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書·旅獒》中有這樣一句話:“玩人喪德,玩物喪志。”
喜歡動物絕非壞事,但若因為動物玩物喪志,甚至誤了大事就有些得不償失了。曆史上有許多統治者因為飼養動物,惹出了一系列的亂子,甚至丢了身家性命,這實在令人唏噓。
第一個:晉靈公與他的白眼兒狗。
晉靈公是春秋時期的晉國國君,這位國君胸無大志,親政後隻知吃喝嫖賭,窮兇極奢。除了滿足自己的欲望外,晉靈公最喜歡做的事就是傷害老百姓。
他命人在宮門外修建高台,每天站在高台上用彈弓射擊來往的行人,以此為樂。有時,晉靈公還會放出他飼養的惡犬,縱容其撕咬百姓,行兇殺人。晉國卿大夫,身為三朝元老的趙盾有些看不過去,于是,便多次冒死直谏,希望晉靈公能夠改邪歸正。
正所謂忠言逆耳,晉靈公根本聽不進這些肺腑之言,反倒對趙盾起了殺心。晉靈公先是派出一隊殺手謀害趙盾,誰知殺手來到趙盾的住所時,發現這位卿大夫直至深夜仍在辦公。殺手大受感觸,不願殺害這樣的忠臣,于是,便自盡了。
謀殺趙盾未果,晉靈公又生一計。他假意安排趙盾參加酒宴,随後命人将宮門鎖死,唆使惡犬襲擊趙盾。晉靈公飼養了多年的惡犬險些要了趙盾的命,幸虧有人暗中相助這才給了趙盾逃出生天的機會。對此民間還衍生了一則歇後語,即:狗咬趙盾——不識好歹。
因為晉靈公的種種惡行,趙盾對國家徹底失去了信心,幹脆脫離晉國流亡國外。誰知,趙盾剛離開沒多久,趙盾的弟弟趙穿便發動宮變,殺掉了愚蠢的晉靈公。
第二個:唐玄宗與七歲神雞童。
唐玄宗李隆基經曆了前半生的勵精圖治,逐漸在開元盛世中迷失了初衷,耽于享樂。李隆基平日裡除了與楊玉環做伴,閑下來的時間最喜歡觀賞鬥雞。
一次,李隆基發現有個七歲少年賈昌養了一隻百戰百勝的大公雞,于是,他便給這位少年安排了官職,讓他擔任其它五百名訓雞少年的首領“神雞童”。賈昌的發迹,讓許多人覺得莫名其妙。沒過多久,一首諷詩便傳遍坊間:
生兒不用識文字,鬥雞走馬勝讀書。
賈家小兒年十三,富貴榮華代不如。
就在李隆基沉迷于鬥雞等玩樂活動時,他根本沒意識到締造的盛世已耗光了自己前半生攢下的家底,大唐王朝已被埋下衰敗的禍根。
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爆發。叛軍自潼關高歌猛進,攻陷了都城長安。唐玄宗帶着文武百官和楊貴妃倉皇出逃,至于那位鬥雞少年至此也不知所蹤了。
第三個:衛懿公與丹頂鶴。
春秋時代的衛國國君衛懿公,是個不折不扣的“動物愛好者”。在衛懿公的王宮裡,不論是宮庭還是苑囿,四處都是趾高氣昂的丹頂鶴。
作為一國之君,喜歡小動物本也無可厚非。仙鶴這種動物,既不好鬥,又吃不了多少糧食,還能起到美化風景的作用,寓意吉祥。但若這些丹頂鶴享有品階和俸祿,能夠加官進爵,那就有些離譜了。
衛懿公十分寵愛自己的仙鶴,将這邊的鶴冊封為“大将軍”,将那邊的鶴提拔為“卿大夫”。正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之”,自古以來,投其所好的小人比比皆是。聽說老大喜歡丹頂鶴,那些想要得到提拔的官員從全國各地搜羅來名貴的丹頂鶴,将其獻給衛懿公。
公元前660年,北狄人打到了衛國朝歌。在敵軍攻城時,衛懿公剛打算帶着他的丹頂鶴外出巡遊。聽聞城外爆發敵襲,衛懿公瞬間成了癟茄子。驚恐萬分的衛懿公,連忙召集群臣商議對策,準備與敵軍作戰。
誰知,滿朝文武大臣,竟齊聲說道:“大王手下不是有許多将軍嗎,何不靠他們平定敵人?”衛懿公詢問道:“哪位将軍可以擊潰敵軍?”衆臣答道:“就是那些鶴将軍呀!”衛懿公聽罷,悔不當初,立即向群臣道歉,并将那些丹頂鶴遣散。
群臣見衛懿公痛改前非,便答應追随他上陣殺敵。可惜衛懿公空有滿胸壯志,奈何他手下的士兵軍心不振,根本沒有戰鬥力。衛國軍隊僅與敵軍交手幾回合便敗下陣來,衛懿公也被狄人砍成了肉泥,“駕鶴西去”了。
古人有詩:
曾聞古訓戒禽荒,一鶴誰知便喪邦。
荥澤當時遍磷火,可能騎鶴返仙鄉?
這正是對衛懿公一針見血的諷刺呀。
古語雲“玩物喪志”,這句話還是頗有道理的。若不懂得收斂自己的欲望,必将招緻毀滅。在上述君王的事例中,這一真理得到了充分驗證。
參考資料:
【司馬遷《史記》、《左傳》莊公二十五年至闵公二年、《資治通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