科學化飼養奶牛、奶制品制作全程不使用任何機器設備,這是赢得顧客好口碑的資本。”
包金蓮說,通過線上線下銷售,她的奶制品走出了草原,銷往北京、上海等地。
如今,包金蓮與杜爾基鎮電商平台合作,注冊了自己的品牌商标,并帶動當地農牧民緻富,“就奶制品加工廠而言,我雇了4名工人,他們每人每年能增收近4萬元。”
包金蓮告訴記者,忙過這個春節,她打算繼續擴大養殖規模,做好品牌建設,串起奶牛養殖、奶制品加工、市場銷售為一體的全産業鍊。(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