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中旬休年假,我們一家三口自駕遊覽了幾個景點,第一站是河南嵩山少林寺。我1996年上大學時就和同學一起去過少林寺,一晃20多年了,印象早已模糊。如今已從當年的小鮮肉成長為中年旅遊達人,故地重遊當然要有備而來,特将旅遊攻略與大家分享。
先請看少林寺簡介(據百度百科整理)。
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位于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嵩山五乳峰下,因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北麓的茂密叢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少林寺常住院占地面積約57600平方米,也是本文參觀遊覽的重點。
作為世界著名的佛教寺院,少林寺是漢傳佛教的禅宗祖庭,在中國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譽為“天下第一名刹”。因其曆代少林武僧潛心研創和不斷發展的少林功夫而名揚天下,素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說。
少林寺現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包括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和塔林在内的“天地之中曆史建築群”是世界文化遺産。
(溫馨提示:本文近4000字,圖片較多,建議您在WIFI環境下閱讀。)
當天上午,我們從許昌市區出發,經永登高速,一個多小時就來到了嵩山腳下。快到圖上的這個收費站時車道變窄,秩序有點亂,但沒人維持。
下高速又開了大約十多公裡,抵達少林寺停車場。停車場很大,上面那層已停滿,我把車開到下面的停車場,離開時收費10元。
停車場離景區入口不遠,我們跟着人流往前走。這個電子大屏幕有提示,此時已接近中午12點了。
景區入口前的嵩山少林景區簡介,圖文都刻在石頭上。
這座很高大的武僧雕像,是山門前廣場的顯著标志。
快到售票處了,天氣正值末伏,還是挺熱的。
排隊買完票,檢票後進入大門前的廣場,這座大石門很有氣勢。
這裡可以買少林寺以及中嶽、嵩陽景區的聯票(有幾種組合可以選擇,建議提前了解清楚,時間充裕再買聯票),但考慮到遊覽時間有限,我們隻買了少林寺的門票,成人每張100元,兒童半價。
經過山門,要走一段挺長的寬闊石闆路。
少林景區面積不小,因為帶着孩子姥姥一起遊覽,擔心老人走路多了太累,我們特意看了一下觀光車乘車示意圖。圖上還标注了此處到各主要景點的距離及步行時間,值得參考。
往前走,有三塊立石,分别刻着嵩山、泰山和衡山,中嶽嵩山居中,顯示着自己的主場地位。
路旁的指示牌非常清晰,标注着主要景點的距離,而且每隔不遠都有這種路牌。
主路左側的塔溝博物院演武場,面積不小,是舉辦戶外武術表演的主場地。
這座石牌樓正中寫着“天下第一名刹”,部分字迹已顯模糊,看上去有一定曆史了。可惜旁邊沒有詳細介紹,了解的朋友們歡迎補充一下。
再往前走,路右側是少林寺演武廳,規模不小,台階也挺高。我們猶豫了一下沒有上去,回程坐電瓶車時有遊客在附近站點下車,說要來看武術表演,才知道這裡可以免費欣賞表演,門票中已包含此項目了。當時略感遺憾,時間充裕的朋友可以去感受一下。
主路兩旁,都是這種交錯的方形石階,我覺得平時也可作練武之用。午後雖然天氣炎熱,但走在這裡感覺涼快了不少。
路邊的樹林很茂密,竹子和樹木共同生長。
少林寺快到了,此行我們主要遊覽了少林寺和塔林,初祖庵、達摩洞和三皇寨等幾個景點都沒有去。以前我寫旅遊文章,标題經常叫“全攻略”,這次不能稱之為“全”了。
一路上遊客真不少,很多都是跟着旅遊團來的。
少林歡喜地,這裡可以品嘗素齋。
少林寺的山門兩側,有兩座刻滿滄桑的石坊。
少林寺山門,經常出現在影視作品中,很多人應該都熟悉。山門建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門額上的“少林寺”三個大字為康熙帝親筆所提。山門的正門是一座面闊三間的單檐歇山頂建築,坐落在兩米高的磚台上,左右配以硬山式側門和八字牆,門前有石獅一對。
少林寺常住院從山門到千佛殿,共七進院落,山門是最南面的建築。
進入山門後,中間甬道的兩旁是碑林,這裡共有20多座曆代石碑,與石碑相伴的幾棵古樹也很有曆史。
甬道中間的石磚上刻着精美的圖案。
這些古樹都被木欄保護起來了。
甬道東側的建築是觀音殿,好像并未開放。
每棵古樹上都挂着小牌子,上面寫有樹種、樹齡等信息。樹幹上有很多小洞,據說是僧人練功時留下的,這又給天下聞名的少林寺增添了一份傳奇色彩。
往前走,來到了天王殿。天王殿是一座三間重檐歇山頂殿堂,紅牆綠瓦,鬥拱彩繪,大門上方的匾額上寫着“天下第一祖庭”六個大字。
天王殿前的這棵古柏樹,樹根都長出了地面,引來衆多遊客圍觀。
天王殿後面,有幾塊更高大的石碑。
天王殿東南角,有一個碑廊。
裡面陳列着從唐代到清代的名碑100多座。
碑廊一角,中間還有一座建築,沒有過去細看。
碑廊的背面是鐘樓。鐘樓和對面的鼓樓均有四層高,造型巧妙,巍峨雄偉,是我國建築史上的珍品。原建築毀于1928年,上世紀90年代按原樣重新修建。
鐘樓前的碑刻為《皇帝嵩嶽少林寺碑》,俗稱《李世民碑》,刻立于唐玄宗開元十六年(公元728年)。正面是李世民告谕少林寺上座寺主等人的教文,表彰了少林寺僧助唐平定王世充的戰功,右起第五行有李世民親筆草簽的“世民”二字,碑刻“太宗文皇帝禦書”七個大字系唐玄宗李隆基禦書。背面刻的是李世民《賜少林寺柏谷莊禦書碑記》,記述了十三棍僧救秦王的故事,也是影片《少林寺》拍攝的曆史依據。
碑廊入口旁的幾塊石碑上,刻着關于少林寺的歌曲。這是《牧羊曲》,很多朋友應該熟悉吧?
鐘樓北側的碑刻為《乾隆禦碑》。
再往北走是大雄寶殿,與天王殿、藏經閣并稱為三大佛殿。原建築也毀于1928年,1986年重建,殿堂正中懸挂康熙皇帝禦筆親書的“寶樹芳蓮”四個大字。
大雄寶殿東側的是緊那羅殿,重建于1982年,簡介如下。
緊那羅殿北側是齋堂。
在齋堂門口拍了張照片,沒有走進去,也不知是否開放。
大雄寶殿正北面是藏經閣,又名法堂,建于明代,毀于1928年,1992年重建,是寺僧藏經說法的場所。目前仍在整體修繕中,并未開放。
在藏經閣月台下有一口大鐵鍋,明代萬曆年間鑄造,是當時少林寺和尚用來炒菜的。簡介如下。
藏經閣東南角。
藏經閣簡介。
在藏經閣前拍攝的大雄寶殿背面。
沿着藏經閣西邊繼續往北走。
上台階,并經過一個小門。
方丈室全景。
方丈室正對着藏經閣北面。
方丈室是寺中方丈起居與理事的地方,不對外開放。乾隆皇帝曾宿于此,故又稱“龍庭”。該建築始建于元末明初,經曆代維修,現存建築為清代遺物。
方丈室東側有兩棵古樹,長得非常奇特,其中一棵樹抱在另一棵的樹幹上,二者共同生長,堪稱奇觀。
從方丈室東側的台階往北走。我們的參觀路線是先從東側遊覽,再從西側返回。
圖上台階後面這座建築是立雪亭,也稱達摩亭。建于明代,1980年重新修繕。
立雪亭東側有一座銅像,沒有文字介紹,看起來像是新建的。
來到了位于少林寺最北側的千佛殿,這是寺内最後一進大殿,也是寺内現存最大的殿宇。殿内的壁畫非常有名,是少林寺壁畫中的珍品。
殿前台階正中的石雕圖案很精美。
千佛殿的東側是觀音殿,又名白衣殿,簡介如下。
千佛殿和觀音殿前有不少鴿子,不少孩子在這裡逗鴿子玩,我拍了幾張照片。
千佛殿西側是地藏殿,門口不讓拍照,就到側面拍了一張。從這裡就開始由北向南返回了。
西寮房,是少林寺的寺務處。
再次經過藏經閣,看上去應該是大修。
客堂門前關于少林寺禅、武、醫三位一體特色文化的介紹。
少林寺經堂。
經堂東面的大雄寶殿一角。
六祖堂,位于大雄寶殿西側。
鼓樓,位置與鐘樓相對,也是後來重建的。
鐘譜堂,沒有開放,裡面看上去還是挺大的。
這時已走到了甬道西側,前面就是出口了。
往回拍一張,遠處是鼓樓。
甬道上的遊客仍然絡繹不絕。
從出口走出,少林寺常住院的參觀正式結束。繼續往西,路過一口古井。
路右側的小路通往初祖庵和達摩洞,大概還有1000多米,并不算遠,但我們沒有過去。路旁是甘露台的介紹。
初祖庵位于五乳峰下的小土丘上,是宋代人為紀念“禅宗初祖”菩提達摩而營造的紀念建築。達摩洞是五乳峰中峰上部的一個天然石洞,為當年達摩祖師九年面壁處。
快到塔林了。
塔林據寺院約300米,是少林寺曆代高僧安息的墓地,占地面積約14000多平方米,現存有唐朝至現代共計248座佛塔,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數量最多、建塔時代最全、跨越時間最長、文物價值最高的一座塔林,被譽為“古塔藝術博物館”。
各種各樣的佛塔矗立在蒼松翠柏之中,周圍以栅欄相隔。
遠處的群山。
參觀完塔林,繼續向前,來到了索道的入口。這裡有兩個索道——嵩楊索道和少林索道,我在網上查了一下,嵩楊索道通往二祖庵,少林索道通往三皇寨,這兩個景點都包含在少林寺的門票裡。
當時已是下午三點多了,考慮到時間問題,我們沒有選擇坐索道去這兩個景點,既是一個遺憾,也無法給出遊覽建議了。大家若時間充裕可以提前查一下相關資料,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
路牌顯示了兩條索道的方向,三皇寨還有5公裡,确實有點遠了。
這是乘坐嵩楊索道的入口。
既然決定不坐索道,我們就打算乘電瓶車返回了。這是電瓶車售票處和候車點,位于塔林南面。
塔林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排隊買完票,很快坐上了電瓶車。
乘車途中拍一下路邊的風景,此刻的心情是輕松而暢快的。
大約十多分鐘,電瓶車就到達了終點,離景區檢票口很近。
又看到了這座大石門。
從出口走出,看到路旁的嵩山景區導遊全景圖。嵩山景區很大,分為少林景區、嵩陽景區和中嶽景區,少林寺和塔林屬于少林景區。我們決定前往嵩陽景區看一看,下一篇文章會與朋友們分享嵩陽書院的遊覽攻略,敬請關注。
小結:少林寺和塔林是嵩山景區最為著名的景點,來了是一定要去的。這兩個景點以曆史人文景觀聞名于世,建築、佛像、石碑等看點都不少。相對而言,感覺嵩山的自然風景并不算突出,當然,門票中包含的景點有好幾個也沒有去,等以後有機會再來遊覽吧!
文章如有不足之處,歡迎朋友們補充指正,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