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龍
在6600萬年前,地球上的生命經曆了非常糟糕的一天。那時,一顆巨大的小行星撞上了現在的尤卡坦半島,引發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滅絕危機之一。當然,這場災難使恐龍滅絕,但不僅是恐龍滅絕了。世界上無數的生物也滅絕了,其中包括被稱為滄龍的海洋蜥蜴,奇怪的、體積巨大的飛行翼龍,以及其他各種形式的生命。
很多人可能會誤以為翼龍是恐龍,但實際上并不是。然而由于它們的名字,也或許是因為它們巨大而兇猛的樣子,這些帶着翅膀的爬行動物往往因為它們的“遠房親戚”——恐龍,而被誤認。實際上,翼龍有自己獨立的進化曆史,可以追溯到2.2億年前。它們與今天我們稱之為鳥類的飛行恐龍也沒有任何關系。
翼龍和恐龍生活在同一個時代,但翼龍不是恐龍
但是在這些強大的“飛行員”身上發生了什麼?盡管最後一批翼龍、霸王龍和三角龍等同時消失,但翼龍的滅絕卻沒有得到足夠重視。科學家們認為,生态系統中非禽類恐龍的減少也注定了最後一個翼龍的滅絕。
“人們普遍認為恐龍和翼龍的滅絕是一回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古生物學家Brian Andres說,“小行星撞擊确實是兩者大規模滅絕的原因之一。但翼龍的研究專家關注的是,翼龍的數量是否在小行星撞擊之前就已經有所下降。”
一項新發現有助于研究人員來回答這個問題。根據在摩洛哥的新發現,Andres及其同事報告稱,翼龍的數量在後期仍然漲幅很大。
科學家們一直在通過不斷研究來獲取新的發現。多年來,南安普敦大學翼龍的研究專家Elizabeth Martin-Silverstone說,古生物學家所認為的到白垩紀末,隻留下了那一批翼龍稱為azhdarchids。但近年來,翼龍研究人員已經确定同時期還有其他翼龍存在。所以,Martin-Silverstone說,雖然翼龍可能不像它們的身高那麼多樣,它們仍然比我們想象中的更好。
這些化石證據很難獲取,但為了解大規模滅絕的經過,科學家們需要做兩件事:記錄災難發生前的岩石以及災難發生之後的岩石。關于翼龍,古生物學家已經将尋找範圍縮小到最新的白垩紀和最早的古新世的岩石上,它的滅絕就可以使研究人員快速确定岩石形成時間。
翼龍化石
在摩洛哥發現的白垩紀晚期的岩石中,有一些化石證據,Andres和同事已經确定了7種翼龍,一種已知的翼龍,六種新的翼龍。它們屬于三個不同的家族。這些在摩洛哥發現的翼龍數量幾乎是白垩紀末已知翼龍的兩倍。
也許更令人着迷的是,這些翼龍大部分都是在古代海洋上空飛行的。Andres說:“到目前為止,大多數白垩紀晚期的翼龍都是在古内陸環境中發現的。我們不知道在後期有那麼多遠洋翼龍。與其說翼龍數量在減少,倒不如說翼龍是在積極進化。”
研究人員不選擇研究翼龍有以下幾個原因。首先,化石記錄很少也不完整。到那些化石産出地去研究,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這些化石也很稀有。其次翼龍的研究也非常困難,因為飛行,它們的骨頭薄而脆弱,這些骨頭不能很好地被保存。再者,科學是就是人們不懈的努力以及不斷變化的研究興趣,專家們不斷得出驚人的研究結果也就不足為奇了。
但是,翼龍在滅絕中存活到了最後一刻,這隻會使他們的命運更加神秘。它們的數量不是緩慢減少的,而是突然被滅絕。空中的其他“飛行員”,也就是鳥類,成功存活到了最後。
事實證明,規模可能會造成差異。翼龍生活在一個巨大的範圍内,但在白垩紀末期,大部分翼龍的體積都很大。“一隻小翼龍的翼展就有1.5至2米,”Martin-Silverstone說,“這與當時大型鳥類的大小相當。”
翼龍
體積過大可能使翼龍更容易遭受滅絕,但不是說翼龍的滅絕就是這麼簡單。Martin-Silverstone說,大多數白垩紀晚期翼龍的體積都很大,但不是全都這麼大。那麼,為什麼體積小的能夠存活下來?Martin-Silverstone說:“也許在小行星撞擊之後,還沒有足夠多的小體積翼龍。或者也許是喂養習慣造成了差異。2016年發表的另一項研究表明,禽類恐龍之所以能夠存活下來,是因為它們吃的是小種子,并且在滅絕後能更好地适應環境。這個理由也許可以解釋為什麼盡管兩種動物都能飛行,但鳥類在翼龍滅絕後仍然能夠存活。
不過,還有另一種方式來看待這個問題。Andres說,我們研究滅絕事件,研究翼龍為什麼不能生存,或者研究在那之後發生了什麼,以及當鳥類成為空中“主要飛行員”時發生了什麼。事實上,翼龍很大,并且這可能阻止了鳥類達到相同的大小,可能會迫使鳥類無意中以一種對它們有利的方式來進化。
Andres說:“防止鳥類進化而變得更大,翼龍可能已經拯救了鳥類,防止鳥類滅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