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的蜀國自從諸葛亮死後,整個蜀國仿佛丢掉了主心骨,最終還是被北魏所滅,但是劉禅自從投降之後,在晉王司馬昭的款待之下,瞬間忘記掉了自己以前還是蜀國的君主一般,直接就回答出:“這個地方很快樂,不想思念蜀國”。當這句話一出一個千古名語就出現了,那就是樂不思蜀。難道說劉禅當真就這樣沒心沒肺、樂不思蜀嗎?
其實從劉禅成為蜀國的皇帝之時,大家都不是很看好這個扶不起來的阿鬥,但是劉備在自己臨終前還是把自己的位置傳給了阿鬥,并且在白帝城跟諸葛亮好好的交流一下将來的規劃路線。
說實話劉備能把自己的位置傳給阿鬥劉禅,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畢竟當時的環境是三國這麼一個混亂的大環境,單看魏國就可以看得出來,當新主軟弱的時候,以前所謂忠心的臣子瞬間就轉變了臉色。
想當年曹操可能就是想當一個忠于漢室的大好人,可是随着時間增長到了最後發現忠誠這種東西也就哪麼回事,而蜀國劉備快要挂掉的時候,自己的幾個兒子看起來都不是很精明的樣子,或者說根本就鎮不住手下的哪些老臣。
這個時候劉備能做的隻有打感情牌,他知道諸葛亮這個人看起來相當的聰明,這個大家都知道,但是諸葛亮唯一的缺點就是太重視名聲,如果自己在死前把位置傳給諸葛亮他是一定不要,但是自己隻要把這個态度給做到了,那麼以諸葛亮的為人将來肯定不會奪了自己兒子的皇位,不過再下一代就不好說了,不過劉備現在能做好自己兒子這一代不被滅就可以了,哪裡還可以想到這麼遠。
于是一個看起來扶不起來的阿鬥就這樣成為了蜀國的君主,說實話在阿鬥成為皇帝之前,也是被劉備捉到身邊進行了一些惡補,比如說低調這種東西。
劉備看起來努力了一輩子,有了這麼大好的基業,雖說不想就這麼讓兒孫們給敗光,但是真要說自己的兒孫輩守不住這些基業也無所謂,隻要把命保住了就行,隻要留得青山在,将來也不會怕沒有柴火來用。
說白了劉備當時就是賭一下自己的感覺跟諸葛亮的人品,而對劉禅隻有一個要求,在自己的實力沒有壯大之前,一切都要聽諸葛亮的話。
在最開始的時候劉禅也是相當的害怕,整個蜀國可以說所有的權勢都在諸葛亮的控制之中,雖說看起來諸葛亮不會謀反,但這種事千萬不要去試探,尤其是三國這個混亂的大時代,于是劉禅就開啟自己的裝傻之路。
比如說每天的日常活動就是各種的找樂子,可以說單從生活質量來說,劉禅這一輩子幾乎是過的最開心的一個人。
不過要說劉禅真沒有想法也是不可能的,比如說在某一次諸葛亮幾乎快要北伐成功的時候,果斷要求諸葛亮回蜀國,理由就是自己的手下說諸葛亮有一些不臣之心,其實這一次就是試探,等諸葛亮回來後果斷就把黑鍋扔到了自己的哪幾個手下當中,反正都是一些拍馬屁的人,死幾個不算什麼事,最主要的就是不讓諸葛亮的北伐真正成功,因為當這天下全部都被諸葛亮打下來之後,剩下的可能就是如此跟劉禅來鬥了,以劉禅的水平跟朝中的勢力幾乎不可能鬥的過諸葛亮,所以也隻能借着這一次的由頭硬是把諸葛亮北伐的計劃給破壞了。
其實就跟司馬懿不敢在空城計殺掉諸葛亮一樣,就怕天下太平了,自己也沒有用武之地,可以說這一招還是劉禅先發明的。
而之後魏國在劉禅的這一次神助攻當中終于緩了過來,相互之間又鬥了很多的不分勝負,這也讓劉禅在内心相當的放心了,然後又一次把自己的事業投入到了鬥蝈蝈上面去了,不這麼做不行呀,諸葛亮在朝中的勢力可是全看在眼裡,自己要是精明一點也有可能就活不下去了,雖然不知道諸葛亮會不會真正對自己下黑手,但是自己也不想去賭。
終于在某一天諸葛亮挂掉了,于是劉禅開始把整個蜀國開始整合了起來,可惜就是諸葛亮在世的時候,把整個蜀國的人才全部給壓制到了極點,雖說留下了姜維這麼一個繼承人,但是劉禅不太敢重用他呀,誰知道這是不是第二個諸葛亮,可以說當時的劉禅很是糾結,不重用這些人吧,自己的蜀國強大不起來。
可真要重用的話,自己又不放心,不過很快這件事就用劉禅來操心了,因為魏國已經打到了蜀國的老家,劉禅也無奈的投降了。
自從劉禅投降之後,以前那種天天操心的事全都不用劉禅管了,現在劉禅唯一要做好的事就是吃好喝好,開心就好。所以當晉王司馬昭問他會不會思念蜀國的時候,劉禅才會脫口而出自己在這裡過的很開心,一點也不思念蜀國。說實話這真是劉禅的内心獨白,隻是也同樣讓一些有心想要幫蜀國的一把的人有點灰心。
其實劉禅早就想明白了,劉備交給自己的任務就是把劉家的血脈傳下去,能不能成為皇帝這都不是事,隻要青山還在,将來機會有的事,所以說看似沒心沒肺的劉禅其實充滿了生存的智慧。
大家好我是虎頭山小妖,以上内容來自于野史記載,如有不實可以來評論區讨論,記的點關注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