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盧明 編輯|燕子 圖片|網絡
我是個遊癡,聽說有名的景點就想遊之。我還是個文化迷,對于文化景點特别鐘情。所以,那次遊完少林寺後,馬不停蹄,就讓馮弟驅車西進,乘興遊賞了龍門石窟景區。
伊河、洛河從豫西山區各自流出,在洛陽附近交彙,然後注入黃河。龍門石窟位于洛陽以南,西為熊耳山餘脈龍門山,東為少室山系的香山,一條伊河從山缺處穿過,特殊的地理景觀,很象古代的一個門阙,所以,這裡也稱為伊阙。
這段伊河,水面寬廣,水勢平靜,一座大橋橫跨兩岸,很有氣勢。穿過大橋就到西岸了。石窟主要在西岸,面對伊河的山體,被削成沒有植被的崖面,成百上千的石窟遍布山崖,大的小的,高的低的,深的淺的,無其不有,看上去簡直象一個巨大無比的蜂窩。低處的就在路旁,高處的修了石階或棧道,以方便遊客觀看。
洞窟中要看的,主要是石佛像。這些佛像是做功德用的,自北魏到清代,曆代都有,以北魏和唐代為最,體現了佛教在古代的興盛。石窟各有特點,比如萬佛洞雕有一萬五千多尊佛像,蓮花洞洞頂雕有一個巨大的蓮花。
最可圈可點的,還是那尊盧舍那佛像。半山腰開出一個巨大的石龛,一尊氣度非凡的佛像,在河對岸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此處佛像是唐高宗李治主建,武則天也捐出兩千貫銀錢。佛像高大,豐腴,頗具大唐盛世特有的氣息,據說帶有武則天的形象。佛像兩側,還雕有兩個尊者,兩位菩薩,比大佛身形小得多。我起初對佛教不太懂,疑惑這佛像怎麼稱盧舍那,心想,不會是佛也與我們盧家同姓吧,我有個妹妹還叫盧麗娜呢!經請教導遊,方知盧舍那佛其實就是如來佛。佛有三身,法身稱毗盧遮那佛(即大日如來),報身稱盧舍那佛,應身則稱釋迦牟尼佛。
除石佛像外,洞窟中還有許多刻字,多為記述雕佛之事,其中有不少是書法精品。比如被書法界稱為龍門二十品、三十品的作品。我喜書法,盼見碑刻真迹,但佛洞不讓進,在洞口往裡看,很難一睹古代書法的神奇。
伊河東岸的香山上,蔥翠的植被間,可以隐約看到其間的香山寺。該寺唐初為安放西域僧人遺體而擴建,後來大詩人白居易捐巨資修寺。登山入寺,登殿觀碑,懷古思今,倍感中國文化的深度。香山上另一個遊覽重點是白居易墓。白居易當過河南尹,晚年在洛陽住過十多年,名取“香山居士”,墓選香山之上,足見他對香山的鐘愛。白居易墓非常高大,下部有圓牆作圍。作為詩詞愛好者,來洛陽,登香山,能憑吊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當為此生一得。墓近處綠樹濃蔭間,有供人們休閑的園林,稱作白園,自然是為紀念白居易而建。
景區大門外,有不少旅遊紀念品銷售點,我們轉來轉去,相中了一件唐三彩馬,就不講價錢地買了下來。此馬至今擺放在我的書齋中,時常賞玩,同時,作為回想龍門之遊的提醒物。遊龍門石窟,我還寫過一首五律:
洛陽名勝地,伊阙好風光。
照影青山俊,牽思碧水長。
佛傳千載瑞,岸帶萬枝香。
更覓白公韻,吟詩憶大唐。
作者:盧明,1960年2月出生于山東省郓城縣,作家,筆名河邊草。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山東省當代文學院院務委員,中國水浒學會理事,菏澤學院水浒文化研究基地特約研究員,參與諸多文學協會組織。其詩詞成就在魯西南有着重要影響,代表作:《暢遊微山湖》《正話水浒》《菏澤賦》等,多次獲獎,并被多家門戶網站收錄。業餘從事新聞報道,在《經濟日報》、《光明日報》等發稿百餘篇。愛好書法,多次發表展覽,書法作品《春曉》參加中央數字頻道2013年迎春展播,并被評為三等獎。工作業績突出,多次被地方和政府授予“先進工作者”、“優秀共産黨員”稱号。
壹點号心夢文學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