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無難事,隻要肯糊弄。
随着豆瓣糊弄學小組出圈,這門關于以不敷衍的方式應對生活中難以推脫之事的新學,很快席卷年輕人。
幾天前,我們發起了關于糊弄與被糊弄的征集,在幾百份回複中,我們看到了弄弄子們五花八門的糊弄技能。許多人的回複都自帶笑聲,但嘻嘻哈哈背後,有緩解尴尬的不得已,有無法共情又迫于禮貌的敷衍,有夏蟲不可語冰的疏離,有過度社交時代裡的自我保護,也有親密關系中不需要刻意經營的信任……
去年,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977名18-35周歲的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5.2%的受訪青年說自己愛拖延,總想着明天再行動。57.0%的受訪青年認為自己容易待在舒适區,不想跳出來。但是,作業還是要寫的,工作還是要完成的,社交還是要維持的……随時随地努力奮鬥、熱情待人太累了,但又不至于決絕地辭職、歸隐,于是,一道僅自己可見的界限出現在每個人心裡:把赤誠留在界限裡,而界限外的大多數瑣事,糊弄糊弄算了。
同濟大學人文學院的教授張生在一篇題為《你為何精疲力竭:超産社會的犯人和憂郁狂躁的新房客》的文章中寫道:置身于超産社會中後,絕大多數人除了不斷體味到謀生的痛苦,在忘我工作或超産的同時,因為忙于各種社交,卻已喪失了感知無聊的時間,而無聊的時刻恰是我們可以體驗到自己的生存本質的時刻。
所以,糊弄,看似是消極逃避,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對抗,讓自己不被超産社會的節奏裹挾,在生活中撬出縫隙,放置一點自由自在。就像網友@吹風機所說:并非生死攸關的日常瑣事不太可能每一件都認真對待,得過且過就行了,最好再搞笑一點——就更錦上添花了。
文|王唯
編輯|槐楊
好朋友是資深弄弄子,
竟在一天之内笑死了三十二次。
弄弄子的一天,從早上睜開眼、打開手機的那一刻開始。長長短短的消息湧過來,如何回複又不顯得敷衍?弄弄子們在社交中各出奇招——讓糊弄來得更歡樂一些吧。
@ soso
你覺得我唱得好聽不?
嗯嗯嗯,還挺好看的。
這幾周李老師講的内容還挺難的。
不難吧,聽說周老師教得挺好的。
@順子
不聽語音,然後說:
哦。這樣啊!
有道理!
哈哈哈哈哈,笑死了
哇!
有趣哦!
@葉雲眠
微信聊天多說幾個哈哈哈,多發表情包,把一句話斷成好幾次發,或者幹脆不審查直接發出去,再補錯别字,顯得對話框多。
@大紅
好朋友是資深弄弄子,竟在一天之内笑死了三十二次。
@子笑
三句箴言:不錯、真棒、加油。
三個錦囊:
1.不回;
2.帶有呀字結尾的勵志語句;
3.沒有感情的麼麼哒愛你機器。
@julie
我男友每次看了我的消息不想回就直接拍一拍我,可真是糊弄學鼻祖。
@飛蛾公主
當别人喋喋不休和我述說着學校部門同事是如何撒币時,我會好家夥,這同事有問題;當她吐槽老師作業太多了,我會好家夥,這老師有問題;當她吐槽食堂飯菜太難吃,我會好家夥,這廚師有問題。我會假裝很留心聽她說話,時不時給點feedback,但中途上洗手間、搓鼻涕、喝水的次數增多。
@潇潇同學
有個喜歡的人經常糊弄我,聊天動不動就麼麼哒,分享有趣的事情他回複有趣,分享社會新聞他回複可怕,分享寵物他回複可愛,外加哈哈哈,嘿嘿,問他幹嘛就說睡覺,沒有一句正經話!我曾經和他說過,我是不是在和人工智能聊天啊!Siri都比你說得多!
@夏女士
看到任何第一眼沒太看懂的東西都回不明覺厲,但凡對面講笑話不管好不好笑都回哈哈哈哈,感到對面在吐槽就回有毒,如有賣慘埋怨就回哭了。
@小陳
最好的糊弄方式就是把對方說的話換種方式再說一遍,表達肯定;再時不時加上語氣助詞,表達情緒;适當多用符号,表示自己的理解,nice!
舉例:
A:氣死我了!今天我balabala!怎麼可以這樣!
B:天啊!怎麼可以這樣!太氣人了!
我們輸出的情緒和觀點需要得到他人的贊同,但并不是每一個接收情緒和觀點的人都是在合适的時間、地點接收到了合适的内容。為了維護人際關系的和諧,糊弄學應運而生。
圖源《不求上進的玉子》
我不認同你,但我總不能跟你吵吧。
弄弄子進出在格子間、教室或者家中,一天之中,還要糊弄更多事情。糊弄他人,甚至糊弄自己。你可能不認同這種生活,但,懶得跟你吵。
@小鵝
您的簡曆已被納入人才庫。大廠HR如是說。
@小尹
下次一定!
——結果是一直也等不到的下一次。
明天聯系你!
——都後天了,也沒聽到電話響。
在我看來,糊弄是我們達不到對方期望但又不想讓對方太過失望或氣憤的一種迫不得已的行為。我不喜歡糊弄,如果可以,我想認真對待每一件事情,可是有些事情沒辦法,我沒有三頭六臂,隻能糊弄。
@陀思妥耶夫虛白
對于别人非正當卻又不便直接拒絕的請求,我一般都是先答應,然後找一堆理由,令其知難而退。
别人糊弄我的常用手段一般是:一拖!二推!三布置。這個布置不是真布置,而是假裝布置。糊弄的好處在于進可攻退可守。話不說死,留有餘地,靜觀其變。
@小景
同屋女同事特别愛說話,不搭理人不禮貌,于是我開始糊弄,她總是以你看到熱搜上那個XXX話題了嗎開頭,我通常以沒看到,不知道,不了解糊弄,争取最短時間内結束話題。但這種方式隻有大概兩三成的概率成功,有七八成的概率,她會給我把發生了什麼事從頭講一遍,再發表自己的看法,某某事或人好奇葩哦竟然還有這種事之類的,這時候我會以嗯,對呀,誰知道呢,哈哈等回應。糊弄重點就是向她表達我同意你的觀點,謝謝,沒有分歧,就沒有讨論下去的必要,一笑而過。通常話題會在此時成功結束。
@三十七度五
兩年多時間,我都是一邊工作一邊帶孩子,老人身體不行,老公又外派另一個城市工作…太累了!其他環節都不好糊弄,隻好糊弄孩子功課,偶爾孩子作業忘記了、沒寫完或者老師布置的任務沒做,他才小學啊,不至于吧,就……這樣吧!糊弄,是我緊張生活中得以喘息的一個小窗口,讓空氣流動進來,感覺自己還活着,真的不是故意的,就是——太特麼累了……
@大李嬸子
和公婆生活在一起,隻要是娃的東西,價格統一回答打折買的,很便宜,關于家裡吃喝,隻要問貴不貴,就是不知道,買了一點吃完就沒了……不糊弄直接說,那基本每天睜開眼就要開始吵吵了。糊弄的背後隐藏的大概就是,我不認同你,但我總不能跟你吵吧。
@星星
對父母發來的各種推送,隻回複一句收到,但很少點開。
@芝家歌
我連高考都糊弄過去了,被批卷老師糊弄到了末流二本。
@洪箫俊
考上大學就好了,考上編制就好了,結了婚就好了,孩子讀大學了就好了……
圖源電視劇《My盛Lady》
一句話發出去沒有回應
可比别人糊弄着回一下難受多了。
時間可以過得很快,糊弄糊弄就糊弄過去了,可是又難免會想:我們需要糊弄嗎?糊弄背後,躲避的與逃避的是什麼?
@Apple
時間和情緒已經變成了最高的成本,我隻願意把我的時間和精力留給在意的人。
@星星
糊弄學更多是一種妥協,對生活和各種突如其來的壓力做出的讓步。很多人沒有拒絕的魄力,隻能扛下這種壓力,找到一個輕松卸下這些壓力的無奈的方法。
@葉雲眠
自己的真誠未必可以收獲同樣的真誠,與其浪費時間感情,不如糊弄糊弄維持基本的表面的社交關系,取得維持生存的社交貨币。糊弄,一種包裹自己、抵觸社交、不願多作解釋也不願意被辜負的社會情緒。
@小鵝
我還是很感激願意糊弄我的人,因為糊弄也要付出成本,也多多少少是為了照顧對方的感受。現代人,自己的壞情緒糊弄不過去,還要為了維護關系糊弄别人的情緒,不容易。
@布瓜
有些事情太較真也沒啥意思,糊弄學至少給了彼此一個交代。一句話發出去沒有回應可比别人糊弄着回一下難受多了。
@3㎞
就像無聊地在填這個問卷一樣。我覺得這是一種從現實短暫遊離的方式,有的人因為壓力而糊弄,有的人因為無聊而糊弄,有的人因為孤獨而糊弄……情緒也會有莫名,此刻我就是莫名地、莫名地想要糊弄一下。
@阿哲
以前的糊弄學是老一輩在信息不對稱中的博弈和成熟人生的智慧,現在的糊弄學除了上述兩點之外,還在于大家已經很累了,疲于競争,人生核心規劃的阻滞讓人既在内省時煩躁不安,又在交往中對他人和自己更加寬容。畢竟,開開心心最重要,來碗面吃吧!
一個小彩蛋
@弄弄子就是我啦
——生活中你是如何糊弄的?
——例如糊弄這個問卷;
——又是如何被别人糊弄的?
——例如别人像我糊弄這個問卷一樣糊弄我;
——為什麼我們需要“糊弄學”?
——例如時常有像這個問卷一樣的事情需要糊弄。
這位誠實的朋友,你糊弄成功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