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牛文化過大年的内容

牛文化過大年的内容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6 09:46:59

今年是中國農曆的辛醜年,在十二生肖中,屬牛年。

牛字,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認為,這是一個描寫牛整個身體的象形字。許慎對“牛”的解釋,很令人費解。曆代研究《說文解字》的人,都在挖空心思,想要為許慎的解釋找到合理的依據。

清代文字學家王筠在《說文釋例》一書中,饒有興趣地引用了他夫人高夢(字薏閣)的見解。她認為小篆牛字上部中間的一豎,是牛脖子上隆起的部位,稱為封(本義為土堆),這是牛負轭拉套用力的地方。她認為,半像是從牛的身後觀察牛時所看到的樣子:中間下垂的,是尾巴;下面的一橫,是兩條後腿;上部中豎是牛脖子上的隆起,兩邊是兩隻角。這是一位古代女子從生活觀察中得出的發現,看上去别有慧心,為許慎的說法提供了很完滿的解讀。

牛文化過大年的内容(一起讀科普雜志)1

而随着大量甲骨文和金文的出土,人們發現,許慎的解釋是有問題的。牛字從甲骨文到小篆的寫法,幾乎沒有明顯的變化。這的确是一個象形字,但隻像牛頭形,而不是牛的整個身體。尤其是将甲骨文與金文繁寫的象形字相比之後,更容易看出這一點。

很顯然,甲骨文和金文的牛字,都描寫了牛的頭部形象。兩耳和兩角,尤其突出。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與甲骨文中相比,我們就不得不驚歎于甲骨文的造字之妙牛角向上而且内攏,羊角向上後又向下外翻,造字先民很準确地把握了牛角與羊角不同的形态特點。中國人馴養牛的曆史很久遠。考古學家們通過大量的考古遺址挖掘,發現早在四千多年前,中原地區就已經開始飼養黃牛。

他們通過對出土于殷商時期的牛骨骼的分析,認為在那時,牛的趾骨就已存在骨質增生,這正是它們長期負重行走所導緻的。根據出土的V字形犁铧,以及并排埋葬頸系銅鈴的完整牛骨骼,考古學家們推斷,也許在殷商時期,牛即被用于犁地耕田和拉車負重。

商代的牛養殖業,已經相當發達。據甲骨文記載,用于祭祀或賞賜的牛,常達數百頭或上千頭。2006年,考古工作者在安陽市殷墟鐵三路,開展了大規模的發掘,發現了一處商代制作骨笄(簪子)的大型作坊遺址。以黃牛骨為主的骨料,總重量竟達三十多噸。這足以證明當時畜牧業的發達。

文章摘選自《青少年書法》2021.03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