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我再次從德國的柏林出發

我再次從德國的柏林出發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1 21:55:44

我再次從德國的柏林出發(從北京到柏林同一個世界)1

圖為上海浦東國際機場。 馬秀秀 攝

中新網記者 馬秀秀

拉着兩個行李箱,背着大包小包,當我走出機場,看到舉着名牌迎接我的同事,心裡的石頭終于落地。

從北京到上海,經轉法蘭克福再到柏林,各環節要求仔細。盤點整個行程,感受更多的是思考:無論國籍、種族、膚色、年齡、職業,身處同一個世界的我們,其實有許多相通點。

因為工作需要,我于當地時間12日11點35分從上海浦東國際機場飛往法蘭克福。當我抵達航班值機櫃台,長長的隊伍映入眼簾。在全球疫情依然蔓延的當下,仍有不少人因工作或學習需要出國。

人群隊伍中,有不少從各地趕來,經轉飛赴德國、英國、瑞士等地的留學生。父母多陪在身邊,或幫忙打點行李,或檢查文件資料,或囑托防護事宜。經過衛生健康申報、出境放行、安全檢查後登機。坐在我身旁的是兩位“00後”留學生。此行是他們經過較長時間網課學習後,正式開啟線下學習之旅。言談中,他們都希望疫情早日結束,方便旅行,方便常回家看看。

航班經過十一個小時多的飛行,落地法蘭克福機場。那一刻,有旅客開始更換口罩,機組人員穿上防護服,禮貌地向乘客道别。機場裡,“請您保持1.5米距離”的防疫提示随處可見,工作人員耐心地引導旅客過海關。重新經過安檢,我于下午五點半到達轉機預計登機口。

坐在候機口,看着不時過往的匆匆行人,我意識到,看見國人的身影開始變得“奢侈”。彼時,在北京和上海打車的擁堵場景依舊曆曆在目,不由想起司機師傅當時寬慰我的話,“到海外,你會想念國内熙熙攘攘的人群”。

我疲困交加,到候機口附近的快餐點買了漢堡和礦泉水。售餐員看起來是一位非裔女士。因購餐者寥寥,她獨自坐在候機口旁的椅子上吃着一個人的晚餐,不時擡頭張望着“攤位”。這一幕像極了我從北京到上海那晚,在一家面館看到的老闆獨自吃面的場景。

夜色漸深,候機口處有人橫躺在座椅上休息;有男孩和女孩視頻聊天;有空少邊刷手機邊等待執飛;還有人拿出自帶的面包裹腹......眼前德國民衆的這些生活場景與很多中國人類似。世界好像很大,但不同國家人們的生活與情感需求、為美好生活而奔波似乎并無二緻。

晚上九點,我終于登上飛往柏林的航班,彼時的我困得已經快睜不開眼睛。乘務員看到帶着防護面罩的我與其他乘客并排擠坐在一起,示意我坐到後方的一排空位;飛機落地後,一位乘客看我伸手取行李吃力,主動給予幫助,并微笑着回應我的感謝;去酒店路上,出租車司機談論起當地疫情,對中國及中文的了解;入住酒店,同事早已準備好面包、牛奶、洗發露等;此時,又不自覺想起從中國出發時,親朋好友的問候,其他旅客的讓行......雖然世界很大,不同人訴求各異,但真善美總是讓人感到溫暖與親近,牽引着人們心意相通。

從北京到柏林,一路旅程,給予思考。雖然不同國家間政治、經濟、文化各異,價值觀多元,但人們對疫情早日消散的期盼,對真善美的追求,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為追求美好生活而進行的奔波與努力頗為相似。國與國之間,不同國家的民衆之間,應該尊重不同,通過對話理解差異、求同存異,才能彌合鴻溝,得出共同建設美好世界、追求美好生活的最大公約數。

伴随全球化,我們已從單純個體成長為世界公民。遊走于不同國家和區域間,一個人無論其國籍、種族、膚色、年齡、職業,不僅承載着個體符号,更承載着不同文化間的開放與理解,包容與善意,以世界視野審視自我,才能架橋梁、促相通。(完)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